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注册账号需要审核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特色教育

浙江宁波光华学校实施自主性德育模式简介

编辑:莉莉  发布时间:2010/11/19 11:20:26 
   浙江宁波光华学校创办于1995年春,是光华教育集团所属14所全日制寄宿民办中小学之一。学校依龙山,傍东海,临329国道,占地面积200余亩,交通便利,环境优雅,实力雄厚,是一个潜心求学的好地方。创办之初,我校就致力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机制,相继推行了“先学后教,超前断后”的教改模式、集体研究式教学模式、个案教育模式、自主性德育模式等,构成了具有光华特色的教育模式。
        本文重点向读者介绍我校实施自主德育模式的背景、方法和效果,以供广大德育工作者研究借鉴和批评指正。
        一、瞄准问题,精确把握德育工作新动向
        早在2001年,宁波光华学校校长王树举先生就认为,长期以来德育工作明显存在内容上“假、大、空”、形式上简单说教、结果上费时低效的问题,导致了学校德育工作长期落后于青少年成长的需要,落后于德育工作的需要,落后于时代发展的需要,必须尽快改革。
        经过研究,我们一致认为当前德育工作主要存在四方面的问题。一是德育目标“高大全”。只要求学生做全面发展的人,做完人,做神人(实际上这种人即使有也凤毛麟角)。这种没有层次性的德育目标与人才发展的现实可能性严重脱节。二是德育内容“假旧空”。一段时间来,德育内容空洞无物,往往用一些过时的、脱离学生实际的陈旧素材,甚至编造一些英雄事迹来教育学生,久而久之造成学生的距离感和不信任感。三是德育方法简单说教。德育大多没有系统规划,喜欢讲大道理,工作缺乏针对性,教育方法往往只是简单的禁止、压制、说教,很少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四是德育评价主观随意。德育评价往往采用好中差之类的模糊标准,对学生缺乏激励性。有的采取操行量化评定方式,但随意性强,容易以偏概全,不具备应有的科学性。
        我们深入分析了德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后认为,以人为本是时代发展的潮流,教育要回归人本位,必须坚持德育为首。德育的出发点不是禁锢人,束缚人,而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创造条件发展人。德育的根本目的是浇铸精神支柱,构建学生内心的宏大宇宙,努力发掘创造潜能。德育的任务是把社会道德要求内化为学生自我要求,形成内在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行为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必须把德育工作作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点和切入点。
        于是,我校开拓德育工作新思维,创新德育工作新模式,创建了自主性德育模式。该模式自2003年实施以来,以创设和优化德育情境为起点,充分理解和信任学生,使学生在优化的德育情境中体验、感悟、内化和升华,最终实现自我管理、自我调控、自我教育、自尊自律。
        二、构建模式,积极创新自主德育新机制
        我们认为,自主性德育模式在构建过程中,必须遵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年龄特征,严格按照教育的客观规律进行。自主性德育模式的理论研究,必须密切联系学校实际、学生实际、教师实际,稳步推进,不可急功近利变成空洞的理论建构;必须重视师生的实践体验,强调德育的内在功能和作用。
        为此,我校早在2003年就制定了《宁波光华学校自主性德育模式构建实施条例》,明确了自主性德育中师生的“规定动作”。
        该条例规定自主性德育模式的建构主要通过完善班级自治、军校模式管理、学生的自我教育等逐步进行,各部、各班必须根据自主性德育模式的基本要求和操作机制实施德育工作,形成全面、全局、全体、全方位、全时空齐抓共管的局面。
        条例强调,自主性德育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为基本前提,在班级管理、学科教学、生活管理及其他学校活动中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策划、组织、实施、管理、探究、评价。学生的学习、生活、活动等都要进行德育情境设置和优化,确保学生的自主探究,确保学生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整体和谐发展。
        条例明确,自主性德育的实践基础是班集体。班会、夕会要由学生自主确定主题、形式、内容,让学生在自主管理中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教师要在学校德育总目标的要求下,结合学生个体的身心发展规律对德育目标进行有针对性的分解和细化,指导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形象的自我设计,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该条例还对自主性德育模式实施的管理和监督责任进行了细化,明确了奖励与惩罚措施。
        三、五个结合,夯实自主德育全过程
        我校在日常工作中有效开展自主性德育的做法,是以实施《自主性德育模式构建实施条例》为基础,重视“五个结合”,狠抓教师行为和学生思想、行为、习惯的转变。
        一是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强化学生道德认知。我校突出思品课作为道德认识主阵地的作用,注意加强思品课教学的研究、策划和指导,深化课堂改革,以生活为素材、以教材为载体、以现代媒体为手段,模拟与创设各种生活场景,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进行自我体验,激发道德情感,强化道德认识,为学生的道德行为提供正确的思想基础,为全面提高学生道德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学校注意加强各学科的渗透,形成了强大德育合力。
