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注册账号需要审核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特色教育

北京科技职业学院

编辑:文君  发布时间:2010/7/1 23:45:09 
 

党建育人  赤诚报国

——北京科技职业学院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验

在北京,有这样一所大学:它提出了两个响亮的口号,“育人报国”“祖国利益高于一切”。建校13年来,它由墙上挂六个伟人像、主席台坐六个领导和教师,下面坐六个学生的开学典礼,发展到现在有数万在校生;由租用23亩校园和5652平方米校舍,发展到现在自有两大校区近3000亩校园,70多万平方米教育教学用房;由几个专业,发展到设有20多个二级学院、140多个专业、仅实习实训设备值就达到1.6个亿的高职院校;由名不见经传“挂靠”办学,发展到纳入国家普通高校招生计划、为来自全国的学生、家长、用人单位和政府部门认可,有了一定的知名度——这种巨大的变化和跨越式发展,当然得益于党和国家的政策,得益于北京市教工委和教委的关心、支持,同时,也受益于自身的办学理念、办学方针和特色管理。这所学校就是北京科技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北科院)。

著名的教育家陶西平评价说,北科院如此快速发展的秘密武器,就是狠抓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

5月下旬,笔者有幸参加了“北科院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研讨会”,与会的有北京市教工委、市教委党建评估的专家们,有媒体的总编、记者,有北科院党委、领导、党务工作者。

笔者参加这样的研讨会,有两个没想到:一是没想到一所民办大学对党建工作如此重视,有如此完备、健全的组织机构;他们那种浓浓的“育人报国”情怀和为学生负责、为家长负责、为国家负责的激情令人热血沸腾,深深感动:他们从建校初就建立了党组织,是北京最早建立党委的民办高校,现有党员1395人,(其中党组织关系在校的1048人,流动党员347人);学校党委下设两个校区党工委, 32个党总支,91个党支部,党组织覆盖率达100%;此外,还设有两级业余党校和一个党建研究室;其党员数量之多,开展活动之丰富,工作成效之卓著,实不多见;二是由党建评估专家帮助总结的北科院党建工作经验,是那么丰富、生动、鲜活,具有相当的理论性、系统性和科学性,这些宝贵经验,相信对全国各高校,特别是民办高校的党建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都具有一定的示范和借鉴作用。特将其要点摘录如下,以飨读者。

构建“三·三”体制机制下统分结合的管理模式,

确保党委的政治核心地位

一所中国的现代大学,特别是民办大学,应该建立一种什么样的管理体制模式?党委在这种体制模式中居于什么样的地位,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怎样发挥这种作用?看法不一,做法不同。北科院所采取的是“三·三”体制机制下统分结合的管理模式。

“三·三”体制机制下统分结合管理模式的具体内容:“三·三”体制机制是北科院民办教育办学体制及其管理机制显现的组织架构形式和管理思维及运行模式。“三·三”的第一个“三”是“三套班子”。第一套班子即学校董事会,是以五位常务董事组成的举办者团队,是重大事务的决策班子;第二套班子是校长办公会,主要是由专家、教授、直接管理者组成的管理团队,是董事会领导下的一线执行班子;第三套班子是党委会,是保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发挥监督保障作用并在学校党建思想政治教育、安全稳定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的领导班子。“三·三”的第二个“三”是三个不同层级的管理架构。顶层是校级领导机构,主要是校长办公会和党委会,也包括管大政方针决策起核心作用的董事会;中间层面是两个校区的管理委员会和校党委的派出机构即校区党的工作委员会;基础性层面即是直接管理教育教学的二十多个二级学院的院委会和党总支。“三·三”体制机制是育人的特色见之于深度、广度方面的概括,即全员全方位全过程抓好学校建设发展、教育教学、党建德育,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三·三”体制机制构成了组织上、议事方法上、育人特色上的纵向紧密性和横向开放性的结合,体现了北科人一贯执著追求的“育人报国”宗旨。

“三·三”体制机制下人财物事的管理实行有统有分、统分结合的模式:

作为校级领导层面,一般是采取抓大放小的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的方法;作为校区所取的管理方法是承上启下、校区负责、能放则放、该管则管。重点是调动二级学院的积极性,以推进基层实体的自主创新型管理。在校级三套班子之间,实行思想上和衷共济,工作上互通有无;在人员构成上则实行交叉任职和岗位互兼,以取得“一体化一道做”的组织保证。

