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注册账号需要审核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培训

让学生感受语文之美

编辑:中国教育品牌网  发布时间:2013/1/20 8:27:19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要使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并把它列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之一,这是基础教育的美育任务在新课程培养目标上的具体体现。语文教学是美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发现美的因素,及时引导学生去品赏美,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精设导语,让学生感受愉悦之美

  心理学研究表明:愉悦的情绪对学习有着明显的优越性,它能引起和保持学习的兴趣。因此,适当得体的导语不仅能消除学生的疲劳,集中学生的精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能给学生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让学生感受到愉悦之美。

  导语要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的文体来设计。它可以是一段风趣生动的语言,可以是一幅优美宜人的画面,可以是一段轻松明快的音乐,可以是一个蕴含哲理的问题,也可以是一个小小的活动。例如,执教《惊弓之鸟》时,教师开篇就布疑设阵:“现在,空中飞着一只大雁,大家想想,用什么办法能把它打下来呢?”学生凭经验纷纷说,用箭射,用枪打……至此,教师首先肯定学生的回答是正确的。但话锋一转,说:“可是,古时候有个射箭能手更羸,却只拉弓不用箭,嗖的一声就把一只大雁射了下来,这究竟是什么缘故呢?答案就在课文中。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文,看谁先找到答案。”导语巧设悬念,为学生进一步体验课文中的人物美起到了一个铺垫的作用,它强烈地吸引着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参与教学活动。

  二、指导诵读,让学生感受语言之美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称诵读为“美读”,他说:“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这告诉我们,诵读要美,重要的不是技巧,而是情感,是读者与作者心灵相通。只有真正做到与作者同欢娱共悲切,才能情出肺腑,语同己出。

  吟诵时,需根据文章内容及自己的体会采用不同的语调。而吟诵的方式既可以是教师范读,学生个别读,也可以是学生齐读,这需要根据文章抒发的情感来定。大体说来,情感低沉、缠绵柔缓的文章,宜采用个别读,从而体会节奏的阴柔美。而激昂、热烈的文字,则宜采取集体诵读,从而体会节奏的奔放美。因此,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要重视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学生与课文之间架起情感的桥梁,否则难有理想的效果。例如,《挑山工》一文的朗读指导。如果学生对挑山工的形象感知不足,体验不够,而教师仅从技巧方面指导朗读,是达不到效果的,必须紧紧抓住情感这条线,才能读出挑山工的精神之美。

  三、放飞想象,让学生感受意境之美

  意境是作者的思想感情与所描写的景物融为一体所达到的一种艺术。要领会意境,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抓住作者所描写的景物,结合作者的情感,联系自己的阅读经验,放飞自己的想象,才能深入作者所描写的意境之中,其实这就是想象再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以作者的思想感情为经,以作者描绘的景物为纬,让想象的翅膀任意飞翔。

  例如,教学《天游峰的扫路人》一课,课文的第7小节写了游人攀登天游峰的不易及扫路老人打扫天游峰的艰辛,形成鲜明的对比。课文在列举游人的表现时,把作者的思绪化作了一个省略号。教学时,我在让学生学习了语言文字后,出示天游峰的插图,让学生置身于美的意境中,想象当时作者的内心,从而更加突出扫路老人豁达开朗的性格特征。

  在语文教学中,对古诗和意境深远的文章,教师要多引导学生想象,让学生充分感受课文的意境之美,从而在美的熏陶中提升审美素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