        二是感知与体验相结合,规范学生的道德行为。我校积极探索感知与体验相结合的新路子,制定了操作性较强的管理制度。在学生中开展学守则、讲规范活动,使学生心中有规则,行动有规范,真正做到知行统一。如少先队组织和各班通过编、讲演古今讲美德的故事、自编自演讲美德的小品等形式,将道德规范内容分解成较为具体、形象、容易让学生内化成自己认知的教育内容。
        三是校内与校外相结合,拓展学生的体验空间。如让队员们在“定章”、“争章”、“考章”活动中培养“五自”(自学、自治、自护、自强、自律)精神和能力。开展“献爱心”、“手拉手”活动,让学生体验情感。爱心基金会持之以恒开展捐款活动,少先队大队部开展与山区贫困小伙伴“手拉手”活动,先后几次组织部分队员,带着全校少先队员的亲情厚谊到贫困山区学校捐助贫困学生。
        同时,我校积极在校外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发展自我。由学校制订具体的活动计划,指导协调学生的校外活动;组建学生校外自理自治监督小组,实现“自主性”的活动管理;与派出所、关工委等单位和部门密切配合,强化对学生的校外活动管理,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四是常规活动与主题活动相结合,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学校在抓好常规德育的同时,积极创新德育主题活动,使德育内容和形式焕然一新。我校根据德育时代性、科学性要求,确立了全校每年的德育主题,各部、各班也根据实际细化德育主题,做到“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天天有内容”。我校积极创新德育主题活动资源的开发思路,并形成了一整套确立德育主题的基本方法。
        例如,我校把德育活动主题设计从内容上进行了细分。在培养思想观念上确立主题,如传统美德、社会公德教育;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教育。在培养行为习惯上确立主题,如从《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礼仪常规》、《校外行为常规》等规范中确立德育主题,加强学生日常行为养成教育。在培养心理健康上确立主题,如心理健康教育,心理障碍矫治等。
        德育主题设计从形式上也进行了细分。一是游戏类,如各种趣味活动、表演活动。二是竞赛类,如各种比赛、竞赛。三是倾诉(听)类,如各种演讲、报告、展览。四是思辨类,如各种讨论、辩论;五是实践类,如各种家庭、校内和社会实践活动等。
        德育主题设计从空间上细分。在校园要创造性搞好校园绿化、净化、美化、文化,实现环境育人;在教室要根据学生特点布置和美化教室,办好学习园地、学生特长展示台等;在寝室要从安全、和谐、优美等方面开展星级寝室、文明寝室等评比;在家庭要引导家长营造温馨、和美、健康、上进的家庭氛围,建设爱劳动、爱学习、爱科学的新型家庭,等等。
        五是“导”与“管”相结合,提高学生的道德实践能力。我校要求各班组织学生集思广益,自己定出奋斗目标,自己设计班徽,自己制订班规(公约),用自己的双手布置教室,出版黑板报,开辟学习栏,设立“意见箱”,登记班务日记,利用网络制作班级主页等,努力营造较高品位的班级文化,创设和谐、温馨的集体生活环境。改革班级干部机制,实行竞选上岗。全校多数班级学生自理自治能力强,均形成了自主型的良好班集体。
        我校通过“五个结合”大力实施自主性德育模式,促使德育放下架子,回归生活,回到心灵,产生了实在的效果。
        案例之一:自主德育造就自信人生
        王小莹同学2002年8月底到我校高中班,就读孙文虎老师的班级。孙老师根据该生内向沉静、表现不积极的特点,制定了教育计划:一是教育的过程始终强调“自我教育”,不急于求成,不包办代替,而要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独立性;二是积极鼓励王小莹同学能积极表现自己,同时要求她每周写一篇小结,自己总结一周的收获和变化;三是建议王小莹同学把绘画培养为中心兴趣,努力培养她的成功自豪感。
        在教育过程中,孙老师抓住王小莹物理模拟考试取得了全年级最好成绩的契机,大力表扬了她,并让她主持了一次“我怎样学习物理”的主题夕会,于是她成了同学们心目中的物理“博士”。孙老师还积极鼓励她选报了美术作为课外兴趣,并出色地完成了展板的设计任务。经过一个学期的指导,王小莹调整好了自己的情绪,由偏于内向变得略具幽默地表达自己,上课也能积极地举手回答问题。还从被动参与班级活动变成积极主动地为班级活动出谋划策并参与其中,成绩也不断进步,更重要的是她在偶尔的失误之后都能正确分析原因,调整方式方法。过去没有中心兴趣的她,也有了相对稳定的中心兴趣,并有了与之相关的理想:做一个漫画家。
        案例之二:吃苹果比赛蕴含的德育契机
        一天,我校梁鹏飞老师在课堂上让学生比赛吃苹果。他首先设置了一个新颖的优化情境:吃苹果比赛,其中包含了认知和情感生成的完整过程:第一个环节是体验:吃苹果、扔果皮果核的过程就是一个自我体验的过程;第二个环节中是感悟:一片狼藉的教室、老师的话语引起学生的内心活动,学生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的对错;第三个环节是内化:师生讨论在心灵深处产生的强烈震撼与共鸣;第四个环节是升华: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
        梁鹏飞老师能在课堂教学中抓住德育契机,有目的地强化学生德育体验、德育认知、德育情感和德育观念,这是一个成熟教师的重要标志。教师有意设置情境,学生在情境中不知不觉受到熏陶和启发,这正是教育艺术和教育智慧的体现。
        在王小莹同学和梁鹏飞老师身上发生的故事,只是宁波光华学校自主性德育成效的一个缩影。
        我校的自主性德育模式,为成百上千的学生拓开了宏大而美丽的内心世界,从思想观念到行为习惯、从性格气质到言谈举止产生了令人惊讶的变化……他们变得更健康活泼、更自信乐观、更从容豁达了。
        我校教师也在践行自主性德育过程中,学会了反思,学会了生成,学会了创造,开始了在新德育中教育人格脱胎换骨的历程……
        广大家长和社会各界也从孩子们的喜人变化中,看到了学校德育实实在在的效果,看到了学校的飞速发展和强大后劲。(本站记者李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