 “三·三”体制机制下统分结合管理模式的主要特色与经验:

一是党政联席会议是三套班子议事决策的主要形式。学校层面的党政联席会议由董事会、校长办公会、党委会成员参加,对学校层面管理议事决策;两个校区则由校区管委会和校区党工委成员参加对校区管理议事决策;各二级学院则由院务会和党总支成员参加,对二级学院管理议事决策。其中党委在保证监督方面发挥主要作用的同时,还直接负责党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学校安全稳定工作。校区党工委和二级学院党总支主要直接担负基层的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安全稳定工作。他们纵向对党委负责,横向对同一层面的行政工作负责。校长办公会、校区管委会和二级学院的院务会,则主要对学校办学、教育教学、专业建设等行政工作负责,同时也要对党建德育工作、安全稳定工作等齐抓共管。党政联席会议使三级班子内,大事共议,责任共担,联事联心、联责、联管,真正解决了党不管政,政不管党,党政两张皮的现象。

二是党政交叉任职,使联事、联心、联责、联管落到实处。学校党委常务副书记是校长办公会主要成员,执行校长是党委会成员,实现知情权、话语权、执行权和监督权相统一。

三是思想上“一体化”和工作上“一道做”,是“三·三”机制两条基本运行原则。

四是关键要有核心。“围绕核心动,彼此互尊重。”周继庭同志在谈到这一问题时说,董事会成员要具备一个情怀——即“育人报国”的情怀;要履行两种义务——即对事业忠诚的义务和对工作勤勉的义务;还要有三种相关的事业观念。他说:“要有个人利益、眼前利益和大家利益、整体利益相结合的观点;要把个人主观意识与组织行为意识结合起来,既要有个人心情舒畅又要接受组织约束。”(以上见《周继庭教育文集》第二卷 253页、第453页)

“三·三”体制机制下统分结合管理模式的实行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一是切实保证了法人治理格局,让法人充分为办学成功及风险承担责任;二是确保了党组织在学校的政治核心作用,其党建、德育思想政治工作和安全稳定的硬性任务,使党的工作实而不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三是体现了人事相合、职责相依的效能管理原则;四是每套班子都能以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要求搭建,体现了民主型、专家型、科学型管理原则;五是体现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其贯穿的根本宗旨是育人为本,育人报国。

开辟思想政治教育又一阵地,党课育人独具特色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提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同时也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努力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建校13年来,北科院结合学生实际,在不断探索中大胆、创新运用党课进行育人教育,形成了鲜明特色。

特色之一,扩展了党课教育对象,听众数量巨大。北科院根据学生实际突破了党课的授课范围。在三个层次上为学生讲授党课:一是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党员培养对象,这是党课的核心层次,主要由学校业余党校组织,讲授党的基础知识等,并要参加考试,颁发合格证书;二是全体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的学生,这是党课的基本层次,由学校党委、校区党工委和各党总支、党支部组织,内容既包括党的基础知识也包括形势教育等;三是全体北科学子——面对全体北科学生上党课,这是党课的普及层次。将党课授课范围扩展到这个层次,是北科的独创,也是由北科院办学者的办学情怀、办学宗旨、办学特色和学生的特殊性决定的。其内容更广泛,既包括爱党、爱国的教育,也包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甚至还包括成功学的励志教育等,但更贴近学生的思想、生活实际。这一层次的授课,使北科院的信仰教育广泛而深入,营造了一个爱中国共产党、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浓郁的氛围,也为北科学子入党热忱如此高昂、递交入党申请书的人如此众多奠定了基础。多年来,北科院学生写入党申请书的人数都在60%以上,据2009年底统计,学校累计发展党员已达到2415名。

特色之二,有一支稳定的高水平的党课讲师队伍。这支队伍,由党委书记带头,由副书记、校长等校级领导,两校区主要负责人,各党总支书记、党支部书记和担任两课教学任务的专职教师组成。党委书记周继庭组织领导了这支队伍,并坚持十几年亲自授课。北科院建立这支授课队伍,保障了党课教育的经常性、计划性、规范性和高水平。

