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注册账号需要审核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特色教育

徐特立教育思想研讨会25日隆重举行

编辑:58ts  发布时间:2010/9/25 20:01:06 
新浪教育讯 新浪教育讯 七十载延安精神薪火相传,七十载与祖国共奋进弦歌不辍。在北京理工大学70周年校庆日即将到来之际,将进行一系列重大庆典活动。9月25日上午9:30,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徐特立教育思想研讨会。以下为研讨会实录。

  主持人: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上午好!

  在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70年华诞之际,我们满怀崇敬之情纪念徐特立先生,缅怀这位杰出的革命教育家的光辉风范,弘扬他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大会的召开正处于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力建设教育强国的关键时期,具有重要的意义。

  今天我们非常高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至立同志专程参加我们大会,将要做重要讲话。让我们以掌声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介绍在主席台就座的各位领导和专家: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伍绍祖同志;

  教育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吴德刚同志;

  工业和信息化部人事教育司司长衣雪青同志;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王民忠同志;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教授;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秘书长范文曜教授。

  在此我代表主办方向各位与会的领导和专家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下面请北京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宣读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的贺信和原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委员长李鹏同志的书面讲话。

  刘延东同志贺信:

  欣闻徐特立教育思想研讨会召开,表示祝贺。徐老是我国无产阶级教育事业的奠基人,被党中央誉为杰出的革命教育家,在他长达70多年的教育和革命生涯中培育出几代优秀人才,桃李满天下。

  徐老曾担任延安自然科学院院长,开创了中国共产党培养科技人才的先河。徐老把延安精神与办学实践相结合,提出了创造教育观,倡导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的学风。强调教育要以群众为本位,和教育、科研、经济三位一体。徐老的与思想是延安精神在教育领域的生动体现,是我国教育史上的一笔宝贵财富,应予大力弘扬。

  北京理工大学建校70年来,在徐特立等历任校长带领下,坚持弘扬延安精神,努力践行党的教育方针和徐特立教育思想,始终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服从、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工程技术优势,为国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前不久,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新世纪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布了《教育改革和规划发展纲要》。面向未来我国教育事业前景光明,充满希望,希望北京理工大学继续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教育方针,继承和发扬徐特立先生的教育思想,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规划纲要精神,不断开拓创新,突出自身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增强服务社会,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培养培育创新人才的高地,成为孕育先进思想和科技成果的重要基地,为建设创新性国家做出重要贡献。

刘延东2010年9月。

  李鹏同志书面讲话:

  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今天大家在这里隆重召开徐特立教育思想研讨会,纪念中国杰出的革命教育家徐特立先生从教115周年,这对于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建设教育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延安自然科学院的老校友、徐老的学生,我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徐老是我国无产阶级教育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北京理工大学前身,1940年在延安建立的自然科学院的老院长,徐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办学方向,着力解决培养什么人、怎么样培养人的问题,坚持实事求是的办学方针,反对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倡导实事求是的学风,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提出了以群众为本位的教育观,坚持教育、科研、经济三位一体的教育思想,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克服重重困难,不断改善教育条件,使延安自然科学院发展壮大。

  在延安自然科学院学习期间我亲自接受了徐老的教育,在杨家岭当年艰苦而火热的学习生活仍历历在目、栩栩如生,徐老的谦虚谨慎、艰苦朴素、言传身教,我由衷的希望这次研讨会能够坚持党的教育方针,继承和弘扬徐特立先生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不断开拓创新,以先进的教育理念引领建设中国特色教育强国之路。同时也希望广大教师能以徐特立先生为榜样,努力钻研、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身体力行,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和教学科研能力,向教育强国、人力资源强国而迈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更大贡献。

  李鹏  2010年9月

  下面热烈掌声欢迎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至立同志讲话。

  陈至立: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在北京理工大学迎来70周年校庆之际,我们在这里隆重纪念中国杰出的革命教育家徐特立先生的教育思想,共同缅怀徐老的大家风范,探究他的教育思想,弘扬他的崇高精神,这对当前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建设教育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在此,我代表人大常委会向北京理工大学70周年华诞表示热烈的祝贺!也预祝这次研讨会圆满成功。

  徐老是我国无产阶级教育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在他长达70多年的教育生涯中培育了一大批杰出人才和英才。从1940年到1942年,徐老任北京理工大学前身延安自然科学院的院长,开创了中国共产党培育科技人才的先河。他的教育思想引导和培育了几代人的成长。徐特立先生毕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堪称一代师表。党中央评价他是“中国杰出的革命教育家”。毛泽东同志称赞他是“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刘少奇同志称徐老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周总理称赞他为“人民之光,我党之荣”。朱德总司令直呼徐特立先生是当今一圣人。这些都说明徐特立先生在我们党的革命和教育的历史当中具有很高的地位。

  徐老是勇于开拓创新的革命教育家,徐老虽然生于封建社会,早年在农馆十年,后来1905年考入长沙城宁乡速成师范,受到革命思想的影响,思想发生了大的变化,走向了反康梁只相信孙文的道路。1906年徐老在长沙周南女校任教,革除漏习,男教师直接面对女学生授课。在国难当头的时候他断指写书,激发青年反帝爱国,见到这一幕的毛泽东曾说“给了我对革命的第一次感性认识”。1910年他创办平民夜校,成为我国最早的平民学校之一,1927年在毛泽东同志影响下,他积极投身如火如荼的农工运动。而在大革命走向低潮的时候,徐老冒着杀头的危险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在陕甘宁边区面对敌人经济封锁造成的严重困难,他领导延安自然科学院的师生造纸、地研、冶炼,还进行地矿的考察,真正做到了在师生当中提倡实践,把学的东西用到实践当中去,并为经济建设做出贡献。在此基础上,他还创造性提出了教育、科研、经济“三位一体”的教育发展思想,也成为我们今天常说的产学研结合的龙头。

  徐老是一位坚持群众本位的人民教育家,徐老在江西苏区和陕甘宁边区丰富的群众教育实践基础上,提出了以群众为学生,且以群众为教师的教育思想。他这一教育思想吸纳了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也吸纳了近代西方的人本位、社会本位的思想理念,以及近现代中国教育上的学生本位、生活本位的思想理念。根据中国共产党民族化、科学化、大众化的教育方针,于1940年徐老创造性的提出了群众本位的教育思想,后来经过10年的研究和实践,构建了群众本位的教育科学思想体系。

  当前我们正在坚定不移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依靠群众办教育,为了群众办教育,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所以,徐老的群众本位的思想在当今仍然具有非常深刻的现实的意义。徐老还是“经师”与“人师”的典范,是广大教师崇高的学习榜样。徐老认为“经师”是教知识的,人师是教行为的,教师要有很高的素质和良好的师表风范,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品德。他认为一位好的教师应该是一个模范人物,同时也是一个有学问的人,也是一个身教主义者。同时他指出学习马克思主义是钥匙问题,整个教育学习也是钥匙问题、工具问题,不是给他们成品,替他们把门打开,要给他们工具让他们自己去生产,给他钥匙让他自己去开门。由此他提出了研究、运用、发展内外两立的基本原理,这也是当今我们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根本原则,徐老也是我们广大教师的崇高榜样。

