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注册账号需要审核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劳动是一种情感

编辑:文君  发布时间:2011/3/16 1:28:18 
   劳动是什么?或许有的人认为,劳动是一种快乐;或许有的人认为,劳动是一种负担;也许有的人认为,劳动是一种享受。但笔者认为,劳动是一种情感。
  当农民顶着烈日在田间挥汗如雨辛勤耕耘的时候,当奋战在一线的产业工人,在车间里披荆斩棘默默无闻地坚守岗位的时候,当科研人员在实验室里一遍又一遍执着地做着科学实验的时候,这何尝不是一种劳动的情感呢?
  谈起劳动情感,笔者忽然想起在60年前,被广大劳动人民奉为“劳动英雄”的马生骏。就是这位“劳动英雄”,在1943年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中央领导同志的亲切接见。
  1902年,马生骏生于陕西省定边县罗庞塬乡马庙湾村。他一生勤劳俭朴,乐善好施,深受乡民拥戴。抗日战争时期,马生骏领导民众,坚持支援抗日救国运动,积极带头缴纳抗日救国公粮。他家每年缴纳1~1.2万斤粮食。同时,还带领民众搞大生产运动,发展副业生产,支援抗日前线。
  1943年,马生骏被评为“劳动英雄”。同年11月,他赴延安出席了“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大会”,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中央领导同志的亲切接见。
  改革开放后,他一直为家乡的绿化流血流汗。他亲手栽植的苹果、核桃等花果树木100多亩3000余株,栽植白杨、榆、柳等材林200多亩5000多株。他的行动为当地民众起到了示范和表率作用,并屡次受到县、乡人民政府的表彰奖励。在他80多岁的时候,还能扛起八斤多重的大镢头刨地,有时一天刨一亩多到两亩。90岁的时候还居然能在田园里锄草、种瓜、种菜。从马生骏感人的事迹,难道不能感悟到一种劳动情感吗?
  全国著名劳动模范、新中国第一批石油钻井工人王进喜,当他立下“宁肯少活20年,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铮铮誓言,奋不顾身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的时候,这又是怎样的一种劳动情感啊!
  纵观古今,凡是喜欢劳动的人,凡是有劳动情感的人,凡是劳动情感深厚的人,大多都是成功的人。毛泽东从6岁开始,就下田帮助大人干活了。上学后,他每天早晨和下午放学,都要去放牛,做零活。13岁至15岁的时候,他停学在家,整日在田间劳动,晚上还要帮助爸爸记账,因为当时,他是全家识字最多的人。
  “工作无贵贱,行业无尊卑,宁愿一人脏,换来万人净”,这是全国劳动模范、掏粪工人时传祥竭尽全力带领环卫工人为市民服务的誓言。当他用勤劳的双手掏出粪池的砖块,当他用勤劳的双手为首都的干净与美丽做出贡献的时候,这又是一种怎样的劳动情感啊!
  毛泽东是一个劳动能手。他种田不怕多流汗水,人家锄两遍地,他锄三遍;平时走在田间,见草就拔。因此,他种的庄稼,长得特别好。他自己又在山坡下开了一块菜地,种上各种各样的蔬菜。他把菜园收拾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简直像一座花园。他还自己喂牛、喂猪。一有空,就用铁蓖子给牛梳毛,使牛身上不长虱子。他把牛圈和猪舍打扫得很整洁,所以,他喂的牛和猪,从来不生病。
  在劳动中,毛泽东从来都是踏踏实实,不偷懒取巧。一次,他的父亲让毛泽东和弟弟到田里去摘豆子,弟弟调皮,专门选择豆子长得稀的地方摘。豆稀,摘起来当然容易,面积也显得宽。毛泽东却选了一块豆子长得密的地方摘。他一颗一颗地摘着,用了很长时间,才摘了一小块地。父亲来了,站在地头,随便看了一眼,就称赞弟弟而责备哥哥。毛泽东没有吱声,把篮子拿给父亲看,父亲知道自己批评错了。
  可以说,从少年到青年再到晚年,毛泽东喜欢劳动的习惯始终没有改变。
  毛泽东不仅自己参加劳动,还带着身边的毛岸英一起劳动,培养他对劳动的情感。
  1937年,毛泽东带着儿子毛岸英在延安凤凰山居住。当时毛岸英只有十四五岁。在毛泽东住的院外有个小厕所,这里以前一直由警卫班的同志打扫,可是一连很多天,厕所总是在战士们前去打扫之前被打扫得干干净净。战士们很纳闷儿。
  一个大雪过后的清晨,战士们很早就起来扫雪。当警卫班长准备前去打扫厕所附近的积雪时,发现厕所外的积雪早被打扫完了。“是谁打扫的呢?”大家一时却猜不出来。忽然,班长听厕所里有人说话:“岸英,你到炉灶里掏些灰,用筐子挑来,往厕所里撒一撒。”多么熟悉的声音啊,班长立刻就听出了这是毛泽东和小岸英的对话。原来,毛泽东为了培养岸英从小爱劳动的好习惯,特意和岸英一起来打扫厕所。从此以后,警卫战士们经常看到一个小男孩打扫厕所,并很少间断过。
  通过以上故事,我们不能不说,劳动是一种情感。目前,随着科技的进步,随着时代的变革与发展,劳动的概念在广大青少年观念中有渐渐淡化的趋势。这是我们值得关注的也是值得我们深思与忧虑的。劳动需要情感的支撑,但是劳动这种情感又该如何培养,《教育》旬刊认为,那只能依靠我们的校园劳动教育。
  《教育》旬刊本期推出“劳动教育样板”这个专题,就是为了让校园里的青少年能够更好地继承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能弘扬我们中华民族伟大的劳动精神。实践证明,只有劳动才能改变世界,我们希望通过学校劳动教育的培养来推动国家与民族的发展,让我们国家能走上更加灿烂而又辉煌的明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