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注册账号需要审核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特色教育

威海市古寨中学 《 英语生命化课堂》

编辑:历历  发布时间:2010/11/2 12:06:04 
 

英语生命化课堂》主体报告

威海市古寨中学    梁风静

 

一、课题提出背景与意义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广大中小学教师已经在理论和实践的层面上开始关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生命状态和生活状态。

“生命化课堂”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新的课堂理念认为,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过程,它应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它生机勃勃、活力无限。生本教育“一切为了学生”、 “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把学生作为一种教育资源来开发,符合教育规律,应和课程改革的需要。郭思乐教授《教育走向生本,教育激扬生命》的专题报告上说,“有没有一种一种办法,让学生学得快乐,素质全面提高,又取得良好的成绩呢?”教授的发问发人深省,这不正是我们一直在思考又一直在追求的目标吗?不正是生命化课堂的真谛所在吗?“把土地还给农民,把学习还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自己学习,郭思乐教授用恰切的比喻作了回答。生命化课堂不是一种教学模式或教学方法,而是一种教育理念、一种教育思想。生命化课堂具有基于生命、顺遂生命和成就生命的特征。基于生命是前提,顺遂生命是手段,成就生命是目的。

开展生命化课堂教学研究,其目的是在课题的研究实践中,让学生享有一个充满生命关怀的课堂,促进学生生命的整体生成,升华学生的生命价值;课题的研究有助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让教师的生命价值得到提升;同时,也丰富了构建生命课堂的策略和经验。

但作为一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试图构建生命化课堂时,还有许多问题急待解决。如:什么样的课堂是生命课堂?如何构建生命课堂,有什么原则,用什么样的策略?生命化课堂对师生到底有什么样的影响?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真正落实生命教育的理念,落实新课程的理念。

二、课题界定

生命化课堂是以教育应促进学生生命多方面发展、课堂教学具有生成性等生命教育的理念为指导,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以关爱生命、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和提升学生的生命价值为教育目标,顺应生命的整体性、现实性、体验性、自主性、创造性、生成性、多样性、独特性等特性,选择学习内容,组织和设计教学过程,创设课堂氛围,进行教学评价。

    简单一点说,生命化课堂就是教师在选择学习内容,组织和设计教学过程,创设课堂氛围,进行教学评价的时候,课堂上要尊重生命,课堂上要有生命。

    所谓尊重生命,就是说在教学中要实现"课堂公平",关注每一个学生。冰心曾说过:"世界上没有一朵花不美丽,也没有一个孩子不可爱"。教师必须树立"全纳"的观念,尊重每个生命个体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公正地对待、信任、评价每一个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充分的开发、生命价值得到展现,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得到发展。在课堂中,教师不仅应给予每一个学生以同等高质量的课堂互动机会,而且还要更多地关注弱势群体的参与机会与质量,注意对他们"言说"的等待与倾听,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和权利展示自我,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共同发展。

    所谓课堂上要有生命,就是在教学中要给学生一个与我们平等对话的权利。这个权利不应因学生水平的高低而确定是否赋予,不因学生的"离经叛道"而被剥夺,更不能以知识的权威来扼杀学生的话语权。平等对话本是生命的真谛,更是课堂教学的本质。课堂上师生之间平等对话关系的建立使课堂的活力得以恢复,师生之间在没有专制、压力、戒备、怀疑、阻抗的情绪中交往和沟通,可以共同探究、合作讨论、彼此争辩、畅所欲言。只有这样,生命的意义才会创生。

三、研究理论依据

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观点是:劳动创造了人,人是劳动基础上形成的社会化的高级动物,是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人具有主动性、自主性、社会性、抽象思维能力以及高度创造性等基本属性。马克思认为,主体性是人的本质的最高表现,而创造性是主体性的最高层次,是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特征和最高目标。

    2、教育人本论思想。教育人本论的基本思想在于强调尊重、关心、理解与信任每一个人,其内涵可概括为三点:1.发现人的价值。每一个人都有价值,教育的责任就在于引导人们充分认识自己的价值,从而尽可能把各自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出来。2.发挥人的潜能。每一个人都具有优秀的潜能,教育必须突出地注重开发人的潜能,使人的具有可能性的潜能实现向现实性的转化。3.发展人的个性。教育应当使每个人在共同心理的背景上显现出五彩缤纷的独特色彩,从而使每个人成为活生生的主体。但是,个性的发展不是自发的,它必须成为教育的目的和内容。