  北京理工大学作为我党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建校以来在党中央的英明决策指引下,在徐特立老院长的带领下,追随党中央从延安一路走到北京,成为新中国第一所国防科技大学、第一所开展国防科技学科的研究生教育的大学。学校始终大力弘扬延安精神传统,始终以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坚持服从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艰苦奋斗,勤俭办学,形成了鲜明的国防特色和突出的工程技术优势,学校综合实力日渐雄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北京理工大学的发展历程也是对徐特立先生教育教学思想不断践行、丰富、发展乃至实现的过程,充分体现了对高等教育规律不懈探索追求的精神。

  在今年7月13日,中央和国务院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深刻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新时期教育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徐特立先生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在全党全社会认真学习贯彻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高潮中纪念、研究、弘扬徐特立先生的教育思想,具有非常深远的现实意义。我们希望这次研讨会能够深入挖掘继承和发扬徐特立先生的先进教育思想,以先进的教育思想理念引领建设中国特色的教育强国之路,希望广大教师能够以徐特立先生为榜样,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学为人师,行为师范,为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胡海岩(北京理工大学校长):

    尊敬的至立同志,各位领导、专家和学长、老师们、同学们:

  在北京理工大学迎来建校70周年之际,我们在人民大会堂隆重纪念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我校前身——自然科学院的创建者徐特立老院长,共同学习和研讨徐老的教育思想,并以此指导我们当前的工作。值此机会,我代表北京理工大学汇报、学习徐特立教育思想的几点体会和相关的工作实践,期盼得到各位领导、专家、学长和师生的指正。

  第一点体会,深刻领会徐老的“三位一体”教育思想,坚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办学特色。

  徐老早年就对教育的价值取向进行深入思考,在领导自然科学院期间,他以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群众需要为价值取向,提出了教育、科技和经济“三位一体”的教育思想。他指出“科学教育与科学研究机关以方法和干部供给经济建设机关,而经济建设机关应该以物质供给研究和教育机关,“三位一体”才是科学正常发展的园地。徐老的这一思想不仅为当时边区的教育、科技和经济发展指明方向,而且在同时代的教育家中最早预示了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七十年来,世界范围内高等教育的发展,尤其是当今盛行的产学研相结合和大学科技园的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一思想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在徐老的“三位一体”教育思想指导下,自然科学院紧密围绕边区经济发展需求,开展教学和研究工作。师生们勇于创新、因地制宜的进行科学研究和教学实践,发现了适宜垦荒的南泥湾,发明了马兰草造纸、新方法制盐等技术,为边区的经济建设做出重大贡献,与旧中国其它大学形成鲜明对照。新中国成立以后,学校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开展人才培养的科学研究,创建了中国第一套完整的军工专业和学科体系,培养了我国第一代国防工程师,创造了中国科技史上多个第一。

  在新时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党委深刻体会徐老的“三位一体”科学内涵,在办学指导思想中明确要“主动适应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大力提升为国家工业化、信息化和国防现代化建设服务的能力”,在发展战略上明确要“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通过国家“985工程”、“211工程”建设,学校全面提升了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的能力。在国庆60周年阅兵的30个武器方阵中,学校参加了22个武器装备的研制,数量位居全国之首。学校还大力提升产学研合作的规模和层次,在能源、材料、制造、生物技术等领域瞄准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以学科群、人才群和信息群对接产业群培养高素质人才,产出高水平成果,已成功将先进的制导技术、导航技术、电动车辆技术,形成了先进的生产力。

  第二点体会,深刻领会徐老的“德育为首”教育思想,坚持培育又红又专人才的办学特色。

  在徐老的教育思想体系中,德育为首是主线和灵魂。他特别强调,教育首先就是要塑造人。他倡导的德育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个性心理品质教育四个方面,是一个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整体。他的德育原则和方法可归纳为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从实际出发,因人施教;严格要求,尊重人格;积极疏导、耐心说服;“诗教”陶冶,情感扬抑;教书育人、渗透教学。在同时代的教育家中,徐老对德育的论述最为系统,实践也最为为丰富,成效也最为显著。

  在徐老的领导下,自然科学院以培养既能通晓革命理论又懂得自然科学的专业人员为办学目标,坚持德育为首,并将德育贯穿于教学和实践环节,为抗战建国培养了一批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和工程师,包括李鹏委员长、叶选平副主席、彭士禄院士等杰出校友。新中国成立后,学校将培养红色国防工程师为育人目标,坚持德育为首,又红又专,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国家栋梁,包括曾庆红副主席、刘振起上将、徐更光院士、王小谟院士等杰出校友。

  在新时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党委深刻领会徐老的“德育为首”教育思想,大力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学校培育了以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毛二可院士及其创新团队为代表的师德典范,大力弘扬该团队在国防科技攻关中所展现出的爱国精神、科学精神、探索精神、团队精神、先锋精神。学校创造性地开展了“德育答辩”工作,并将其发展为从入学开题到毕业答辩首尾相连的全过程教育体系。李长春同志多次对这项工作给予高度评价,要求向全国高校推广。 作为我校德育工作成效的直接体现,近年来学校毕业生到国家重点行业和艰苦行业就业比例一直保持在60%以上,到总参系统、兵器系统的毕业生位居全国高校第一,到航天系统的毕业生位居全国高校第三。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政治业务素质和工作稳定性给予高度评价。近年来一批改革开放后毕业的年轻校友成长为各行各业的领军人士。

  第三点体会,深刻领会徐老的实践创新教育思想,坚持通过实践环节培育创新人才的办学特色。

  在徐老的教育思想体系中,一个鲜明特点是崇尚创新,崇尚实践、崇尚两者的统一。他指出我们处在困难的环境下,更需要更多的创造。他明确将教育的任务归纳为接受遗产和创造新产,创造培养敢于发挥个性、有脑筋、辩明是非、有主张、有事业、有创造、有行动的青年,他将劳力与劳心并进,手脑并用作为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重要途径,在同时代的教育家中徐老对理论、实践、创新三者之间关系的论述最为丰富,并在最艰苦的条件下领导了教育实践,培育了一批优秀人才。

  在徐老的领导下自然科学院致力于培养手脑并用的科技人才,在教学计划中有比较多的实践环节,师生共同动手建设校舍,研制仪器,采集标本,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勇于自主创新的良好学风。新中国成立后,学校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导弹、毁伤、坦克、光电、雷达等军工人才培养体系,其中实践性环节占有很高比重,培育了一届届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突出的国防工程师,实践创新逐步成为我校的办学特色。

  在新时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党委深刻领会徐老的实践创新教育思想,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教育教学中的实践环节,通过实践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本科生学校通过加强实践、实习、实训三个环节,培养实践创新能力,特别是通过实践创业基地建设科技类创新基地,营造浓厚的实践创新氛围,本科生积极踊跃参与各类全国性的科技创新竞赛,获奖人数由2005年的每年260多名增加到2009年的每年400多名。对于研究生学校则在培养过程中通过真刀真枪的科研实践和工程实践,使其历经磨炼而提高创新能力,以我校车辆工程学科为例,近5年该学科获得4项国家科学技术奖,每个获奖项目均有研究生作为科研生力军,其中3项国家科学技术奖的主要获奖人包括研究生。我校毕业生以富有实践创新能力而受到社会的普遍欢迎。