特色之三,党课内容紧紧围绕信仰教育展开,紧紧贴近学生思想。将信仰教育、党的要求和学生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深入浅出地讲解政治理论,针对性地解决问题,这是北科院党课的又一特色。新生入校后党委书记周继庭的三次党课堪称典范。

针对新生入学普遍受高考失利影响,缺乏自信,周书记的第一次党课,主题就是“抹阴影,树信心”——抹高考落榜的阴影,树学习成功的信心,在入学军训时进行。周书记从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纲领联系到学生进京求学的目的,告诉他们,他们求学的目标,想成才,想找一份好工作,想有一份好收入,希望建立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让父母过上好日子等,正和党在社会主义时期的最低纲领富民强国完全一致,让学生增加了自信心和自豪感,明白了为共产主义奋斗的目标原来如此亲切、具体。最后在周书记带领下,学子们热血沸腾地高喊:“为了理想我们一定要成功!一定要成功!!一定要成功!!!”精神面貌顿时改观。第二次党课主题是 “克三难,树恒心”,即克服学习难、守纪难、生活难。周书记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角度,列举大量名人成功事例,具体指导学生克服困难的方法。第三课主题是“学本领,树雄心”。鼓励学生努力学习社会主义建设的本领,树立相信党,做党的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的崇高理想和远大目标,成为建设祖国的有用之才。周书记的三次党课,都是把党和国家的要求与个人的前途命运紧密结合,针对性极强,对稳定学生思想,提高学生思想境界,顺利进入学习状态帮助极大。

2008年奥运前,周继庭书记为奥运志愿者讲了题为《抓住机遇,为祖国立功》的奥运党课,他激情满怀地向全校师生发出号召:在战争年代,报效祖国是浴血奋战;而在和平年代,我们不能为祖国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服务奥运正是我们报效祖国的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学子们,为祖国立功的时刻到了!”他激情满怀的呼唤使现场出现了群情激昂的热烈场面。

还有他在非典时期上的网络党课更是大大鼓舞了广大师生的士气,为人称道并永远铭记。

北科院以党委书记周继庭为核心的这一系列党课,内容围绕共产主义信仰教育展开,对象扩大到全体学生,又根据教育的实际需要,充实了鲜活的内容,是一种“广义”的党课。在北科,正是这种“广义”和“狭义”党课相结合,相辅相成,互补共进,形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又一主阵地。

特色之四,结合党课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专题活动。建校以来,北科院结合党课教育,组织了多种专题活动,使党课内容融入到丰富多彩的具体活动之中,落实在学生的行动上。例如:承办共青团中央发起的“党在我心中”全国青少年读书知识竞赛活动、学习“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系列活动、以“八荣八耻”为内容的荣辱观教育专题活动、“迎奥运,我参与,我奉献”和“向灾区人民献爱心”活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还有每年坚持开展的“三感恩三热爱”活动……这些活动都成为党课教育的载体,不仅使学生在具体活动中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思想政治教育,而且也受到社会和家长的广泛好评。

特色之五,党委书记的人格魅力对提高教育效果产生了巨大影响。北科院的党课之所以影响如此巨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党委书记周继庭的人格魅力在党课教育中发挥了巨大的增效作用——所有到过北科听过周书记党课的人,无论是阅历丰富的长者还是稚气未脱的学生,印象都非常强烈、深刻。首先,周书记讲课发自肺腑,来自他“育人报国”的一腔激情,充满真情实感,这就给人一种难以抗拒的灵魂的震撼,打动听众;第二,周书记的讲课基于丰富的阅历,包括他从政的、人生的经验,加上他博览群书的渊博知识及睿智思考,给人启发、引人思索,让人折服;第三,周书记的讲课语言幽默,深入浅出,由于对民办教育事业、对学生的熟悉和热爱,大量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生动事例,他能信手拈来,分析引导,循循善诱,让人发出会心的笑,享受领悟和共鸣的快乐;第四,周书记的党课令人信服还得力于“课外”的功夫——他平时为办好学校“鞠躬尽瘁”的事例不胜枚举,深深感动着学生。

