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注册账号需要审核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热点社会新闻

重庆某校要求教师上学放学手拿一本书 被指走形式

编辑:中国教育品牌网  发布时间:2012/10/19 6:06:33 

教师每天上学、放学,必须手拿一本书

  “手拿一本书”工程,形式大于内容?

  【事件回顾】

  从本学期起,重庆市渝北区东和春天实验学校在全校教师中推行“手拿一本书”工程,要求全校101位教师每天上学、放学,必须手拿一本书。有人为此叫好,认为营造了校园的读书氛围;也有人认为它是纯粹的走形式。

  【记者追踪】

  九成教师拿书上班

  近日,记者在早上7点半赶到东和春天实验学校门口,此时距上课还有半个小时,教师们正陆续赶来。记者看到,90%的教师手里都拿着书,一些忘记带书的教师被登记了姓名。家长也注意到了这一变化。送孩子上学的家长胡女士说:“我知道这件事。老师进出学校要拿书,并且有人检查,不拿会受到处罚呢。”

  记者随后采访了该校校长陈后林。陈后林说,学校把读书学习作为教师的必修课,让教师手拿一本书上下班,是为了营造校园的读书氛围,给学生作出表率,同时促使教师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丰富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教师的形象。

  据陈后林介绍,为确保“手拿一本书”工程有效推进,学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不仅将学校图书室为教师全天候开放,每学期还为教师提供50元的图书购置费,同时要求教师每学期必须交1—2篇读书心得。学校把此举作为教师劳动纪律,纳入教师业务考核,由校长亲自督查执行情况。

  拿书已成条件反射

  “在活动开展之前,我甚至没发现自己书柜里有一本《幼儿教育》,但现在我已经看完了。”该校七年级的曹老师说,刚开始的时候她并不习惯,现在每天出门已经形成条件反射了,手里一定要拿本书。“想要学生好好读书,引导是积极的方法。我相信经过长时间的潜移默化,‘手拿一本书’会带动学生的。”曹老师说。

  三年级的王老师对此也颇有感触。离开大学校园后,他的工作、学习基本就是与电脑为伴,“书籍离我们越来越远。可是教师形象自古就与书相伴,所以拿书是无可厚非的。在课堂里搞教学,出了课堂就了解一下其他方面的知识,自己也受益匪浅。这是一个两全其美的做法。”王老师扬了扬手中的《祖国在心中》,对此很认可。

  据陈后林介绍,该工程实行一个多月以来,情况良好,有的教师已经看了好几本书了。学校希望能通过教师的行动来影响学生,最终通过学生影响家庭和社会。

  书香校园需要实在内容

  对于学校的这一举措,有人质疑其会流于形式。对此,陈后林回应道:“就算这是一种形式,但如果形式都没有,内容又从何谈起?”

  该校四年级学生家长李先生认为,不管是拿书,还是其他形式,对家长来说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学校教学质量有没有提高。说到底,家长最关心的还是孩子是否享受到优质的教育。不管采取什么形式,我们都希望对提高教育质量有好处。”

  重庆11中的李老师则认为,现在作秀的事情越来越多,用老师“拿书”之举“提升校园读书氛围,为学生作出表率”,纯粹是校长的一厢情愿。“能否提升氛围、作出表率,在于教师是否拥有高尚的人格,渊博的知识,高雅的趣味,不在于教师是否机械地‘拿书’。看重这些形式,只能白白地浪费精力。”

  重庆教育部门有关人士表示,通过教师示范带动作用,烘托校园书香氛围,培养学生读书习惯,校方这一举措很有创意。“但形式还需内容的有力支撑才能富有实效,所以学校还要加强对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组织交流会、公开课和培训活动,同时开展学生乐于参与的社会实践,才能让教师和学生真正实现双赢。”(记者 胡航宇 实习生 彭琦君)

(来源:中国教育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