  第四点体会,深刻领会徐老的学术互动教育思想,坚持走理工并重、交叉融合的发展道路。

  在徐老的教育思想体系中,关于科学技术教育占有相当比重,早在延安时期徐老率先指出科学和技术是国力主要因素之一,并且发表了《怎样进行自然科学的研究》、《怎样发展我们的自然科学》、《对牛顿应有的认识》等论文和演讲,分析了当时中国的科技发展现状,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阐述如何开展科技研究和培养科技人才。徐老的重要观点之一是科学和技术具有相互依赖的发展规律,他指出学科和术科伴着发展,互相转化,互相帮助,而实利主义的偏向对学术是有害的。

  自然科学院建院之初设置了物理、化学、生物、地矿四个系,侧重于自然科学教育,后因形势需要,将前三个系改为机械、化工和农业系,培养抗战救国急需的技术人才。尽管如此,学校在徐老领导下,重视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教育,进行严格的科学训练。新中国成立后学校与中法大学数学、物理、化学三个系合并,具备了理工并重发展条件。但是由于50年代全盘学习苏联教育模式和国防科技工业发展,发展成为比较单一的军工院校,未能充分实践徐老的办学实践。在新时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党委深刻领会学术教育思想,从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要坚持理工并重、工理管文协调发展,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理念,按照“强地、扬信、拓天”的发展理念,大力加强理科建设,强化基础研究,进而促进工科特别是具有原创形成要求的国防科技学科发展,学校启动了理科振兴计划,引进多位理科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获准建设军工院校中第一个理科重点研究室。学校还选择了毁伤、信息、航天三个大类学科,开展理工结合模式的本硕博贯通培养,造就具有理科基础和工科专业的研究工程师,学校努力提升基础研究水平,近几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杰出科学基金,国家技术发明奖的数量显著提升,位居全国重点大学前列。学校的工程、化学和材料学科相继进入美国ESI,对全球研究机构排名的前1/100。近年来理工并重相互融合的学科可持续发展格局正在形成。

  第五点体会,深刻领会徐老的民主治校思想,坚持走依靠师生办学的发展道路。

  在徐老的教育思想体系中,民主治校不仅占有相当主动,而且是它一生进行教育实践的指导思想。他强调教育是科学的、大众的、民族的教育,人民大众是教育的本位,强调民主办学是把个人负责与民主管理相结合,强调教学民主是民主办学的重要体现。他积极畅达学术自卫,指出自由思想是我们的教育政策,是学术研究自由,是学校民主作风的表现,也是新民主主义教育和国民党法西斯教育的根本不同点,他还多次抨击过压制学术自由的错误。在徐老的领导下,自然科学院倡导民主治校,其内容包括教学民主、学术自由、师生平等、学生自治等等,使学校在非常困难的物质条件下呈现出生动活泼的办学局面。新中国成立后,学校传承自然科学院的优良传统、干群关系、师生关系比较融洽,在新时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党委深刻领会徐老的民主治校教育思想,在充分发挥教代会、学代会等作用基础上,积极推进校内管理体制和机制改革,发挥师生在办学中的主体作用,营造学术民主的氛围,学校探索扁平化管理模式,调整学院设置,赋予学院更多的自主权。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所有学院的院长,由学院教师听取候选人竞聘答辩,并进行投票,学校教育委员会审议。学校探索体现学术民主的学部制度,由每个学部覆盖若干个学科群,通过教师选举教授担任学部委员,由学部审议学科专业建设规划,制定学术评价标准,评审专业技术职务,评议院长任期工作等等。学校还通过设立多种校内创新基金,鼓励师生根据学术兴趣开展前瞻性、探索性研究。近年来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管理体制和机制正在进一步得以完善。

  各位领导、专家、学长、老师们、同学们,正如李鹏学长所指出,徐特立的教育思想、理论和实践是我国教育史上的宝贵财富,他是经受过长期时间检验的科学理论体系,对当前的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北京理工大学作为徐老亲手创办、国家长期重点建设的大学,应责无旁贷更加深刻领会徐老的教育思想,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指导下,争做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先行者,创建让人民满意的高水平理工科大学。

  明天北京理工大学将举行建校70周年庆典,我代表全校4万名师生热烈欢迎各位莅临学校,共享盛事,见证徐老亲手创办的大学走向新的辉煌,谢谢大家!

 伍绍祖:

    各位领导同志、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各位专家、同志们、朋友们:

  在教育战线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新形势下,在这里举行徐特立教育思想研讨会,对于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教育思想,推动延安精神进校园、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代表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向大会表示热烈的祝贺!

  北京理工大学是一所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她的前身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创办、徐特立同志任院长的自然科学院。北京理工大学建校70年来的成绩是显著的,创造的经验也是宝贵的,充分说明了延安精神的时代价值,反映了徐特立教育思想对推进理工大学建设发展中的重大作用。

  徐特立同志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我们党的领导同志对徐特立同志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德都给予过高度评价。毛泽东同志在祝贺徐特立同志60寿辰时赞扬他是“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在祝贺徐特立同志70寿辰时,毛泽东同志书写了“坚强的老战士”的贺词;1968年徐特立同志逝世后,毛泽东同志亲笔在悼词上写道:“革命的一生,光荣的一生,伟大的一生”。在为徐特立同志70寿辰祝寿时,刘少奇同志称徐特立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朱德同志题词:“当今一圣人”,周恩来同志题词:“人民之光、我党之荣”。

  徐特立同志的伟大之处首先是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忠于党的事业的革命精神。1927年大革命失败,在国民党反动派大肆屠杀共产党的白色恐怖形势下,有些动摇分子脱离了共产党,有的甚至叛党投敌。正是在革命陷入低潮、共产党处于危难之时,这位年过半百并且已是湖南知名教育家的徐特立同志,毅然挺身而出主动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徐特立同志入党后,立即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1934年10月又以58岁的高龄参加了举世瞩目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他回到湖南,向民众宣传党的抗日的路线和主张,发动民众奋起抗日。1947年,他已是70岁高龄,仍深入吕梁山区检查指导救济灾民的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他不顾年大体弱,夜以继日地积极参加新中国的思想、文化、宣传教育等各项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把有生之年无私地献给了党和人民的事业。