北科院以党课育人形成的思想政治教育特色不仅创造性地使学生在政治上确立了一个更高的追求目标,而且为学校营造了一个浓厚的积极向上的政治氛围,同时也给北科学生打上了鲜明的北科文化烙印,为毕业生优质就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加上专业建设、实习实训、就业创业等方面的扎实工作,北科学生普遍具有注重做人、市场感觉好、动手能力强三大特点,他们在就业中表现出明显优势,连年就业率在95%以上。

创新正副班主任工作机制  加强北科宿舍文化建设

北科院把班级管理和宿舍管理人员称为“正、副班主任”。这不单是名称上的变化,更是职能与责任被赋予了崭新内容。教学区域与生活区域管理趋于统一,课堂和宿舍也不再是被割裂成两个独立管理的单元而是形成了一个互相延伸又互为补充的完整的管理体系。宿舍不再是简单的生活场所,而是课堂教育的延展,是把班级管理与宿舍管理进行工作机制上的整合,实行无缝对接,真正做到全员、全天候、全过程做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实现育人的目的。

根据北科的统计,该校学生中有87%左右是第一次离开家庭,离开父母,独立生活, 13%左右虽然中学阶段有寄宿经历,进入大学远离父母仍是人生第一次。天南地北的同学走到一起,不同的地域、不同家庭背景,不同的性格爱好,不同的环境熏陶形成了或大或小的差异,宿舍成为这些差异交融的场所。一般来说,学生在学习场所会循规蹈矩,彬彬有礼,但进入宿舍就获得了“自由”,甚至认哥们讲义气,吸烟酗酒,为所欲为。北科的管理者发现,学校里违纪行为80%以上都发生在宿舍区。据此,他们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崭新的观念,即宿舍是把单个的“家庭人”培养成共处的“社会人”的“育人站”,是课堂育人的延伸,应该像管理课堂一样把宿舍管理起来,班主任在教学区域的管理应该延伸到学生的宿舍,教育成果才能得以巩固;宿舍管理应该延伸到教学区域,才能全面考察学生表现。也就是两个不同管理区域互相整合,形成一个统一体系。这样一个完整体系涵盖了学生在校的全部时间,才能真正实现全员、全天候、全过程的育人,建立起这样的育人机制在民办高校中具有特殊重要性。

正副班主任工作整合,不留教育盲区。学校规定班主任必须深入学生宿舍,和副班主任进行交流沟通,全面了解学生在住宿区的表现;副班主任也要到教学区和班主任交流意见,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班级学生入党、评选先进,要听取副班主任的意见,了解其在宿舍的表现,他们互相配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教育氛围,对学生成长大有裨益。

宿舍功能的改变要求宿管人员职责和素质的改变。学校董事长周继庭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谈到“从严治校”问题时说:“从严治公寓,把公寓变为第四课堂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他第一次提出:“重新给学生公寓定位,公寓是学生的第四课堂,是老师对学生进行教育、又是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在这里抓纪律教育,教育学生怎样做人;抓内务卫生管理,培养学生的文明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抓自我约束教育,培养学生自尊、自强、自爱、自信;抓团结友爱互助教育,培养学生关心别人,爱护别人的高尚情操。”至此,北科院的学生宿舍管理进入了一个崭新时段,“第四课堂”的概念改变了学生宿舍旧有的管理模式,颠覆了旧有的对“宿舍”的认知,开创了大学生宿舍管理新理念。

学校创设的大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模式是“以党建为引领,以信仰教育为核心,以立德树人为目标,以三制(统一领导、齐抓共管、人人有责、全员负责的体制;德育管理、教学管理、行政管理有机结合的机制和业务职责与德育职责相结合的‘一岗双责’的责任制)为保证的全员、全天候、全过程育人。”这一工作模式和宿舍功能的定位,要求宿舍管理人员担负起育人的责任来,称之为“副班主任”,这不仅彻底改变了宿管人员的职能,同时也促使宿舍管理人员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能力、素质,使学校学生工作的质量和效果整体得以提高,为此,他们坚持每周对副班主任进行以会代训,并严把聘入关。

