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注册账号需要审核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书画名家

走进中南海的青年画家谢登科

编辑:中国教育品牌网  发布时间:2012/8/19 9:42:46 
谢登科先生是在泥潭里苦苦挣扎的一位画家,这位来自安徽濉溪一个小镇的画家,探寻书画艺术真谛的步伐从来没有停止过。

 

泥沙俱下,何去何从?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艺术品市场的空前繁荣带来的巨额利润,引爆了人们的收藏和投资热情。然而,与之俱来的,是由于艺术市场的不成熟,收藏者审美素的养普遍低下,盲目跟风,投资者的大肆炒作,同时也出现了大量的赝品、仿品,也催生了艺术价值低下、俗不可耐的“商品画”。迄今为止,中国艺术品交易市场的初级阶段可谓“泥沙俱下”。

另外,当今社会生活的快节奏,人们审美品位的低下,信息量的巨大导致的选择失准,都严重影响着艺术家的创作方向。很多书画家不甘清贫,为“五斗米折腰”,改弦更张,靠满足低下的审美需求来换取面包,大量地进行流水作业,完全化身为机械制造“行活”的机器,更不消说什么经典意识了,有些“成功”的艺术家,一边数着人民币一边暗暗耻笑梵高的殉道精神。更有甚者,好多农民、退休的职工发现这新兴的“制造业”有利可图,技术含量不高,也纷纷参与进来,进而组成团体,分工合作,大批量制作,然后进行批发销售,市场价格从十几元到数百元不等。他们也进行大力度的宣传,于是就诞生了什么“竹王”、“梅王”、“鸡王”、“虎王”、“牡丹王”……等等,不一而足。但是,拜读完他们的作品以后,就觉得殊为可笑了。

北京琉璃厂,古建林立,文玩书画店铺鳞次栉比,是折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精神海拔的文化圣地之一,历来为艺术家所向往,众多收藏家、国内外游客也云集此地,深深被这里的文化气息所吸引,为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的魅力所叹服。然而,处在目前这种令人忧虑的文化背景下,琉璃厂也难免被笼罩了商业化大于艺术化的濛濛霜霭。

 

谢登科先生生活在这个时代,而且也在琉璃厂租了一间工作室,自然不能免除这种忧虑。在这样的一个社会背景下,他的书画艺术创作方向在哪里?他该何去何从呢?

 

于痛苦里挣扎,在激情中奋进。

谢登科先生是在泥潭里苦苦挣扎的一位画家,他的内心充满了痛苦、矛盾和斗争——一方面,生活的压力迫使他 “多买胭脂画牡丹”,以“鬻画乞米”;另一方面,年轻时他就师从著名花鸟画家张世简、董寿平(已故)、齐良迟、付有叶、焦可群等专家、教授习画,心摹手追,满怀激情的进行创作。近来,他又考入中国国家画院高级研修班著名花鸟画家高卉民先生工作室,在高先生的指导下,苦苦钻研什么才是真正的传统中国画……我从他自己的话语里得知:这位来自安徽濉溪一个小镇的画家,探寻书画艺术真谛的步伐从来没有停止过。

 

中国传统艺术一个重要的审美特点,要求画家不能只停留在客观的再现一个对象的“像”,还要抓住背后的真实。中国传统花鸟画一直有着比兴的传统,画家喜欢通过描绘花鸟虫鱼来托物言志。松之高洁,竹之虚心,梅之风骨,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在传统文化的背景下,这种特有的文化指向,引领艺术家的创作,汇集成了一条绵延数千年的艺术长河,波澜壮阔,直至今天。虽然经过数十年西方美术教育体系的全面覆盖,中国人的大脑中仍然热爱本民族的传统艺术。如今,中国画艺术的发展,形成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和中西融合的绘画艺术复线并行的状态。

今天世界的艺术就像其他文化一样,越来越接近,差异越来越小,艺术家很容易丧失自己的文化根系。而且,没有技术含量的的“艺术”也越来越多。当然,这不是说唯有技术才是艺术的先导,反过来,没有内涵单纯追求技术更可怕。所以说,好的艺术家要具有一个智慧的大脑,而且要有很好的绘画表达能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