  徐特立同志18岁从教,民主革命时期在教育战线上奋斗了20多年,他是长沙师范的创始人,延安自然科学院的院长;新中国成立后,积极从事文化教育的领导与研究工作。他为我国的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1919年前后的长沙共有800多个小学校,所有教员基本都经他培训过。他教过的学生中,不仅有毛泽东同志这样的伟大的人物,而且还有何叔衡、李维汉、蔡和森、蔡畅、许光达、刘英、田汉等在我党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一批名人。特别是他在教育实践中总结提出了一系列反映教育规律的重要思想,比如,关于教育建设是整个国家建设必要的任务之一的思想,关于社会主义教育目的是使青少年在德智体各方面得到健康成长、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科学技术的劳动者的思想,关于教育要科学化、民族化、大众化的思想,关于教育是教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接受遗产、创造新产的思想,关于教育为生产服务、生产是教育的内容、也是科学的内容的思想,关于教学科研单位要把教学、科研、生产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思想,关于对学生要加强马克思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思想,关于要规定统一的课程标准、但不能把课本神圣化、提倡研讨式教学法的思想,关于尊师重教、教师既要做“经师”教学问、又要做“人师”教行为的思想,关于依靠全体教师办学、为群众办学、勤俭办学、多途径办学的思想,等等。这些重要思想为毛泽东教育思想增添了重要内容,在推进中国教育事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本人并不是北京理工大学的校友,但是我从1944年就开始认识他,受到他的影响。我记得一件事,他为了训练自己集中精力学习的做法,他居然到城门洞里去念书。1967年我专门拜访过他,他仍然是精神矍铄,为党的事业在那儿想问题,提出他自己的看法。

  今天我们在这里纪念徐特立同志从教115周年的活动,最重要的是发扬徐特立同志的革命精神,认真学习和深入研究徐特立同志的教育思想,并结合新的实际加以贯彻落实。特别是要把坚持徐特立教育思想与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结合起来,认真研究和解决好建设什么样的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的问题,如何引导学生处理好红与专,继承优良传统与改革创新的辨证关系。如何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如何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领导等问题,为争取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谢谢!

  顾明远(中国教务学会会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领导、同学们:

  上午好!

  徐特立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徐特立教育思想是社会主义教育思想体系的组成部分,是我国教育现代化事业重要的思想文化资源。徐特立教育思想中,一个十分突出和重要的方面,是他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创造教育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探索。

  1、培养创新型人才是现代教育的培养目标

  作为一个真正的教育家,徐老一贯重视培养新生代创造性。1948年,他提出:“应当培养敢于发挥其个性,有头脑辨别是非,有主张,有试验,有创造,有行动的青年。”1958年,徐老解释毛泽东主席提出的“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的教育方针时,进一步指出:“我们要培养具有创造性的劳动者,只会接受书本子上的现成知识还不够,还需要能够发现新知识。”

  从教育学的角度而言,创造性是一种人格特性,是与个性的充分发展直接联系的。徐特立力主教育中要实行“学生本位”,强调要培养有个性、能独立思考的人,能自动研究、自动工作的人。他说,“要养成独立性,发展个性”;?“限制个性的发展与奔放,就不会有所创造,不能发挥每个人的天才”。他指出教学不是单纯地给以已有的知识,而应该“养成学生的创造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针对我们的教育传统中过于强调整齐划一、重视统一规格等特点,徐特立主张“不能完全求中和而消灭个性,有些片面的地方不妨碍大处,不要纠偏,不要用一个模子塑造人,千篇一律就没有创造性。”“学校要培养出自动研究、自动工作的人,养成他自动的能力与习惯。凡是可以帮助他开步走的知识方法技术,都可以教给他,其余要教他自己去求教。”他批评那些“学得多懂得少”、不加以批判的吸收的人是“字纸篓”。

  2、培养创造性的过程

  徐老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对于创造性培养形成了理论认识。他将创造性的培养归纳为吸收、使用、批判、发展这样四个阶段。

  首先,增进知识是提高思考力、发展创造力的必要因素。“凡是伟大的人物,他之所以能够创造出新的事物,都是由于吸收了过去人类历史的知识遗产而来的。”?“凡是前进的东西,都是从落后的东西发展而来的,绝不是凭空产生的;落后的东西给前进的东西以创造的基础。”为此,徐特立极力倡导毛泽东提出的“古今中外法”,主张吸取各家之长,吸取人类一切文化遗产,以为我用。他本身就是广纳博取,活到老,学到老的典范。

  其次,必须通过通过实践对所学知识加以吸收、消化、检验和批判,进而有所创造。徐特立认为,学校只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基础,要使人才的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必须广泛参与实践活动。他指出“书上的知识,必须经过自己劳动实践去体验,那才能够接受和消化,才能够成为我自己有血有肉的知识”;“需要从手脑并用的劳动中,改造事物、分析事物、综合事物,才能得出关于事物的一些新知识”;“不能只在书本子里去发现,只有从改造事物的劳动中去发现” 新方法新道理。积极地参与革命和建设实践,是创新的根本途径。

  第三,重视培养批判性思维。认为中国科学文化的落后,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历史上“唯君”、“唯上”、“唯长”的观念,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人们的创造性。因此,他一方面“反对不读书,不细心研究,无知妄作,专发空论;”“另一方面需要发展我们的创造力,不把科学看为教条。”反对经院学派式的博学鸿才,成为述而不作无批判的客观主义,认为“对科学的批判是学科学的基本方法之一,”他主张“一切读书都要加上创造批判的工作”,认为“批判就是教育的武器”。

  只有经过这样的过程,先是学习和继承,“依样画葫芦”,然后是推陈出新,才能使知识不断得到发展,进而达到创造的境界。

  3、徐特立培养创新型人才思想对我们的启示

  在面向未来的教育改革和发展中,更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核心地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 “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的步伐,培养一批拔尖创新人才,形成一批世界一流学科,产生一批国际领先的原创性成果,为提升我国综合国力贡献力量。”

  徐老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思想,对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具有现实的指导价值。首先是树立学生本位、以学生为本的办学指导思想,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鼓励个性发展,通过更加灵活性、多样化的培养途径,发挥每一个学生的聪明才智、为每一个学生的成才创造条件。其次,是正确地认识继承与发展、知识积累与创新的辩证关系。实践是知识与创造之间转化、升华的桥梁,因此,重视实践环节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是重要的树人过程,也是一个促进创造性的途径。

  在当前中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中,我们既要学习外国先进的教育科学和文化,也需要研究和传承徐特立等老一辈教育家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学习他们的爱国精神、科学精神、民主精神、实践精神与创新探索精神,开拓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现代化之路。谢谢大家。

  范文曜(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秘书长):

  受周远清会长委托,我谨代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言。

  尊敬的陈至立副委员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上午好!