党团组织进楼层,是正副班主任工作整合机制的必然产物。北科院学生宿舍的每个楼层都设立“楼层团支部”,楼层团支部在副班主任指导下负责住宿区同学的管理、组织活动、卫生督促、矛盾化解和“和谐楼层”的建设。学生们开展了“学校是我家,我爱我家”的“文明集体”建设活动。北科院在有条件的学生宿舍楼还建立了党小组或党支部,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员们在宿舍开展了“一帮一,一对红”活动,对积极要求入党的同学进行全方位帮助和考察。宿舍楼层党小组、党支部的建立,使共产党员成了第四课堂建设的中坚力量。

楼层学生自治组织的建立,巩固了正副班主任工作整合机制的推行。在北科院建立的楼层管理组织叫“楼层管理委员会”,它由学生自己选举产生,由楼层长、寝室长、学生代表组成。楼层管理委员会在正副班主任指导下和楼层团支部一起,组织本楼层的学生活动、宿舍的文化建设、卫生检查与处理楼层事务。宿舍里设立了板报、宣传栏、开展了“感恩”教育进宿舍、“荣辱观”教育进宿舍、“科学发展观”进宿舍、“志愿者”活动进宿舍、校园安全教育进宿舍;开展了“宿舍是我家,我爱我家”活动、“宿舍文明礼貌”活动、“文明公约我遵守”活动、“宿舍爱心互动小组”活动。实现了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不仅养成教育效果明显,管理能力不断提高,而且学生的各种信息反馈及时,使一些不安全的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为校园安全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线三点,立德育人,建立健全“感恩教育”体系

北科院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还有一个亮点,那就是始终以“育人报国”和“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理念为主线,以爱父母、爱学校、爱党爱祖国三点结合起来的“三感恩三热爱”教育贯穿思想政治工作的全过程并长期坚持,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北科院“一条主线,三个结合点”的“感恩教育”,从学生最根本、最朴素的道德底线抓起,从最基本的道德层面抓起,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实际结合起来,与学会做人结合起来,知微见著,全面的诠释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性、可行性和紧迫性,提升了学生的精神内涵,净化了学生心灵,为学生敦品立德,健康成长提供了探索的途径。

“三感恩、三热爱”的具体内容是:“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培养学生热爱父母的道德情操;感谢学校老师的教育之恩,培养学生尊师重长,爱母校的思想情感;感谢党和国家的培育之恩,培养学生爱党、爱祖国的高尚情怀。”通过“三感恩三热爱”教育活动,教育学生把报效国家、感谢学校、孝敬父母三种情怀融于一体,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建立个人最基本道德素养和品质操守,进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北科院的“三感恩三热爱”教育,是以“三感恩”构建学生的情感链条,以“三热爱”构建学生的道德链条,以立德育人为重心,以“知恩图报”为切入点,以报效国家为目标的人生价值观教育;是从最根本的“孝悌立身”,“见贤思齐”,“精忠报国”的做人准则开始的思想教育活动。

为了更好地落实“三感恩三热爱”教育活动,该校从以下措施入手,做了大量的工作:

党委领导,全员参与,齐抓共管,开展教育活动。全员参与,党政群团齐抓共管是“三感恩三热爱”教育活动成功的保证。北科院成功开展“三感恩三热爱”教育活动,是在全员参与,党政群团齐抓共管的基础上开展的。校党委周继庭书记、周孟奎执行校长在全校动员大会上提出:“在北科院两万余名师生员工中,利用学期最后一段时间,大张旗鼓地开展‘三感恩、三热爱’教育活动”。“不但党委和党的基层组织要抓、共青团、学生会、学生管理部门也要抓;正、副班主任要抓,所有的教职员工都要抓。要全员参与,每个人都有责任做好这件事。”通过学校党政领导、广大教师、辅导员、学生以及家长、社会的全员参与,上下齐抓,使“三感恩、三热爱”教育形成舆论,形成氛围,教育效果就会十分显现。

点线结合,重视养成,形成长效机制,巩固教育成果。坚持业余党课和校设德育课,把“三感恩、三热爱”教育内容纳入业余党课和校设德育课的范畴,长期坚持下去,以收取最佳效果;实行“诚信银行储蓄卡”和毕业时颁发“诚信证书”等制度,多管齐下,重视养成,促使成果转化;寓教育于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占领第二课堂阵地。通过开展演讲比赛、朗诵比赛、辩论大赛、唱响“红歌”、征文大赛、为自己消费和父母消费算笔账、编发给父母的慰问短信比赛、文艺演出、“一帮一,一对红”活动、“读一本好书”、奥运志愿行动、为四川汶川大地震献爱心等多种活动,以巩固教育成果。