    3、生命教育观。生命教育观认为教育乃是生命与生命交流之过程。生命教育应遵循生命发展的原则,依据生命发展的动力,引导生命走向完整、和谐与无限的境界,保证生命发展的无限可能性,并促进生命不断超越。教育是生命意义逐渐显现的过程。教育必须遵循生命的特征:其一,生命就其本身来说是自由的、平等的。真正的教育把学生看成是真正的人,尊重学生的自由与个性。其二,生命是具体的、独特的,而不是抽象的。每一个生命都有其不同的天赋、兴趣与气质、冲动等,每一个生命都有其独特的价值。教育就是要“帮助每一个人打开眼界看到自己,使他看见、理解、感觉到自己身上的人类自豪感的火花……”。其三,就个体而言,生命具有自发的不断向上发展的驱力。教育应借助这种驱力以实现儿童的自我教育。另外,生命是完整的,是身体与心理的统一。所以生命教育要协调好身体与心理、学习与生命之间的关系,使学习与生命相统一,真正成为生命的一部分。

四、课题研究对象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是初中全体学生,以班为单位,通过课堂教学的设计、教学故事及教学反思的撰写,从个案到规律性的总结,进行课堂教学研究,从现时指导课堂教学实践。

五、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1)什么样的课堂是生命化课堂。

2)探究构建生命化课堂的策略。具体包括:①生命化课堂中进行教学内容选择的策略。②生命化课堂中设计教学过程的策略。③生命化课堂中创设课堂氛围的策略。④生命化课堂中进行教学评价的策略。

3)探索生命化课堂对学生的成长的影响。

4)探索构建生命化课堂对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影响。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手段广泛收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避免重复研究,浪费资源,以保证课题研究的高起点和课题成果的高水平。

2.调查研究法。采用科学的分层调查方法,全面掌握不同层次水平的教师课堂教学的现状,以保证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和课题成果的有效性。

3.行动研究法 。在研究过程中要采取运行的学习法,强化课题组成员研究能力不断提高,采用边学习、边研究、边改进、边总结、边提炼的研究方法,在研究过程中培养起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4.经验总结法。为避免一切从头做起,我们要善于总结和筛选以往的经验,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总结新经验,以保证课题研究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和利用。

5.实验研究法。在校范围内采取控制无关变量,进行试验对比,检验课题研究成果的实效,以保证课题研究成果的科学性。

6.个案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就是对单一的研究对象进行深入而具体的研究方法。

7.实践反思

六、研究过程与步骤

第一阶段:(20083月——200812月)

课题开题,学习理论,更新观念,统一思想,成立课题组,组织骨干,开展研究与实验,边学边干。

第二阶段:(200812月——200912月)进行正式实验研究。

1.课题小组成员进行理论研究,学习有关“生命化课堂”的理论。

2.课题小组成员互相听课讨论, 详细地进行教学过程研究。

3.指导课题实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性提供条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为每个学生提供积极活动的保证,善于捕捉课堂上的生成资源,让学生的学习形成在“动态生成”中发展,使课堂充满着生命的活力,充满着挑战与创新。

4.积累有价值的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和教师研究心得、教学反思、教学故事。

5.召开课题研讨会,总结交流课题研究成果。

6.完成中期实验报告,进行课题研究成果汇报交流。(200912月)

第三阶段:(200912月——20109月)

汇集研究案例,撰写实验报告。收集课堂教学课题研究论文、教师研究心得、教学反思、教学故事、制作课堂实录光盘等。

七、研究策略与措施

(一)策略

理论先导,实践研究,逐步推进,全面铺开,讲求实效。

(二)措施

1、狠抓学习,更新观念

首先加强理论学习,充实教育理论和教科研知识。组织小组成员认真学习《威海市初中生命化课堂1/3模式操作流程与实施要点》,引导教师更新观念、转变思想。

2、组内研讨,互相听课

课题小组成员开展组内研讨、听课交流活动。实行推门听课制度,即不用打招呼就可以进课听课、评课、议课。可以取长补短,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并提出不足,共同进步。

3、抓住灵感,及时写作,能力提升

为了使课题研究工作全面铺开,纵深推进,不断督促课题组老师把课上有灵感的感受写下来,可以以教学故事的形式,也可以写教学反思。还可以写听课反思、论文等。只有通过写作才能不断提升自己,使自己在专业方面不断发展。

八、研究成果

课题小组老师们通过两年多的课题研究与实践,取得一系列成果,教师教育教学观念有较大转变。

(一)课堂教学是舒展个体生命灵性的舞台,生命化课堂教学的五种方法:

1.创设情境,催生鲜活的思想灵性

情境教学可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求知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热情。在课堂上,师生间平等的应该是心与心的碰撞,思与思的交流,情与情的交融。教学不应是忠实的传递和接受的过程,而应是师生的思想在与文本不断对话中发生的碰撞,从而催生鲜活的思想灵性。

2.倾听学生的心声,尊重、善待、关注学生生命发展

情感是灵性的主旋律,有了情感,才会发现美、理解美、创造美。作为教师,就应该俯下身来听听学生的心灵之音,重视他们的喜怒哀乐,关注他们的情感倾向。学生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教师不能以自己的情感强加于学生,一定要从学生的情感、兴趣出发,多听听孩子心灵的呼声。孩子们渴望什么样的教师,期盼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喜欢什么样的环境,需求什么样的情感?

3.转变角色,引领学生在神思飞扬中展现自我

主动性是产生灵性的温床,是产生灵性的基础。在课堂这个大舞台上,学生可以真正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无拘无束地塑造,并张扬自己的个性,可以在神思飞扬中真正展现自我,释放本真,实话实说。新课程导引下的新课堂应该是一个阅览室,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是因学生而存在的,为学生服务,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本,以学定教。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这就意味着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所以,我们教师不能以自己的想法去左右学生,应多给他们开放、自由的活动空间,让学生自主选择,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发挥自身的主动性,使之品尝到成功的快乐。

4.敢于挑战,让课堂成为放飞个性的表演舞台

课堂教学是有生命的,它的生命是融入主体参与下的不断生成的情景之中。因此新课堂不仅是知识建构的空间,更是学生生命活动之所。它不再是静止的舞台,而是提炼生活、展示风采、体验人生、追求成功、感受欢愉、发展生命的过程。因此,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灵性和生命的活力,应是始终回荡于课堂教学的主旋律。记得有这样一句话:在花中采蜜,是蜜蜂的快乐;但将蜜汁送给蜜蜂,也是花的快乐。在课堂上,教师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必须善于驾驭学生的主动性,放飞学生的个性,并使其从中得到更大的收获。

5.捕获亮点,激发学生的灵性之光

亮点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对知识的“顿悟”,它往往一闪而过,可遇而不可求。因此我们作为老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瞬间的思维火花,充分引导,使其潜在的灵性被淋漓尽致地挖掘出来。我们要抓住生成并与课堂预设有机融合,让每一个学生真正获得全方位的满足和发展,那么我们的劳动就会闪现出创造的灵光。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我们,就要以各种新姿态承诺于未来。就像这句话说的:“回首过去可警策现在,而把握现在便可承诺于未来。”的确,我们要对未来承诺,对孩子负责,把自由还给孩子,把快乐还给孩子,帮他们找回自己的活力和灵性。

(二)完成了新课标下教师与学生角色转变

1.教师的角色

    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者和培养者

  有意义问题的设计者和引导者

    学习任务的设计者和组织者

教学情境的创设者和指导者

    学生学习过程的辅导者和调控者

    信息海洋的导航者

    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实施者

2.学生角色

    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者

    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的体现者

    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沟通---真正的学习者

(三)撰写科研论文、教学故事、教学反思、教学设计等等

九、存在问题

在本课题的研究实践中,实实在在开展了大量研究活动,取得了丰富的科研成果。但随着研究的深入,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英语课堂的几个误区

误区一:只要活动,不看对象。

误区二:只讲氛围,不谈实质。

误区三:只懂罗列,不会深化。

误区四:只重研究,不问基础。

误区五:只要学生,不用老师。

误区六:只讲手段,不计效果。

教学形式上的误区:

课堂上基础知识讲得越来越少或不讲

    设计的探究问题越来越多

 课堂上越来越热闹

运用的教学手段越来越多

提供的资料素材越来越丰富

(二)开展研究的广度、深度不够

由于时间紧、人员少等条件限制,对一些已设计内容研究还不够充分。

如:课堂上虽然学生的主体活动增多了,但学生活动的效果、效益如何,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三)写作意识、水平有待提高

在课题开展过程中,我们课题组要求着重进行写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但多数的老师写作意识不浓,每个班的感受不同,灵感不同,不能够把这种感受及时写成教学故事、教学反思,使教学资源白白流走。教师要想专业成长,只有通过写作才能够提升自己,这种意识还需加强。

 

上一篇文章:考研失败一次后我如何再成功
下一篇文章:吉水中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