  徐特立先生是中国近现代杰出的革命教育家。他一生从事教育70余年,从私塾蒙师,到“教育救国论者”,最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教育家。他曾远赴法国勤工俭学,曾前往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担任过长沙师范学校校长和长沙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校长。毛泽东同志曾深情的对他说过,你是我20年前的先生,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来仍然是我的先生,并高度评价徐特立先生在大革命失败的情况下,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为之奋斗的高尚情操。在教育相关领域,他担任过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教育部副部长、陕甘宁边区教育厅长、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他的教育活动涉及基础教育、师范教育、高等教育等各个领域,是中央苏区、陕甘宁边区和新中国教育事业的重要奠基人。

  在条件十分艰苦的红色根据地,徐特立先生领导中央苏区政府教育部创办师范教育,编写新教材,制定教育法规,普及初等教育,大力扫除文盲。他为中央苏区教育事业的建立与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取得了光辉的业绩,体现了卓越的领导才能。在陕甘宁边区,徐特立先生逐渐形成了关于教育和科学发展的指导思想。他认为科技和教育工作应当围绕党的中心工作,为抗战建国服务。“无论是一般的研究,专门的研究,理论的研究和技术的研究,其总的任务只有一个:即在物质上加强和扩大我们抗战建国的力量”。这个思想不仅成为陕甘宁边区的办学方针,在新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为国家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思想继续得到继承和发扬。

  在延安自然科学院办学过程中,徐特立先生形成了教育、科研、经济“三位一体”的教育发展观和高等教育理念。他非常注重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经济建设三个方面的相互沟通,促进科学研究、科技人才培养与边区生产建设的结合。徐特立先生认为:“一切科学都是建筑在产业发展的基础上的,科学替生产服务,同时又帮助了科学正常的发展,技术直接的和生产联系起来,技术才会有社会内容,才会成为生产方法和生产方式的一部分”。 他指出“科学教育与科学研究机关以方法和干部供给经济建设机关,而经济机关应该以物质供给研究和教育机关。三位一体才是科学正常发育的园地。”面对经济封锁造成的严重困难,为了解决边区生产、生活的迫切需要,延安自然科学院发扬“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精神,在大生产运动中积极开展了有针对性的研究和应用活动,在造纸、制盐、玻璃、染料、制皂、冶炼、农林及地矿等诸多方面,为解决边区军需民用做出重要贡献。延安自然科学院在延安办学短短六年时间,培育了500余名优秀人才,许多人成为党和国家重要的领导干部和科技专家。

  徐特立先生在人才培养问题上,对通才与专才、基础和专业的关系等也作了系统思考,他主张批判地吸收古今中外的一切知识遗产,实现“通专结合”。延安自然科学院提出的培养目标就是“革命通人,业务专家”,坚持“理论与实际一致”、“政治与技术结合”、“通才与专才结合”的教育原则。他主张在教学上“一方面要有充分广泛且相当高级的理论知识,同时要在这个基础上完成特点技术方面的教育”。40年代初,自然科学院开展了一场关于教育方针的大讨论。徐特立先生批评了那种认为边区落后,不需要理论,“直接能够应用的东西才要”的观点,认为“这种实利主义的偏向,对于学术也是有害的。” 他反对有人提出的“用什么学什么”、“用多少学多少”的浅见,指出“如果缺乏最基本的科学知识,只有专门技术,必然会行不通的”,“普通原则问题越能多了解,就越能专门化。过早的专门化就只能守成不能创造。在边区的新的环境下,如果只有普通科学基础不够的专门家,想把科学推向前一步是不可能的。”他认为自然科学教育对学生主要是“予以基本知识、自学能力和习惯,以从总结经验到适应条件去创造。” 他认为通与专是辨证的统一,通是专的基础,“一切学问都是普遍真理和具体事实相结合”,“所以专才必须建立在通才的基础上,而通才必须有专门知识。”

  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徐特立先生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他认为教学必须用启发式,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自动学习。启发的关键是激起学生奋发,其次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还要保证学生有充足的自修时间,他认为如果上课的时间太多,就使学生自修的实践没有可能,将来造出的人才,至多也不过是教条主义者。教师应采取同志式的态度帮助学生,真正看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注重实际,注重创造,提倡书本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并坚持因材施教,培养人才。

  今天,我们在学习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胡锦涛、温家宝重要讲话精神、贯彻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中,重温徐特立先生的教育思想,特别是关于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思想,关于人才培养实现"通专结合"的思想,关于注重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想,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今天纪念和缅怀徐老,就是要继承和发展他的教育思想,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高等教育强国的进程中,不断做出新的贡献!

  谢谢各位!

 陈幸军(长沙师范学校校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大家好!

  很荣幸能够代表长沙师范学校和湖南省徐特立教育思想研究会在这里发言,我的题目是《传承徐老精神,推进学校又快又好发展》。内容包括三个部分:

  一、徐老与长沙师范学校

  1912年,徐老怀着教育救国的抱负,亲手创办了长沙师范学校。为了办好学校,徐老呕心沥血、苦心经营。他既当校长,又兼教员、校工;他千方百计筹集办学经费,以维持学校正常运转;他坚持有教无类,招收过铁匠、退伍兵;他注意因材施教、因势利导,鼓励田汉等进行文艺创作、排演话剧;他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极为关爱;他提出"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鼓励学生关心时事、投身革命;他聘请朱剑凡、杨昌济、辛树帜、易培基、方维夏等学者名流和革命志士来校任教,铸就了学校光荣的革命传统。在长沙师范学校担任校长的同时,他还到湖南第一师范兼课,成为了毛泽东、李维汉、蔡和森等的老师。徐老对长沙师范学校有着深厚的感情。建国后,他虽然身居北京,年事已高且政务繁多,但始终关注学校的发展,曾先后9次回校视察指导,最后一次回校时已是89岁高龄。

  二、长沙师范学校对徐老精神的学习与传承

  作为徐老亲手创办的学校,长沙师范学校非常珍惜徐老精神这笔宝贵的历史财富,积极开展大量活动,引导全校师生学习、研究、传承徐老精神。

  (一)加强理论研究,充分把握徐老精神

  徐老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杰出代表之一。中共中央祝徐老70大寿的信中,称赞徐老:“你的道路,代表了中国革命知识分子的最优秀传统”。徐老精神简单地说,就是信中所说的“热爱光明”、“百折不挠”、“充沛的热情”、“对民族和人民的事业抱有无限忠诚”、“密切联系群众”、“对自己是学而不厌,对别人是诲人不倦”、“痛恨官僚主义和铺张浪费,朴素勤奋70年如一日”,等等。为了更深入、系统、充分地把握徐老精神,学校组织了不少人力、物力,加强研究,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

  1.发起成立湖南省徐特立教育思想研究会。1981年12月,在李维汉、成仿吾、周扬、陆定一等老同志的倡议下,学校积极联系各方面人士,发起成立了徐特立教育思想研究会,使之成为联络徐研人员、交流徐研心得、推广徐研成果的重要平台。研究会成立以来,为推动全省乃至全国徐研工作的开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2.举办《徐特立研究》杂志。为了更好地收集、整理、展示、交流徐研资料和成果,1982年10月,学校与湖南省徐特立教育思想研究会联合创办了《徐特立研究》杂志,免费赠送徐老的亲属、与徐老有关的单位和个人、全国徐研工作者以及全体会员。为适应学校发展,自2004年下半年开始,杂志扩充版面、增设栏目,试办为学校学报,同时坚持将"徐特立研究"作为特色栏目、重点栏目,拓展研究的范围,加大理论研究的深度,其影响不断扩大,先后被收入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以及台湾华艺中文期刊服务(CEPS)数据库。