舆论先导,逐步深入,形成氛围,敦品立德。为了营造浓郁的感恩教育氛围,北科院指导学校电视台、广播电台和学校网站组成了采编小组,学生记者小组,跟随各二级学院、各团学组织和各部门教育活动开展情况、对出现的好人好事进行采访、摄像,在北科新闻中播出;北科院艺术团、摄影传媒专业学生随时把好人好事编成“校园情景剧”、“小品”进行演出……学生在舆论引导下,在氛围影响下,在校园环境教育下,由浅入深,自我修炼,唤醒了感恩意识,接受了三热爱的理念,并逐步地固化在自己的脑海中,落实在自己的行动上,最后达到了教育目的。

北科院从20054月开始实施以“三感恩、三热爱”为内容的“一条主线,三个结合点”的教育活动,迄今有五年了,5年来,该校从学生最基本的道德层面抓起,从做人的最根本底线抓起,提升了学生的精神内涵,净化了学生心灵,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了可靠保证。去年在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北京市教委评估组专家对北科“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的评估中,充分肯定了该校“三感恩,三热爱”教育活动的成绩,认为这是他们学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亮点之一。

建立独具育人特色的高校奥运展览馆

国内首家高校奥运展览馆亮相北科院

2009 823日,在北京奥运会闭幕一周年之际,作为国内首家高校奥运展览馆的北科院奥运展览馆宣告正式开馆, 北京团市委副书记沈千帆、团市委大中专工作部部长胡九龙、奥运会开闭幕式运营中心仪式总监白荣正、原国家体操队员、申奥大使桑兰、北京奥运会拳击冠军张小平和众多媒体参加了开馆仪式并致辞。

在北科院的沙河和八达岭两个校区里,两个记载、浓缩了北科院奥运志愿者爱国主义情怀和奉献精神的永不落幕的奥运展览馆,在时刻教育、激励着北京科技职业学院的一届又一届学子。

北科院奥运展览馆力求形式精美和内容丰富的统一

北科院奥运展览馆由沙河校区的“梦之馆”和八达岭校区的“最之馆”组成,占地1900多平方米,展览馆的设计和建设充分体现了北京奥运会主会场鸟巢的元素,并运用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形成了一种写实与艺术、声光影交替更迭的引人入胜的场面,再次体现了科技奥运的内涵。在沙河校区的“梦之馆”,巨大的奥运火炬、模仿国家体育馆“鸟巢”的钢架结构装饰;从索尼放映机播放的北科院奥运纪录片《让青春插上奥运的翅膀飞翔》在仿古山水画横幕上播放,到索尼投影仪映射下的可以虚拟翻阅的电子奥运图片画册,仿古代缶的形状的展展放着各种与北科有关的奥运展品,仿活字印刷的《论语》模型中间突起的是“育人报国”四个大字还有仿奥运会开幕式上空29个礼花脚印的实体脚印图案、仿古代书籍的竹简、仿古代画卷的影视屏幕……这些都让人联想到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元素内容,又都无不打着北科院的烙印。

北科院奥运展览馆集中展示了北京科技职业学院作为北京的一所高校,自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以来的追梦历程和积极参与奉献过程。沙河校区“梦之馆”展览第一部分《期待篇》,生动地记载着北京申奥成功后,从学校董事会、校长办公会部署研究奥运工作、执行校长周孟奎创作表达北科人奥运情怀的校歌、北科院成为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志愿者英语培训训基地、学校为迎接奥运开展的一系列全校师生健身活动、志愿者参加“好运北京”测试赛志愿服务,到志愿者参加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开闭幕式标兵引领员考试、周书记为奥运志愿者上奥运党课、学校奥运志愿者、标兵引领员誓师出征。展览的第二部分《奉献篇》,记载着北科学子参加央视“展巨幅国旗,为奥运加油”MTV拍摄活动,演员志愿者参加奥运会幕式、票务志愿者售票服务、观众志愿者、赛会志愿者、城市志愿者在奥运会赛场内外志愿服务等画面。展览的第三部分《训练篇》,记载着学校作为奥运会闭幕式演员排练基地,参与闭幕式演排练以及参加奥运会闭幕式彩排等内容。展览的第四部分《关怀篇》,记载了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席近平,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周永康等20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国务院部委负责人莅临北科审查奥运会闭幕式彩排,接见学校党委书记周继庭和执行院长周孟奎,并对学校的工作和成就给以肯定、关怀指导的场景;展示了学校获得的“首都教育系统奥运工作先进单位”、“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志愿者工作优秀组织单位”、“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文明观众、拉拉队工作优秀组织单位”等荣誉。

