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注册账号需要审核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家长必读

如何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编辑:中国教育品牌网www.zgddmx.com  发布时间:2011/12/17 8:20:22 
    中国历史上不少至圣先贤在大挫折面前表现出的是越挫越勇的大胸怀和绝地反击的大智慧,也因此成就了一番伟业!反观当下,因为家长对孩子满足过多、照顾过多、包办过多、禁止过多等原因,导致孩子受不了一点委屈,动不动就哭天抹泪、要死要活,碰到困难就愁眉不展、逃跑退缩,着实令人担忧!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上面是伟大的历史学家司马迁在《报任少卿书》中的话,列举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九个传世之作,并指出这些人类文化的瑰宝竟然都是“抗挫折”的产物。这不得不使我们重新理解挫折,重视挫折,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有意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对于未成熟的孩子来说,培养他们抗挫折能力的方法,既需要孩子自身提高认识,也需要帮助他们掌握一些有效的策略和方法,更重要的是需要引导和激励他们长时期地进行锻炼和磨炼。

正确认识挫折

要想培养抗挫折能力,首先要有正确的认识。因为每个人决定自己行为的,往往不是客观情况,而是自己怎样看待它。

挫折普遍存在  挫折是普遍存在的,每个人都不可避免。正像文学家巴尔扎克所说:“人生并非充满了玫瑰花,倒是有时路上的荆棘刺痛了你。”

挫折有双重性  挫折既有坏的一面,也有好的一面。挫折使我们办事情不那么顺利,甚至遭遇极大的困难;但另一方面,挫折又能够使人受到锻炼,积累经验。

敢于面对挫折  与其消极地面对挫折叹气,不如干起来,把挫折当做磨炼自己的练兵场,当做培养自己各种能力的特殊学校。

不要埋怨客观  不要只看到挫折本身,而忽略了从改变自己、发展自己、提高自己入手。一位哲学家意味深长地说:“一个人生活中的阴影,往往是他自己的身子挡住了太阳造成的。”

放眼将来抓根本  面对性质复杂的挫折,要有花很长一段时间才能解决问题的心理准备,所以要学会等待和多角度地解决问题。文学家丁玲曾经颇有体会地说:“对于一个有思想的人来说,没有一个地方是荒凉偏僻的。在任何逆境中,他都能充实和丰富自己。”

创设条件体验挫折

孩子们不必非要等到挫折来临才进行锻炼。如果能够主动创设条件,体验挫折,锻炼自己的抗挫折能力,一旦挫折到来,由于自己有了挫折体验,思想压力不会很大;有了抗挫折的经验,抗击挫折的方法也会比较多。

锻炼抗挫折能力的方法也很多,关键在于家长和孩子平时是否有这个意识。家长可以给孩子布置一两项特殊的家庭作业。比如:如果路不远,让孩子步行上下学,既锻炼了体质也增强了意志;再如:不再让孩子乘电梯,改爬楼梯,对锻炼孩子心脏、增大肺活量大有裨益。

用好心理防御机制

挫折对于一个人总是会带来一些心理刺激,除了一些方法,还要善于运用自己的心理防御机制,尽快把损害降低到最小程度。

宣泄  把自己内心积压的负面情绪,使用合理的方式宣泄出来,达到心理平衡的目的。例如找亲近的人诉说自己的苦恼,通过写日记、唱歌表达心中的悲愤,甚至到一个适合的地方大声喊叫一番……

转移  遇到挫折后,一时从情感上拔不出来,就要有意识地将注意力转移到自己喜欢的事情上;也可以安排一些需要集中精力干的事情,例如修理一个结构复杂的器械,思考一些数学难题等等。

补偿  遭遇挫折,心中往往有一种失落感,这时应该自己想办法进行一定的补偿。例如运动场上由于失误,成绩不佳,可以通过其他比赛证明自己的实力。

不断进行自我激励

还有一种所谓挫折,来自自身,是对自己不恰当的认识造成的。面对这种挫折,需要着重从认识自我、调节自我入手。

正确接受自我  人们往往容易接受自身满意的方面,而拒绝承认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其实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二者互相离不开,有人说“优点是缺点放对了地方”,而“缺点是优点的影子”。

对自己的要求要适当  这就要求每个人对自己有一个比较全面、客观、发展的认识,不要期望过高,也不要求全责备。

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  通过言语和想象鼓励自己振作精神,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

最后,要强调的是,提高抗挫折能力,除了以上一些技巧和方法,更需要理想、道德信念等一些精神力量的支撑。如果治疗心理问题只单纯依靠所谓的技术的支持,那后果将是危险的。这可能培养出在心理上是健康的,但在道德上却是罪恶的“健康的动物”。纯粹的心理健康不是健康,缺少道德的健康更是严重的疾病。我们不仅要对环境适应,还要关心用“道德的方式”去适应。快乐如果是不道德的,那就不是健康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