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注册账号需要审核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德育文化

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丝路寻访”专项观察团走访洛阳丝绸之路公园

编辑:中国教育品牌网  发布时间:2015/9/1 8:46:04 

共建“一带一路”是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为更深层次的了解丝绸之路的开放性、连接性、贸易性等特征,探索丝绸贸易之路建设的渊源,引导大学生践行青春使命。8月31日,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丝路寻访”专项观察团的志愿者抵达洛阳丝绸之路公园,开展了以“考察、调研、实践”为主线的丝路寻访活动。中国教育品牌网讯

“重走”丝路,以实践回顾历史足迹

洛阳丝绸之路公园以其“主题化”衔接模式,选取丝绸之路、重大历史故事为主,通过艺术重现的方式,设立了“班超出使”、“丝绸之路”、“西域都护”、“白马驮经”、“玄奘西行”、“丝路商旅”6个主题。活动中,志愿者以“班超出使”为起点,在导游的带领下走进丝路世界,目睹了当年班超出使西域的版图,见证了班超在丝绸之路的历史贡献。据史料记载,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东西经济文化交流的要道---丝绸之路,后来由于王莽时期社会动乱和匈奴势力的壮大,丝路被中断。东汉时期,为恢复经济要道,班超投笔从戎,自洛阳出使西域,纵横戈壁三十载,立功异域,万里封侯。

望着“班超出使”西域的版图及“历史重现”的雕刻,志愿者开始模拟版图的路线,以手为“指挥”,从洛阳出发,按照班超当时的路径开始行走,通过实际性的回顾感受开辟丝路的艰辛与困苦,并将其实践方式借助微博、微信、贴吧等传播方式进行宣传,希望以本次小小的“模拟体验”让社会人群关注丝绸之路的发展,学习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

重现“丝绸之路”、“西域都护”、“白马驮经”,酝酿古韵芳香

寻访“丝绸之路”、“西域都护”、“白马驮经”三个主题,最精彩的活动莫过于观赏其“艺术重现”的效果,志愿者顺着历史的足迹按部就班,以身临其境、故地重走、观赏考察三个活动环节为主,感悟丝路的文化底蕴,在小道、森林、河流、沙漠等场景的变化中追溯历史,由此可见,丝绸之路的蜿蜒、通达横跨多种领域,开凿时所遇的困难也是不可避免的,可想而知,若是没有文明古国的智者存在,经济思想的推动,那么丝绸之路这个伟大的构想便实施不起来。

在“丝绸之路”这个主题上,意在表达班超出使西域的历险之路,其中,班超的线刻胸像、历险拓路的故事、圆形广场的周边设置、铁链相连的石头是志愿者们研究班超事迹、撰写人物调研的重要依据,是展现中华民族人物魅力及丝绸之路文化的有利素材。在探访中,志愿者李耀辉说:“来到丝绸之路公园,我对班超的敬佩感更深,我要学习他的精神,记住他的事迹,让他成为我的榜样。”

“西域都护”主题内,四面门浮雕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第一个浮雕以气宇轩昂的班超、美丽多姿的西域少女为主,刻画其生活的美好,展现出西域手持丰硕果实,丰衣足食的场面;第二、第三个浮雕,展现了战火纷飞、硝烟弥漫、与敌厮杀的战争场面,形象刻画出当时战争的惨烈;第四个浮雕,则表现民众拥护班超,塑造出班超当时的影响力。志愿者根据四个浮雕的探访,以“小标题”的方式对不同历史阶段进行概括,将班超出使西域的事件一一贯穿,为前来观看丝绸之路的游客进行讲解。

“白马驮经”主题则以“马”像为主,生动形象的为志愿者塑造出当时玄奘取经,抵达终点获取经书的喜悦之情,展现了洛阳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
用心聆听,用身感悟

待参观完丝绸之路公园一系列主题后,实践团对当地的访客进行实地采访,采访中根据丝绸之路的起源、班超的历史故事、丝绸之路的成果等内容让访客做出解答,如果出现不精确的回答,志愿者则以自身经历记录的资料为参考,帮助访客重现梳理对丝绸之路的认识。

文/李佳 图/李耀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