除大量精彩图文外,展馆还展出了大量实物,其中有国家体育馆出入证、演员证、开幕式彩排出入证、开幕式仪式通行卡、闭幕式彩排工作证、开闭幕式运营中心工作手册、各种演出纪念证书、荣誉证书、奥运火炬手证书、大学生奥运志愿者培训手册、开幕式仪式演出参演单位责任书、奥运期间我校志愿者给党组织递交的入党申请书、奥运志愿者文化衫、开幕式标兵的遮阳帽、闭幕式节目银铃舞演员的银铃配饰、表演初选节目任务书、社会媒体对北科参与奥运服务的报道、演出道具和演员服装等。特别珍贵的物品有学校标兵引导员在开幕式上穿的红色礼仪服,标兵在开幕式上穿的白色衣裙,演员在残奥会闭幕式上表演“千手观音”的服装等…….

八达岭校区“最之馆” 则集中展示北科院服务奥运、参与奥运之最,记载着八达岭校区作为奥运会志愿者培训基地和闭幕式演员训练基地尤其是奥运会闭幕式彩排场所的所有精彩和荣耀,包括最完美的答卷、最珍贵的时刻、最火热的训练、最开始的接触、最激动的瞬间、明星参与最多、国家领导莅临最多、最大的基地、最多的导演、最多的参与项目、最多的参加人数等。其中最突出的就是有三层楼高,由二万多张参与奥运活动的北科学子的笑脸组成的我国著名跨栏运动员巨大的刘翔笑脸,用生动的形象诠释了北科奥运志愿者微笑服务、“微笑是北京最好的名片”的主题。

北科院奥运展览馆的意义和教育价值

北科院奥运展览馆用真实生动的形式和内容记载了北科人为奥运倾注的激情、洒下的汗水、展现的精彩、做出的牺牲。在奥运会、残奥会的筹备和举办期间,学校曾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支持,全校直接参与奥运会引导员、赛会志愿者、城市志愿者、奥运会开闭幕式演员、残奥会开闭幕式演员、标兵引领员、票务工作者共近3000人,有残奥会乐队和拉拉队志愿者 10000人,共参与奥运服务活动达6万多人次。所有这一切都昭示:“祖国利益高于一切”,是北科人永远奉行的准则;“育人报国”,是北科院永远不变的初衷。北科院通过奥运展览馆记载与纪念那段“北科与奥运同行”的不平凡的岁月,既是为了继承和弘扬奥运给北科留下的宝贵精神遗产,也是为了时刻教育北科的每位师生。北京科技职业学院将奥运精神吸纳融入到北科文化中,从奥运会的“更高更快更强”到学校的“坚持不懈,追求卓越”理念,完成了对北科人奥运志愿服务精神的总结概括和升华,并成为北科精神和北科文化的核心内涵。

周继庭书记说:“希望每一个北科人将这荣耀的时刻转告自己的家人、朋友和每一个关心北科院的人们,共同分享我们的幸福和快乐;我们还要通过奥运展览馆在北科未来人中代代相传,让历史记住今天,让今天告诉未来。北科,要珍惜荣誉树形象,弘扬传统向未来”。奥运会开闭幕式运营中心仪式总监白荣正先生说:“在去年召开的两个无与伦比的奥运会、残奥会的前后过程中,特别是在奥运会、残奥会的开闭幕式中,北科院的领导、师生以空前的热情,不惜一切代价积极热情全面深入地参与奥运 ,服务奥运,参与程度之深,参与面之广,是100多年来高校参与奥运服务活动中绝无仅有的!……我相信,这承载着北科人为奥运志愿服务的无私奉献精神的北科院奥运展览馆,必将会成为北科院未来学子传承奥运志愿服务精神、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理念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永久激励北科人‘坚持不懈,追求卓越’,把北科院办成北京一流大学的宝贵精神财富!