  3. 支持、鼓励教职员工开展对徐老的研究。学校对徐研工作十分重视,在课题申报、经费资助等方面予以优先支持,极大地调动了教职工开展徐研的积极性。近年来,“徐特立育人为民的史实与教育思想研究”、“徐特立与长沙师范”、“徐特立的人格风范研究”、“徐特立的道德模范意义研究”等课题先后被立项为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湖南省教育厅青年优秀项目、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

  4.编辑徐研书籍。学校非常重视对徐老革命精神和教育思想的整理、研究,先后组织编写或参编了《坚强的老战士》(1978年)、《怀念徐特立同志》(1979年)、《徐特立文集》(1980年)、《徐特立传》(1984年)、《无产阶级教育家徐特立》(1986年)、《当今一圣人徐特立》(1992年)、《徐特立基础教育实践与理论》(1998年)、《徐特立教育论语》(1999年)、《“群众本位” 教育之光--徐特立教育思想体系浅说》(2002年)、《徐特立诗词》(2007年)等十几本徐特立研究专著。其中,《徐特立文集》第一次比较全面地收集、整理了徐特立的部分著作,为徐研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徐特立传》历时近三年,以详细的资料、严谨的作风、流畅的文笔,叙述了徐老光辉的一生,至今仍然是了解、研究徐老最重要的资料之一。这些书籍的编写,有利于全面、深入地理解、把握徐老的革命和教育思想。

  (二)创设校园物质文化,表达徐老精神

  学校校园的物质文化,尤其是其中的人文景观留存和展现的精神、境界和操守,可使学生耳濡目染,受到深刻、长久的思想洗礼与心灵浸润。为此,学校精心规划校园建设,努力创设凝集着徐老精神的校园物质文化。

  1.设立徐特立纪念馆。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学校就组织人员,搜集、整理资料,在校内设立了徐特立纪念室;1982年2月,长沙举行徐特立诞辰105周年纪念大会之际,校徐特立纪念室重整开放,并在此基础上,筹建徐特立纪念馆;1986年,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亲自为筹建的纪念馆题写馆名。1992年6月,校庆80周年之际,徐特立纪念馆正式开馆,邹家华、张爱萍、肖克、帅孟奇、武衡等中央领导以及刘夫生、杨正午等省领导,为纪念馆开馆题词或剪彩。2003年10月,纪念馆随学校由荷花池迁址星沙。为迎接徐老诞辰130周年,2006年夏至2007年底,学校安排专项经费、组织省内十余位徐研专家,分专题开展课题研究,比较全面、系统地对徐特立的生平、教育思想等进行研究、整理,形成了近20万字的研究成果,为重新布展纪念馆提供了丰富充实的内容;2007年12月,纪念馆新馆开馆,梅克保、刘夫生等省领导参加剪彩仪式并为纪念馆揭牌。目前,纪念馆已成为学校师生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学习、瞻仰、缅怀徐老的最好场所,今年被批准为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竖立徐特立铜像,共建徐特立公园,命名徐特立路。1992年6月,徐特立纪念馆开馆之际,学校隆重举行徐特立铜像揭幕仪式,中顾委委员武衡、湖南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夫生为铜像揭幕,供师生瞻仰。学校争取长沙县的支持,将校园南面的道路更名为特立路,并投入3000多万元,与长沙县在校园旁共建了300多亩的主题公园徐特立公园,公园内竖立了徐特立铜像,并建有纪念和缅怀徐老光辉业绩的一系列景点,如师圣阁、师恩台、思想长廊、沧浪池、书径等,使师生漫步于园中,时时处处受到徐老精神与人格的熏陶。

  (三)组织师生学习、践行徐老精神

  1. 开设以徐老精神为主旨的校本德育课程。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全面、系统、深入地认识和了解徐特立,学校将学习徐老精神纳入教学计划,并组织在徐研方面有一定建树的教师,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徐特立教育思想讲座》、《徐特立人格风范研究》等选修课,并编写相应教材。另外,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部、徐特立纪念馆等部门的教师,精心选取部分徐老的故事,编辑了一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配套案例集。由于这些例子都是老校长徐特立的故事,学生听起来觉得格外亲切、可信,并深受其影响。

  2.每年开展全校性的“学徐师徐”活动。比如组织新生、新教师参观徐特立纪念馆,增强师生对徐老这位老校长的了解、尊敬和爱戴,增加对学校的热爱之情;举行徐老生平事迹报告会,宣讲徐老“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的光辉一生;将徐特立故居开辟为德育实践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学习;利用晚点名时间,或结合学校读书节等活动的开展,让同学上台讲述徐老感人的事迹,等等。

  3.每逢徐老大的诞辰,学校都举行纪念活动。1977年举行了“隆重纪念毛主席《给徐特立同志的一封信》发表40周年、给徐特立同志题词''坚强的老战士''发表30周年、徐特立诞辰100周年大会”;1982年2月举办了徐特立诞辰105周年纪念大会;1986年2月召开了徐特立诞辰110 周年纪念大会;1991年、2001年则分别组织了115周年、125周年诞辰研讨活动;1997年10月举行了纪念徐特立诞生120周年暨全国徐特立教育思想研讨会;2007年举办了纪念徐特立同志130周年诞辰系列活动等。这些活动,不仅广泛邀请党政领导、徐老学生和亲属、社会各界人士参加,而且还组织师生参加,共同纪念、缅怀徐老,在思想上、精神上受到真切生动的教育和感染。

  三、徐老精神指引下的长沙师范学校

  长沙师范学校自创立以来,已历经近百年的历史沧桑。无论在国弱民穷的旧时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学校始终不渝地传承老校长徐特立的革命精神和教育思想,建国前培养了以田汉、许光达、廖沫沙、刘英等为杰出代表大批的栋梁之材,建国后培育了大批优秀的基础教育师资。特别近几年来,学校在徐老精神指导下,扎实推进第二次创业,办学实力显著增强,社会影响不断扩大,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

  (一)弘扬徐老勤俭办学、艰苦创业精神,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

  进入新世纪以来,学校秉承艰苦办学的创业精神,抢抓机遇,攻坚克难,迈上了一个又一个新的台阶。2004年升格为高专后,学校事业得到了全面发展。与2003年的中师阶段相比,校园面积从150亩扩大到460亩,建筑面积从4.6万平方米增加到20.35万平方米,专业从1个增加到27个,在职教职工从139人增加到450人,在校生从1200名增加到7400名,图书藏量从6万余册增加到50余万册,教学仪器设备值从512万元增加到4700万元。2007年以来,陆续被评为“湖南省文明高校”、国家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

  (二)广大教师认真从教,严谨治学,教研科研成果丰硕

  学校广大教师学习徐老精神,爱岗敬业,刻苦钻研,积极投身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先后获得4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7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学前教育专业是省级重点专业,动漫专业是省级特色专业,国家动漫游戏产业振兴基地(湖南)--人才培养与科研中心;玩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是省级特色专业、全国玩具人才培养基地,曾一举夺得全国第三届玩具创新设计大赛唯一金奖,艺术教育专业获得第六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大赛第二名(建国以来湖南省在该领域获得的最高奖)。近年来,学校教师主持国家级课题5项、省级立项课题71项,共获得全国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及省级科研成果11项,出版专著、教材80多部。学校与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联合举办的《学前教育研究》是全国学前教育惟一理论刊物,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CSSCI,在学前教育领域有着重要影响。学校还是国家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的研制单位之一。

