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注册账号需要审核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大学人才培养的五大功能

编辑:中国教育品牌网  发布时间:2013/1/16 9:26:47 

      徐平

  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以育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战略主题。作为人才培养的高地,大学理应以服务国家为使命,积极回应时代发展要求,在素质教育方面凸显人才培养的五大功能。

  (一)培养昂然向上的精神气质。大学教育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财富的创造者、社会责任的承担者、社会发展的支撑者。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就要引领学生将自我人生价值与社会发展进步相契合,即精神境界的提升。

  大学是有理想的地方,是让学生感觉到精神境界升腾的地方。北京大学林毅夫教授在2008年学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中说:“只要民族没有复兴,我们的责任就没有完成,只要天下还有贫穷的人,就是我们自己在贫困中,只要天下还有苦难的人,就是我们自己在苦难中。”大学就是要将崇高的社会理想和历史责任传递给学生,让学生能够以社会精英的境界观察和审视自己所属的这个世界和时代,形成和树立自己的社会理想和历史责任。所以,评价一所大学,除了可以量化的论文、专利、成果,还要看这所大学的精神状态。

  (二)培养宏阔多元的认识视域。文化构成了人类社会经验的广泛性、构成了社会现实和个体活动的基础。学生对文化掌握得越丰富,对社会发展的感受力就越准确,对世界多样化的存在就越理解,走向社会的信心就越坚定。作为文化传承和文化创造的场所,大学应集合多样化的文化资源,让社会与文化在这里聚合荟萃、科学与人文在这里交相辉映、历史与现实在这里汇集交融。学生在此涉猎百科、纵横文理,了解和把握人类社会的重要思想和成就,把握和理解人类社会的经验和智慧,犹如在时空隧道中穿梭和转换,并在比较和择取中慢慢内化为个体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炼就应对各种环境变化的能力。这种多元的文化体验,不仅可以开拓宽广的视野,而且可以达成“万物皆备于我”之目的。

  (三)培育清明淡定的人生涵养。从教育规律看,当一个人在清明淡定人生涵养尚未养成的时候就步入社会,极易让社会的快节奏所挤压,为社会的复杂性所迷乱,被社会的多样性所淹没。

  为了避免学生过早地被社会繁杂琐事所烦扰和社会不良风气所影响,大学理应以一种“矜持和执著”,守护相对宁静的校园环境。用中国人民大学纪宝成校长的话说:保持宁静是大学的本质要求。宁静就是在社会的剧烈流变和喧嚣浮华中保持“置身闲暇”的状态,让大学拥有一个消除许多糟粕,略去许多复杂因素的宁静校园。这也是《大学》里所说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四)提供理性道德的体验情境。在以道德为价值基础的社会里,只有具备良好道德的人,才会拥有“美好的生活”。教育之目的在于培养“身心且善且美的人”,用孔子的思想表达是“求仁得仁”,用苏格拉底的思想表达是“学善为善”。

  大学学习过程中的道德体验是人生成长中的重要时期,因此,为其营造理性道德的体验情境尤为重要。理性道德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认同,包括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二是对社会的认同,包括秩序、纪律、约束、公共精神;三是对人类社会一般伦理要求的认同,如诚实、善良、公正、礼仪等。可以说,理性道德构成了我们实现理想的基础,理性道德是精神境界的基础,精神境界是理性道德的升华。“厚德载物”就折射出其中的深刻蕴涵。

  (五)筑牢立足社会的专业基础。现代社会是高度专业化的社会。如欲立足未来发展,就要求诸专业能力的提高。但是,专业基础的培养并非技能培训,大学更应关注对学生理论思维的培养。理论是抽象的,其意义在于对一般事物进行普遍性的解释和对各种现象发生的预测。因此,理论往往是用非现实的方法解决现实问题。就是说,理论虽然不能提供现成的解决方案,但却能给予学生以启发。理论思维的养成对专业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总之,大学承载着为国家培养高端人才的历史使命。通过凸显人才培养的五大功能,让大学真正成为学生成长中最富有积极意义的生命体验,让大学真正成为学生未来发展的应许之地。

  (作者单位:辽宁大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