北科院奥运展览馆独具特色的馆藏内容吸引了众多前来参观者的目光,一年多来已有数万人次来到北科院奥运展览馆参观。中央电视台、科技日报、北京日报、新浪网等各种媒体纷纷报道。有媒体说,作为一所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在培养学生技能的同时,能将奥运文化的传承与日常学习生活相衔接,并且以展览馆的形式将奥运文明固化,在国内高校中实属罕见。

北科学子的志愿服务精神通过奥运展览馆得以延续和传承,志愿服务已经成为学校育人的一种有效方法和广大同学生活中的重要内容。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民办高校党建评估专家组组长张秀国教授动情地说:“北科院奥运展览馆是学校德育育人工作最具特色的亮点之一,其价值会随着岁月的推移愈发显现出来!”

实行志愿文化育人法,建立志愿服务长效机制

培养志愿文化并使之成为育人的重要途径。北科院组织师生积极参与奥运、服务奥运的志愿活动,收到了令人欣喜的育人效果。

首先,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激情。“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北科核心价值观在学子心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许多学生为了参与奥运的志愿服务和之后的国庆60周年游行方阵,放弃了很多、牺牲了很多,他们说,我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祖国就在我身边,就在我心中,祖国利益就在我的一举一动中!为了这一切,受再多的苦和累都值得!为此,几乎所有的志愿者都写了入党申请书,根据他们在志愿活动中的表现,结合以往的情况,有十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其次,志愿活动使这些90后学生懂得了感恩、关爱和奉献,对于这些独生子女的世界观和人格形成具有重要意义;第三,志愿文化培育了学生组织策划能力、与人交往能力和吃苦耐劳精神;第四,志愿活动为学生接触社会搭建了有效平台,不仅使他们深入到社会,了解市场,而且培养了他们平和的就业心态,特别是他们志愿者的经历和成绩往往成为其就业的优势,有利于学生的就业和创业。学生的这些宝贵收获都有大量的事例作为佐证。学校及时总结了这些宝贵经验,并因势利导积极探索了150小时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

探索建立150小时志愿服务育人的长效机制。本着志愿服务“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宗旨,学校要求:学生在校期间要参加不少于150小时的志愿服务,才能毕业并获得毕业证书;包括入党积极分子的确定、发展新党员、优秀团学干部的评选等,都要考察其150小时志愿服务的参加情况。由于学校要求明确,团学组织积极落实,广大学生也积极响应。多个志愿者协会积极开展活动,他们认真做好全校的志愿者注册管理工作,并定期聘请名师对全校志愿者开展培训,精选活动内容,发挥社会、舆论和内部监督三方面的作用,督促志愿者协会和志愿者依法服务、诚信服务、热情服务。此外,志愿者协会还对志愿者的服务情况进行定期考核,由志愿者协会和昌平区团委联系,由区里统一制作《志愿者证》、《志愿服务记录》和《志愿服务反馈卡》,社区建立志愿服务台对志愿者实行跟踪管理,准确掌握服务状况,根据志愿者的综合表现予以奖励,颁奖时间一般在每年35日(中国志愿者服务日)或125(国际志愿者日)。同时利用北科报、北科电视台、北科网等多种形式对志愿者行动进行宣传报道,树立良好形象,塑造志愿者服务品牌。

编后语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对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提出了“推进工作创新,增加生机活力”的要求。高校党的基层组织的党建创新,要坚持以人为本。因为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也是基层党建工作的基本取向。北京科技职业学院,作为一所民办高等院校,党建工作生动活跃,效果显著,一条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经验,就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用“育人报国”这条红线统筹和贯穿着党建德育工作,推动着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中共北京市教育工委和北京市教委率先在全国民办高校中进行党建评估试点,总结了北京科技职业学院的党的建设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鲜活经验,对于推进北京乃至全国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和示范作用,对于国立高校的党建工作也具有借鉴意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