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注册账号需要审核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特色教育

课改,我们的眼睛不能只盯住课堂

编辑:梁华超  发布时间:2010/9/16 16:55:37 
 

课改,我们的眼睛不能只盯住课堂

              ——赴兖州一中考察学习的体会    

威海市古寨中学    梁华超

                    

  新学期,威海市古寨中学一行40人参加了山东兖州一中的“循环大课堂”听课学习活动。其实,兖州一中的大名早已经是如雷贯耳。兖州一中的成功早就让我们羡慕不已,因为参观杜郎口中学的学习者成千上万,参观者之多,可谓“举袖为云”、“挥汗如雨”。可是真正学到精髓并能成功走出自己的课改之路的学校又有几所?但是兖州一中不仅做到了,而且唱响了大江南北。他们究竟有什么成功的秘诀呢?带着对兖州一中的憧憬和向往,带着诸多的困惑和不解我们走进了兖州一种的校园。

车停在门口时,我还没有特别的感觉,这时楼顶的一副巨型标语教育,让人成为人。 吸引了我的视线,不得不思考着一个问题,这是多么独特而朴素的道理。教育究竟是一份怎样的事业?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算是成功的教育?楼道中悬挂的 讲最易,教则难,导学才见真功底”的标语,更让我们领略了导学案在这里的风靡程度。

浓浓的课改氛围让我们的精神为之振奋,迫不及待的进入憧憬已久的课堂,亲身感受“循环大课堂”的魅力所在。连续倾听了数学、物理、化学三节课,对循环大课堂有了切身的感受,对他们的三步六段教学法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下午听了两位教师关于集体备课和导学案的编写的报告,对兖州一中的课改经验有了更清晰的了解。许多同行的老师在感叹学生精彩的课堂展示的同时,对课堂的实际效果也提出了尖锐的质疑。如果说刚来的时候对兖州一中还怀着浓浓的仰慕之情,那么经过一天的听课学习,内心深处更多的是一种理性的思考。

经历了杜郎口、兖州一中两次考察学习,并且不断的把我们学校与他们进行类比,反思我们一年来的实践和探索效果,越来越感受到:没有哪一种教学模式是适合每一所学校的,是搬过来就可以套用的,因为每个学校面临着不同的学情。只有立足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并且借鉴其他学校的成熟的经验,才能走出一条适合我们自己的课改之路。此次兖州之行,虽然没有“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豁然开朗的感觉,但是把兖州一中的课改经验做为一面镜子,仍然能映射出我们课改中的诸多不足。反思我们的做法,更多的是怀着一种对新生事物的渴望,怀着一种激情在做,感情色彩比较浓厚。但是忽略了课堂的管理和课后的落实,或者说管理和落实没有力度。兖州一中有一句口号是:“严格规范的课堂管理+坚定的课改理念=谁都能成功”对我的触动很大,离开了管理和落实,任何形式的改革都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经不起时间的锤炼。所以,借鉴兖州一中的经验,在今后的课堂改革中,要把课堂的管理和课后的落实作为重中之重,用规范的管理提高课堂的效率,用严格的落实提高学生的成绩。具体从以下方面进行尝试:

一、        规范课堂的管理,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对于兖州一中的课堂,大家诟病最多的是:在学生展示的35分钟的时间里,学生的表现很松散,有的在听,有的在写,还有的脱离了集体在做自己的事,让我们很难接受,很难和高效的课堂相联系在一起。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追到办公室请教了数学组的组长孔俠老师。他说:“我们不追求课堂上学生的整齐划一,学生虽然没看黑板,但是他们可能用耳朵在听;学生虽然没有听,但是他们可能在用心的思考。只要他们的思维是有效的,就是我们所期望的。”这样的回答乍听起来是很有道理,但是和我们的学情联系起来还是不敢苟同。回来后我们初三备课组在集体备课的时候也进行了很激烈的争论,形成了这样的共识:我们的学生与兖州一中不一样:他们的学生是百里挑一的,而且有着一定的自觉性和自制能力,而我们的学生良莠不齐;我们的目标与他们也不一样:他们追求的是最高升学率,面向的是中上的学生;而我们的追求的是全面提高,面向全体,甚至重点面向的是中下游。所以我们的课堂要改进以下三点:

1、当学生在黑板上展示的时候,要求全体学生都要认真的听讲,即使自己已经会了,也不能随心所欲。不会的要认真的听,认真的学;会了的要努力从讲解中找出知识的漏洞,更好的查漏补缺。营造一个紧张良好的听课氛围。

2、课堂中的分层教学不易太多,太多就会造成学生的各行其是,就会造成课堂秩序的不可控,就会影响小组中的互帮互助,失去了小组的应有作用。课堂中还是应该充分调动小组的“兵教兵”作用,因为在课后学生很难有时间再去帮教。

3、最智慧、最鲜活的教学方式、方法来自教学一线,来自于教师对学情的把握、对效果最大化的方式的选择。课堂上当讲则讲、当练则练,不能陷入“35+10”固定模式而不能自拔。要根据授课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也可以是“35+5+530+10+55+40……0+45”,该让学生展示的,要舍得时间的付出;学生挖掘不到的深度,教师要当仁不让,掌握课堂的主动权。

二、严格调控课后的落实,及时掌握学情。

课改的落脚点在课堂,但是课后的落实更为重要。落实是否到位是关乎课改能否成功的关键,兖州一中的经验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他们每节课后都要对“未清”的问题进行统计和整理,并作为下一节课进一步学习、巩固的内容。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更多的关注课堂的教学效果,而忽略了课后的跟踪落实。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开展“天天清”“周周清”活动,强化对学生所学知识的落实和检查,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具体做法如下:

1、“天天清”:充分发挥小组之间的竞争和监督作用,让1组的组长检查2组的落实情况,让2组的组长检查3祖的落实情况,以此类推。检查的内容包括当天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和作业、小测的订正,重点检查每个小组的1号和2号(学习比较差的)。每天检查的结果在晚点的时候进行公布,及时进行督促,必要时可以通知家长,纠正学生的拖拉作风。确保课堂教学效果的落实,

2、“周周清”:对每一周的学习内容以复习导学案或者是单元测试的形式进行检查落实,重点检查基础知识、重点的练习、题型,适当的进行分层,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检查不过关的同学要求小组及时的进行辅导,再由负责检查的小组进行测试,直至过关为止。

三、坚持不懈,不断积累,不断变化,在课改中找到事业的支撑点

兖州一中苦心修炼了五年,才有了今天的成就。而我们学校的课改只进行了不到一年,就已经初露端倪,虽然不可避免的要经历一些挫折和困难,要经历各种各样的瓶颈,但是我们不易妄自菲薄,引喻失义。我们学习的是兖州一中对教育的那份投入,那份执着的研究精神,和敢于创新的勇气。任何新的改革遭遇的最大困难不是别人的议论和指责,而是我们自己是否敢于承担风险的勇气和胆略。一个善于全身心投入的团队和善于研究的团队必然是一个卓尔不群的团队。“严格规范的课堂管理+坚定的课改理念=谁都能成功”,是什么让兖州一中的领导和教师始终保持着课改的激情与动力?我想最根本的是,老师们在课改中能找到了事业的支撑点,在课改中享受到幸福的归宿感。我们作为参观者,往往看到的是课堂,研究的是课堂,却容易忽视培养并生成这种课堂的氛围、环境、机制、土壤。的确,课改的落脚点在课堂。但课改的效果好坏,在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如何或者说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如何。学生能力培养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如何,在于老师本身的理念和行为。教师的理念和行为,又与其对课改的积极性密切相关。如果老师是被动的,对课改不热心或者是知难而退的,其课改结果可想而知;如果老师是满怀激情地投入,则其所焕发出的创造性则是无限的,课改当然会水到渠成。

回首课改之路,经历了浴火重生般的痛苦,也编织过破茧而出,化蛹成蝶的企盼;经历了短暂收获的快乐,也陷入过裹足不前、举步维艰的迷茫。一趟兖州之行仿佛令人茅塞顿开,冷却了激情但回归了理性。课改不能只靠着一种激情,而应该把它作为一项系统的工程来进行细致全面的规划,统筹安排;课改不是课堂教学模式的简单转变,而应该是努力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