  (三)学生综合素质好,广受社会好评

  学校广大学生深坚持以老校长为榜样,致高致远、自立自强,思想素质过硬,专业理论扎实,业务能力突出,受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毕业生主要面向北京、广州、深圳、珠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和省内大中城市就业,对口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2005年以来,还有一批毕业生应征入伍,考上了研究生、公务员。2009年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兰州军区时,亲切接见了我校入伍学生李博。学校毕业生活跃在教育行政、企业管理、设计开发、新闻传媒、商贸服务等领域,不少走上领导岗位,成为业界精英,涌现了“百佳进京青年”、“全国三八红旗手”等一大批优秀人才。

  在以后的办学过程中,我们将进一步传承徐老精神,使学校更好、更快的发展。

  谢谢大家

师秋朗(自然科学院校友代表):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各位校友、各位来宾:

  今年是母校北京理工大学建校70周年,今天我们隆重纪念徐特立,学习研究他的教育思想,感受他的伟大人格,身为学校的老校友们都感到十分激动。我们为北京理工大学成为一所知名学府而感到无比欣慰,为我党创办的第一所理工大学的发展壮大而感到无比欢心。

  70年前我们这些学子从祖国的四面八方集结在了延安,进入了边区自然科学研究教育科研的最高学府自然科学院。在这里我们亲身经历了学校的办学历程,亲身实践了徐特立的教育思想。徐老教诲我们艰苦奋斗、身为师范。为了使学院尽快步入正轨,从专业设置到教师的选调,从教材的编写到改善师生的教学生活条件,60多岁的徐特立几乎每天从早忙到晚,这给我们留下了终身难忘的印象。徐老亲身实践他的群众本位思想,他教导我们向群众中的大众学习,组织我们到农村中开展扫盲,学习做群众工作、群众宣传。我们从实践中培养了和劳动人民的感情在实践中我们逐渐锻炼成长起来。徐老在实践中形成了教学、科研、生产三位一体的教育思想,自然科学院成立了一个有各个生产部门领导所组成的学校管理委员会,结合边区的实际需要,结合生产建设、科学研究来培养人才。自然科学院的师生理论联系实际,参加了大生产运动,研制多项科技成果,为解决边区生产、生活的困难做出贡献。同时为未来新中国的建设准备人才,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部分学员得以到前苏联深造,成为新中国各项建设的骨干力量。徐老特别重视人才,注意发扬学生个性,他因材施教,千方百计为有专才的学生创造条件,鼓励我们成才。田汉是自然科学院的,但是他对自然科学没兴趣,他就在那里作曲,徐老发现就把他转到鲁迅艺术学院,那他就如鱼得水,成为优秀的艺术家。

  延安自然科学院为抗战培养了一大批技术专家和革命人才,为解决边区生产生活和战争做出了积极贡献。徐老曾经对我们说,你们这一代人就要用科学技术建设新中国,必须学好新中国必需要的东西。我们没有辜负徐老的督促,因为我们高兴看到自然科学院的优良传统,徐老的教育思想在母校北京理工大学传承、发扬和发展。我们高兴的发展,70年来北京理工大学培养了16万余名各行各业的人才,我们高兴的看到北京理工大学创造了新中国科研史上和高等教育史上的多个第一,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首批重点建设的大学,是首批建设研究生院、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行列的大学,谱写了中国共产党创办和发展的工科高等教育的辉煌篇章。我们了解到北京理工大学在去年十三次党代会上提出了建设理工学科特色鲜明的亚洲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作为老校友,我们希望学校继承和弘扬自然科学院时期的优良传统,牢记徐老教诲,继往开来,再创辉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继续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程雪岷(徐特立奖学金获奖代表):

    大家好!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我是程雪岷,2004年3月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工程系,现于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光盘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工作。很荣幸能够在母校建校70周年之际,在今天大家共同缅怀革命教育家、我们的老校长徐特立并探讨徐特立教育思想的大会上,代表千千万万由北京理工大学走出的毕业生发言。

  我从1994年进入大学,一直到博士毕业,在北京理工大学连续度过了九年半的时光,对母校怀有深厚的感情。我由衷地庆幸自己将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北京理工这样一所历史厚重、校风沉稳的大学;由衷地崇敬徐特立等老一辈革命教育家为母校开创了先进的教育思想和革命传统;由衷地感谢母校一代又一代的学校领导和教师将这一思想和传统不断传承、发扬。

  提起老校长徐特立,每个北理学子都会脱口而出,“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这是老校长留给我们最大的精神财富。“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对自己就是要有清醒的自我认识,谦逊克己;对学习就是循规蹈矩、拒伪求真;对工作就是讲求实效,反对弄虚作假。从延安自然科学院到北京理工大学,这句话影响了学校、影响了教师、也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学子。老校长睿智的见解和先进的思想在母校烙下了深深的烙印,不仅仅是石碑上大家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的一句话,更体现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方方面面。

  老校长倡导“经师”与“人师”合一。作为在母校学习了九年、生活了九年的人,我深切地感受到学校"教书育人"的浓厚氛围,感受到以身作则、热爱学生是北京理工大学的教师共有的品格。我的导师王涌天教授就是我所熟知的教书育人的楷模。王涌天教授在技术光学和虚拟现实领域研究成果丰硕,为我国光学设计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这样一位学术大师,在与学生在一起时,又是一位身行示范、谆谆善诱的长者。王涌天教授始终注重引导和强调科研工作创造性的指导使我终生受益,也为我此后的工作和学习指明了方向。在整个博士课题研究过程中,从选择研究目标到明确研究问题,从寻找研究的切入视角到选择研究方法,从提出研究假设到设计实验,导师都尽可能给我提供自主思考和独立研究的空间;与此同时,导师又总是能够发现我在学习和研究过程中的困惑和困难并悉心指点,在提交实验数据、资料或论文适时地给我以反馈和建设性意见,指出并纠正我的错误和不足。正是这种科学研究的训练,培养了我严谨、勤奋的工作态度,和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科学作风,让我具备了独立承担科研工作的能力。还有郝群教授、李林教授等各位老师,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与他们的接触中,我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他们孜孜不倦的敬业精神和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他们为人为学都永远是我学习的榜样!

