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注册账号需要审核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师管理

教学的亲和力从何而来

编辑:中国教育品牌网  发布时间:2015/2/13 16:23:38 

课程的亲和力是一种潜在的教育资源,它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富有亲和力的教师和课程,才能让学生带着激情去理解知识,去感悟人生。但是,亲和力这个潜在的资源却经常被教师所忽视,当教育教学效果不够理想时,教师往往习惯从学生方面寻找原因,即使考虑教师方面的因素,大多也是从教学技法方面去分析得失,很少有人反思自己的教学是不是生动有趣,是不是富有亲和力。本文拟结合思想政治课教学,谈一谈如何增强教师和课程的亲和力。
    一、亲和力来自强烈的师爱。
    有一位政治教师,他所教班级的考试成绩总是处在年级前茅,个人也常有研究文章见报,但学生评教满意率却很低。学生反映,对该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能力,学生都能接受,但他太过严肃,与学生谈话,总是居高临下、盛气凌人,学生有事找他,他总是爱理不理的样子。这位教师之所以不受学生欢迎、师生关系紧张,是因为他缺乏亲和力。
    一位教育学专家说过这样的话:在今天中国的教室里,坐着的是学生,站着的是教师,而在精神上,这种局面恰恰打了个颠倒,站着的教师占据着至尊之位,而坐着的学生的躯体内,却掩藏着一个战战兢兢地站着、甚至跪着的灵魂。这种观念支持下的教师,往往无视学生的人格,努力将学生纳入应试教育的轨道,甚至不惜扼杀学生的思考力和想象力,教师的亲和力更是无从谈起。教师的亲和力本质上是一种爱的情感,只有发自肺腑地爱学生,才能真正地亲近学生,关心学生,才能激发学生对于真理的追求。学生得到教师的爱,自然而然地会激发出对教师的爱,反馈回去,形成爱的双向交流。心理学家称之为“动情效应”。这种效应让学生自觉尊重教师的劳动,希望与教师合作,努力追求品德修养、知识素质和人文精神的全面发展。
    二、亲和力来自较小的时空距离。
    由于教师与学生的年龄和经历不同,他们在思想、认识和观念上有差距,如何填平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壑?这就要求教师在工作作风、思想作风、生活作风等方面总是保持着一种青春的活力,让学生们与你在一起感觉不到年龄上的差距,愿意与你说心里话,与你交朋友。带着微笑进课堂,带着激情上课,让学生忘记了师生的距离,进而心甘情愿地接受教师的教诲,认认真真学好功课。
    近年来,中学教材(特别是文科教材)的编撰者,在反映新知识和新信息、反映学生思想认识和心理特点等方面作了相当的努力。新课程改革提出开发校本教材,更是力图让教材更加适合学生的思想和认识实际。理想的课程教学往往也是以学生感兴趣的热点问题为教学的切入点。比如,学习“财政平衡与财政赤字”时,学生必然会想到,我国近几年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虽然出现了财政赤字,但是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这是否与教材上说的“在预算和决算中,收支相等是最理想的状态”相矛盾呢?根据我国经济建设的实践,是不是可以说,保持适当的财政赤字是财政收支的最理想状态呢?如果我们回避这一问题,实际上就让学生丧失了一次学习运用理论知识的好机会。若能以此话题展开讨论,学生一定会觉得这堂课有用、有意义。
    三、亲和力来自于学生的积极参与。
    学生学习知识和思想家、哲学家探索知识的本质是一致的,都应该有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中如果没有学生自己的体验,就无所谓真正意义上的收获,特别是没有心灵的感受,精神世界就会变得贫瘠乏味,精神家园就会荒芜。课程教学应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机会和条件,让学生自己用脑子去想,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手去操作,用心去感悟,让学生体验着吮吸知识的快乐、参与的愉悦、创造的美妙,实现教师、学生和教材三者情感的高度融合。这种融合不但有助于学生学习当前的知识,而且能够影响以后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反应和学习行为。当然,强调学生的体验,意味着学生要面临问题和困惑、挫折与失败,也就是说有可能学生花了很长时间和很多精力,结果却一无所获,但这正是一个人学习、成长、发展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正是一个人能力、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眼前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对于学生终身的发展来说是值得的。从这个角度说,体验本身就是一种成功。有一位教师讲授《坚强意志的作用》,设计了以“坚持、挑战、成功”为主题的21世纪成功人士论坛这样一个教学环节,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为自己选择一个20年后的角色,并设计一次在20年奋斗中遇到的最困难的经历及克服困难的历程。这一设计使学生在巩固新知识的同时,培养和锻炼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四、亲和力来自师生的互动。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师生互动是第一位的,它所关注的是学生会不会提问题,是不是积极思考,是不是在学习活动中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新课程提倡的师生互动,不能片面地理解为只是知识上的交流与互动,它还应包括思维互动、情感互动和心灵互动。教师不仅要向学生展示自己的知识,还要毫不隐瞒地向学生展示自己的喜怒,向学生展示自己的思想、情感、心灵,与课堂共忧愁,与学生同欢乐。教师在讲述正面的典型时,应以崇敬的情感,使用称赞、欣赏的语句,让学生为情所动,产生向往、爱慕的体验;教师在讲述反面的事例时,应以厌恶的情感,使用控诉、批判的语句,使学生产生不满、义愤的情感。一位老师执教《宪法规定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一课时,当他引导学生理解领会社会主义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这一内容时,他义愤填膺地声讨李真的贪污罪行,这种情感深深地感动了学生,一位学生激动地站了起来:“我的父母就是国家干部,我打算回家后要告诫我的父母,让他们在今后工作中一定要遵纪守法,爱护国家和集体财产。”这位学生发自肺腑的话,不仅感染了同学,也感染了教师。
    有亲和力的教师,可以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可以获得学生的宽容和理解。即使教学在教学上有所欠缺,学生仍能热情地学习,主动地思考。从某种角度说,课程教学的一项基本功就是要增强教学的亲和力。(四川省乐至县吴仲良中学 陆正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