网络新词形象且生动的反映了当今社会存在的一些问题,与公民日常生活词语迅速融合,这些新词的出现,也表明互联网已经成为公民参与社会公共事件的监督、评论、调查的重要渠道。
近期,教育部和国家语委发布的年度新词报告中,又有多个新词入选2011年年度新词条,大多数新词都以反映社会问题为内容,而且都是先从网络出现,继而再被媒体转载、引用或由人们口口相传。
给力:给力读音为,gěi lì,中国北方的土话,表示给劲、带劲的意思。“给力”一词最初的火热源于日本搞笑动漫《西游记:旅程的终点》中文配音版中悟空的一句抱怨:“这就是天竺吗,不给力啊老湿。”所谓“不给力”就是形容和预想目标相差甚远,而“给力”一般理解为有帮助、有作用、给面子。在2010年世界杯期间,由于“给力网”的网友对该词的广泛运用,“给力”开始成为网络热门词汇。
拼客:指的是人们集中在一起共同完成一件事或活动,AA制消费,有拼房、拼饭、拼玩、拼卡、拼用等等。
杯具:不少年轻人在网络上甚至生活中都常常用“杯具”来代替“悲剧”,形容人、事、物。“杯具”主观地表示不如意,不顺心或者失败,或者是委婉地对别人表示某方面的不满,主要靠意会。一般戏谑的味道比较强。应用:“杯具”+“餐具”+“洗具”=“食具”(“悲剧”+“惨剧”+“喜剧”=“尸具”)一个人如果经历了这些就死翘翘了= =
打酱油
广州电视台采访一位市民,问他对于艳照门的看法,这位市民说:关我鸟事,我出来打酱油的。这句话在网络间迅速流传,各种PS和改编风靡一时。由此“酱油男”一词在网络成为笑谈,甚至派生出了“酱油族”等网络用语。现在喻指网络上不谈政治,不谈敏感话题,与自己无关,自己什么都不知道,就用此话回帖,相当于“路过”。
所谓“酱油党”的宣言:打酱油是一个态度,所谓的“沉默的大多数”,所谓的“非暴力不合作”;打酱油是一个生活,既不是简单的路过,也不是单纯的看热闹;打酱油是一种娱乐,冷眼旁观他人的喧嚣,静静品味自己的沉默。
雷人
2008年兴起的网络语,意思是出人意料且令人格外震惊。这个词语类似晴天霹雳的意思,但又与晴天霹雳不同。晴天霹雳多用于惊闻噩耗的时刻,而雷人则用于表达喜剧性的或无奈性的、尴尬性的场合,将个人感受描述为于无声处听惊雷的状态,极度夸张地表达了个人对喜剧、无奈、尴尬场合中行为和语言的感受。
雷人的本义是云层放电时击倒某人。其网络语言意义兴起于2008年,源出何地无可考证,一说出自浙江某地方言,也有文章称雷人一词是外来语。
草根网民:身份普通、平凡的网民。 |
车奴:明明养车很吃力还要买,弄得自己不敢吃好不敢喝好,还美其名曰提高生活质量的人。 “驴友”一词源自网络,“驴子”起源于新浪网, “驴友”最初由新浪旅游论坛传出,是旅游的旅的谐音,泛指参加旅游,自助游的的朋友。这类朋友互称驴友。但现在更多地是指背包客,就是那种背着背包,带着帐篷、睡袋穿越、宿营的户外爱好者。简单的说“驴友”就是户外运动的爱好者。 独二代:上世纪70年代末实施“一对夫妇生一个孩子”政策后出生的一代被称为独一代,独二代是指独一代的子女。 房奴:指抵押贷款购房,每年用占可支配收入的40%至50%甚至更高的比例偿还贷款本息,导致生活质量下降的人。 福利腐败:一些垄断性行业将自己掌握的行业资源无偿或者廉价地向本行业的职工和家属提供,在福利的名义下形成的行业腐败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