  老校长倡导自由思想之学风。“通过自由发表和自由讨论,找出正确的和正确的,使大家吸收正确的抛弃不正确的,使大家吸收正确的抛弃不正确的”,简单而通俗的一句话,既向我们提出了科学有效的研究方法,也倡导着自由民主的学术环境。在我读研究生、参与科研项目期间,对此有着切身的感受,且收益匪浅。我在研期间,实验室每周都会召开一次例会,导师只作引导性的发言和提问,并对我们的阶段性工作陈述和讨论发表评论,与会同学可以自由讨论。这种形式即利于深入思考,系统地整理和表述自己的研究,又利于把自己的工作和问题坦白在大家之前,通过合作与讨论,学会了恰当地表达和辩护自己的观点,也学会了接纳和欣赏别人的观点,相互了解彼此的见解,从而形成对事物更丰富、更高级的理解。这种自由民主的研究环境,培育和形成了我们质疑和发现问题的意识以及科学的批判精神,且利于训练和提高自身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这种精神进行科学研究,我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了多篇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其研究成果得到国际国内学术同行的广泛承认,并于2003年获得国际光学工程学会颁发的Michael Kidger Memorial Scholarship奖学金。

  老校长倡导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给学生死知识不行,还须给他方法、技术。……给他以粗糙的材料,叫他分析制造,并创造新方法,新技术。”“强调创造”是徐特立教育思想中的重要内容,学校最高荣誉“徐特立奖学金”就是奖励那些德智体全面发展且在学术理论问题上有创见的学生。2001年我参加了学校"徐特立奖学金"的评选,并有幸获得了这一荣誉,在这一过程中我深刻理解了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学校对我们的殷切希望:以博、专结合的知识准备,在自由思想的沃土之上,培养具有创造力的人,将能够对于客观事物中存在的矛盾和不平衡现象产生强烈兴趣,能抓住易为常人漠视的问题,推敲入微,意志坚强,能认识和评价自己与别人的行为和特点,以发散之思维无定向、无约束地由已知探索未知。至今仍记得研究生二年级时学院开设的一门跨学科课程《现代光学系列讲座》,这门课由学院里各学科不同研究领域的知名教授联合授课,讲授各领域的研究热点、关键技术和研究方法,以培养研究生跨学科研究意识与能力为目标。这个课程不仅让我拓宽了视野,了解了很多其它领域的方法和技巧,而且帮助我在随后的研究中得到了很好的思路,通过大量的文献调研和设计实验,在导师的指导下创造性地提出国际上第一个不含随机性算法、可以在光学系统的优化进程中根据需要自动增减光学元件的机制。研究论文被国际光学界著名刊物Applied Optics的审稿专家评为:“作者对此重要的问题提出了一个崭新的和有效的方案”。在母校学习的这九年,我学会了要经常问自己这样的问题:是不是所有的可能性都试过了?是不是已有的好的技巧我都用了?是不是可以借鉴其它领域的方法和技巧?是不是可以将问题转化成另一种等价形式来处理?而只有这样,才可能做出来真正有重要影响的、又不容易让别人轻易超越的结果。

  在母校的学习和感悟,奠定了我人生的基石,引领着我继续从事科研事业,并将照亮我的一生。在纪念老校长徐特立从事教育工作115周年并欢庆北京理工大学建校70周年之际,请允许我代表所有北理人向老校长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母校献上诚挚的祝福!

  最后,我想以一名学姐的身份与我的学弟学妹、北理理工大学的在校生们分享老校长的一句话:“青年人任重道远,要继承的不应该是财产,而是前辈留下的尚未完成的革命事业,发扬前辈的革命精神”,希望大家牢记老校长的教诲,勤于学习,勇于创造,共同为母校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努力!

  谢谢大家!

  杨东平(教师代表):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老校友、与会的各位专家学者:

  大家上午好!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最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了要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目标,师德高尚成为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要义。徐特立作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一生为人师表,他的高尚人格和道德风帆堪为典范,他对教师角色的认知、教师人格的塑造、对师德建设具有很多真知灼见,值得我们在未来教育现代化事业建设中继承和发扬。

  教师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它的人格包括两部分,即符合社会规范遵纪守法的普通社会人格和教师的特殊人格。在中国的古代社会,承担传道功能的教师被赋予高于社会标准的特殊人格和社会地位,强调通过修身养性的道德教育塑造一种君子人格,如同深受儒家文化濡染的前辈教育家徐特立教师风范最鲜明的特征就是重视修身立德、以身作则、一身示范,重视身教胜于言教。他声称自己是一个身教主义者。徐特立对道德二字的解释,说明道是行动,在行动中心有所得这是德。徐特立关于教师人格最经典、最有影响的论述是关于经师和人师的统一,他说教师是有两种人格的,一种是经师,一种是人师,人师就是教行为,就是怎样做人的问题,我们的教学要采取人师和经师二者合一,每一个教科学知识的人就是一个模范的人物,同时也是一个有学问的人。徐老认为教师应当德才兼备,应当行为模范、学问高超,这一认识概括了徐老对人民教师的基本要求。

  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徐特立关于教师人格的塑造,融合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的价值,对新内涵加入了革命化、现代化的更新。首先他为师德注入了爱学生、爱教育的现代价值,他认为教员要有教育家的风度,要有热爱的心情,对学生要有很大的感染力,要有伟大的气魄,把爱作为教师人格的价值基础和道德建设的起点,改变了传统礼治秩序中上下尊卑、师道尊严,为教师职业的道德构建给予了人道主义、民主主义新的价值。同时徐老将师生关系定位为一种同志关系,教师既然不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主宰,他与学生的关系就需要加以重新构建。徐老明确的说学生和先生的关系是同志的关系。因此,他强烈的反对对学生的体罚现象,认为教师的打骂不讲道理、不讲民主制度是封建社会的特点,是严重的封建残余,提出了民族补课的问题。认为对学生的管理是一个育人过程、道德过程,是对同志关系的树立,从而不能把教育变为严厉的统治,教师应该是呵护和养育学生的园丁,而不是粗糙打罚的樵夫。

  我们可以看到徐老所构建的新的教师人格的大致路径,在继承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的道德要求的同时,充斥着对学生的爱和对教育的爱。通过师生平等和教学民主,走向人师和经师的统一。

  徐老提出的师德建设和教师比较的目标,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今天教师的角色仍然在变化之中。最近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教师的角色,应当成为学生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体现师生平等的原则。同时我们今天要探讨新形势下师德建设的新机制,例如在强调加强个人道德修养的同时,建立教师群体的职业荣誉感和道德机制。同时需要通过教育改革和创新,改变学校管理中事实上存在的德育和智育两张皮的现象。在高等学校可以尝试通过导师制的方式,重新建立经师和人师的建设,促进每一位教师都能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总之,让我们在新的形势下继承和发展徐特立的教书育人的思想,努力做一个人格高尚的人民教师,谢谢大家。

  主持人:同志们,在今天的会议上刘延东同志的贺信、李鹏同志的书面发言,特别是陈至立同志的重要讲话,不仅总结了徐特立先生的教育成就和教育思想,同时也对北京理工大学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和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抓好落实。在会议上各位领导、专家、学者、老师和同学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讲话和发言,让我们对徐特立先生的教育思想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温家宝总理强调“要努力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具有先进教育理念、独特办学风格的人民教育家”。让我们追本溯源,认真学习研究徐特立教育思想,进一步挖掘徐老教育思想的精髓,努力实践、勇于创新、激发出更多的教育新思想、新观念,为建设中国特色教育强国,加快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最后,再一次代表主办方感谢各位出席今天的大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