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注册账号需要审核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基础教育

通州学校建设“硬件过硬,软件不软”

编辑:中国教育品牌网  发布时间:2012/7/13 6:50:39 

整体规划 分步实施 规范化与优质化并举 政府投入与资源整合兼顾

通州学校建设“硬件过硬,软件不软”

 

    “整体规划,分步实施,规范化与优质化并举,政府投入与资源整合兼顾”是通州区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采取的策略,为了让更多的孩子享受到优质教育,区教委以“初中建设工程”、“小学规范化建设工程”和“中小学校舍安全加固工程”为契机,狠抓学校规范化建设。“十一五”以来,全区学校工程建设全面提速,总投资13亿多元,新建了台湖学校、龙旺庄学校、于家务中学、新三中、觅子店学校等10余所现代化学校,同时强化基础教学仪器和先进教学设备的配备管理,加强校园网、多媒体教室的建设,教育硬件设施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城乡教育资源配置逐步优化,均衡发展效果显著。

    硬件过硬,软件不软。近年来,区教委把推进学校特色建设作为实现学校内涵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科学规划,引导学校从办学思想、课程、教学、活动等方面进行探索,开展深化学校办学特色研究,努力实现区域义务教育特色发展,涌现出一大批特色鲜明,有着先进理念的学校。

 

通州三中:

继承传统  打造未来

    通州区第三中学前身是1915年创建的京兆女子师范学校,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2010年6月7日,新通州三中在潞城镇胡各庄村南破土动工。结合布局调整,将胡各庄、南刘两所初级中学并入通州三中,使新三中成为一所完全中学。2011年9月1日,这座设施齐备的现代化学校在新城东部拔地而起。

    新通州三中投资3.5亿元,总建筑面积5.3万平方米,包括初、高中教学楼、体育馆、报告厅、学生食堂以及学生公寓等。一次建成5.3万平方米的学校,通州学校建设史上从未有过。学校还拥有大规模太阳能热水系统和光伏发电系统,可以供应校内生活、淋浴热水和室内外照明。学校还有污水收集和中水利用的水循环系统,大幅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

    该校在教学管理中实行“双核心”管理模式,一是以年级为核心,由年级长负责本年级各学科日常教学工作,包括学科教学计划的落实、阶段检测与质量分析、教学经验交流与研讨、青年教师培养等工作;二是以教研组为核心,由教研组长负责落实学科教学目标,研究学科整合及整体提升等工作。“双核心”管理模式使年级组、教研组的凝聚力得到加强,团队精神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教学是核心,提高办学质量是目标,通州三中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深入进行“提高课堂有效性”研究,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为了全面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与现代化教育接轨,该校不断加大对教师专业培训的力度,支持老师参与国家、市、区课题研究,组织“秋实杯”、“ 新星杯”课堂评优活动,加强学科内、学科间、初高中间教师相互交流。近年来,该校还坚持开展校本培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通过骨干教师说课展示和课题研讨等活动,促进教师加速成长,形成了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此外,通州三中还开展“健全人格,完善自我”主题教育活动,通过每年两次的爱心基金捐助发放、红十字自护自救培训及逃生训练等活动,完善学生人格,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本学年,该校顺利通过全国红十字模范校验收,成为通州区唯一一所全国红十字模范校。

 

觅子店中学:

继往开来  寻求发展

 

    2011年9月1日,总投资1.2亿元的觅子店中学新址落成。该校每班均配备了先进的手写电子大屏,各种教学仪器与设备齐全,拥有音、美、劳、书法、史地专用教室,数字化教室,心理咨询室,学生机房,150平方米的形体教室和可以容纳300人的阶梯教室。结合布局调整,将侯黄庄中学并入觅子店中学,学校的落成为通州农村教育注入新的活力,推进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近年来,觅子店中学不断追求卓越,坚持依法治校、制度建校、质量立校、以德兴校、科研强校,积淀了 “尚德、求真、开拓、图强”的学校文化。

    觅子店中学坚持活动育人,突出抓好学生的“高标准、严要求、求实效”的行为养成教育,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产生好行为、好习惯的成功体验。该校还依据“守则”与“规范”开展行为规范育人,以“孝育”为切入点,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通过传统美德教育教学生“学会做人”。一位学生家长说:“以前孩子逆反心理特别严重,曾经和我顶撞吵架。学校开展感恩父母的教育活动后,孩子才知道我的辛苦,向我承认了错误。”

    该校还坚持将“推进课堂有效教学研究,形成有效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作为教学工作的重点。本学年围绕“高效课堂──课堂有效教学模式”教研主题开展深入研究。教师在课堂上逐渐摸索出了“以生为本,学生小组合作互助”的教学模式。模式的变化,对于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效果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于家务中学:

承传统文化  育厚德学子

 

    2008年9月,于家务中学新址落成。结合布局调整,将渠头中学并入于家务中学。学校建筑面积32500平方米,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14.4台,每个教室均配备了先进的多媒体展台,安装了电子白板。现代化的专业教室,标准化的运动场,人性化的师生公寓,彰显着学校的时代气息。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校园文化广场上那尊6米高的孔子行教铜像,还有四配十二哲雕像以及圣人身后的“孔子语录长廊”,共同构成了该校独有的人文景观。2009年起连续三年,全校师生郑重地纪念至圣先师孔子诞辰,诵读儒家经典,传承传统文化。

    步入教学楼,迎面所见是“厚德砺志,笃学致远”八字校训。连廊里古二十四孝和新二十四孝,昭示着学校弘扬中华民族孝亲美德。墙壁上墨色飘香的《弟子规》全文,展板上孟子、韩愈、王国维等思想家的至理名言谆谆教诲着师生笃学仁义礼智信。

    学校创编了校本教材《崇德悟道做人》系列读本,《〈弟子规〉易解及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中华传统美德与现代做人教育》、《“四十八孝子”故事》和《〈三字经〉人物志》。书中用鲜活的故事、浅显易懂的讲解、可行的活动,引领学生践行仁义礼智信,奠定学生一生高雅的人格品质和深厚的文化根基。

    自建校以来,于家务中学一直坚持开展“四个一”的行孝活动:即为父母讲一个孝道故事、为父母端一杯茶、为父母做一次家务、为父母洗一次脚,并在每学期期末开展 “孝星”评选。

    每年四月,学校都举办“传美德、诵经典、润心灵”校园艺术节,包括“民族杯”诵读比赛、“经典伴我成长”作文竞赛、“书圣人说”硬笔书法比赛等。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继承传统文化,最终要落实到师生的一言一行。于家务中学校园内弥漫着传统文化的气息,唱响着笃学仁义礼智信的厚德主旋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