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注册账号需要审核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师管理

用“T型模式”评价教师

编辑:中国教育品牌网  发布时间:2014/12/14 10:41:08 

    “T”的一横代表着教师评价体系中横向他人比较的部分,“T”的一竖代表着教师评价体系中教师纵向自我比较的部分,而横、竖间的交点阐明了二者间并不是相互孤立,而是有机结合的关系

    用“T型模式”评价教师

   ■张娜

  鉴于教师评价的必要性和现有教师评价的不适用性,在理论层面对教师评价的模式进行重构显得尤为迫切,这将为建立健全的教师评价体系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指导。为此,我们建构了教师评价的T型模式:

  理论基础: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

  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了“理性”(rationality)这个概念,并将其区分为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工具理性是通过实践的途径来确认手段的有用性,从而追求事物的最大功效,为人的某种功利的实现服务。工具理性是通过精确计算功利的方法最有效实现目的的理性。从这一视角出发,研究者探讨教学及教师发展中可观察、分析且不受具体情境影响的普遍规律,力求将其简化为可以独立测量的一系列变量。此时,教师就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手段,是教师评价的客体,必须符合各种客观标准以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价值理性是指通过有意识地对一个特定举止的伦理的、美学的、宗教的等固有价值的纯粹信仰。韦伯认为,这一过程中,不管采取什么形式,不管是否取得成就,甚至无视可以预见的后果,而“他必须这么做”。从这一视角出发,研究者以教师将教育使命作为一种信仰为前提假设,倡导在教育实践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性和能动性。通过教师评价,引导其对自身的生活意义及自身的价值自觉地进行反思。

  价值理性的实现,必须以工具理性为前提,工具理性为价值理性服务,二者不可割裂。T型模式认为,教师应作为教育的价值主体通过发挥自己的工具性从而实现自身的价值。工具理性的评价思想可以对教师的工作职责进行清晰的界定,对教师的有效性进行标准化的测量,充分监控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而保障国家的教育质量。在这个意义上,教师评价将实现教师队伍的科学化管理。而价值理性的评价思想则强调教师在工作中的个人充实与成长,通过能动地评价与反思,实现观念上和行为上的转变,促进自身专业发展,进而实现生命价值的体现与提升。在这一意义上,教师评价把教师的自我培养视为其工作的最终价值,为教师的专业发展起到了导向作用。

  内涵:横向他人比较与纵向自我比较相结合

  “T”这个大写英文字母的一横一竖,恰好形象地表达了横向他人比较与纵向自我比较相结合的评价模式。“T”的一横代表着教师评价体系中横向他人比较的部分,“T”的一竖代表着教师评价体系中教师纵向自我比较的部分,而横、竖间的交点阐明了二者间并不是相互孤立,而是有机结合的关系。

  作为一种教师绩效管理的手段,横向他人比较是不可或缺的评价方式。横向他人比较是在同时态下,运用客观的评价标准,整合多元化的评价来源,在量化的指标体系下,将教师的绩效与组织中的其他教职员工进行比较,实现对教师评优、晋级和解聘等管理的科学化。作为教育质量保障的手段,横向他人比较起着约束和管理教师队伍的作用。评价的频率可以为每学期一次。为避免评价中的主观性和人情色彩,一方面,力求评价来源的多元化,教师是评价的客体,与其工作相关的学生、家长、学校管理者和同事等提供直接观察或体验到的教师工作表现的相关信息,作为教师绩效评价的依据;另一方面,做到评价标准的客观化,尽量将相关的教学行为量化为可观测的标准和指标,采用常模参照的方法进行解释,即将教师所在的学校或学区全体教师的成绩构成一个常模样本,以常模样本中的相对等级或相对位置来表示每一名教师的评价得分。

  在教师评价体系中,应该在教师间横向比较的同时,增加一个纵向的自我比较。评价的频率可以是每天一次,也可以是每周一次。调查发现,教师在反思过程中的首要困难是找不到反思问题。将教师基于课堂视频的自我评价作为反思的素材,一方面使教师容易发现自身的问题,另一方面使专家的指导有据可依。评价结果的解释适宜采用标准参照的方法,这是一种有效性评价方式。教师通过自主评价,发现问题,主动探究,不断改进,在自我反思的过程中丰富实践性知识,完善自身能力结构,实现专业成长。

  横、竖间的交点体现了T型评价理论横向他人比较与纵向自我比较,纵横结合的思想。将教师的工作表现进行同时态的横向他人比较是评价体系中的基础部分,教师自觉地将个人工作表现进行历时态的纵向自我比较是评价体系中的发展部分。横向他人比较可以为教育质量提供保障,纵向自我比较可以为教师专业发展起到导向作用,二者相互结合,最终实现师生的共同成长。

  展望:应用于教师评价的多元实现

  1.评价目标的双重实现——绩效管理与专业发展T型评价模式力求实现教师绩效考核的标准化,为奖惩教师提供客观的依据,加强教师队伍的科学化管理,保障国家的教育质量,同时增强教师的反思意识,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能动性,进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其中,客观测量与主观评定相结合、他人多元评价与教师自主评价相结合、常模参照评价与标准参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共时性评价与历时性评价相结合,做到评价功能与评价手段的相互匹配,使教师绩效管理的科学化与教师的专业发展这两个评价目标的共同实现成为可能。

  2.评价主体的多维转变——倡导多元性与主体性T型评价模式将他人评价与教师自我评价相结合。不过,这种结合并不是简单地叠加,它们服务于不同的评价目的。他人评价指向于教师的横向他人比较,关系到教师的物质利益,强调评价的公开、公正和公平。为此,评价来源应多元化,包括学生、家长、学校管理者和同事等提供的教师工作表现的相关信息,确保该评价的全面性和客观性。教师自我评价指向于教师的纵向自我比较,关系到教师个人职业生涯的规划与发展,强调通过评价充分调动教师的能动性,突出教师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使教师的自我评价不仅成为教师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更进一步地成为教师自我培养的专业发展模式。

  3.评价体系的横纵结合——涵盖共时性与历时性T型评价模式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共时性评价作为终结性评价,强调明晰的标准化评价体系和实施程序,在同一时间从多侧面、多角度对教师的工作绩效与基本素养进行全面、客观的评定,收集教师一段时间内较为稳定的绩效信息,其结果也有利于教师间的横向比较,为教师提供有理有据的阶段性反馈意见,为教师的人事管理提供科学决策。历时性评价作为形成性评价,强调充分调动教师的主体性,引导教师积极主动地在其教学过程不断地进行反思与改进,及时发现专业成长中的障碍,主动探究教学一线真实情境下的实践问题,记录自身发展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从而帮助教师在反思中体验个人的成长,感受职业的魅力。(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