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注册账号需要审核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减负专栏

简政放权为企业松绑百姓减负

编辑:中国教育品牌网  发布时间:2017/3/27 9:10:58 
□高风
    3月21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廉政工作会议上指出,今年要开展“减证便民”专项行动,各种证明和手续能取消的取消、能合并的合并,最大程度利企便民。自3月21日起,《国务院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开始施行。《决定》对36部行政法规的部分条款予以修改,对城乡集市贸易管理办法、工资基金暂行管理办法、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办法3部行政法规予以废止。同时,国家明确从4月起取消或停征41项中央设立的行政事业性收费。
    这一组利好的消息,着实让人们眼前一亮。这些简政放权、推进“放管服”举措的落实,必将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的创造活力,激发市场内在活力,释放改革红利,形成新的发展动力。
    近年来,我国政府简政放权力度进一步加大,特别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政府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面,下放大批权力,对进一步给社会和市场松绑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去年我国简政放权持续推进,今年又作出了新的部署,消息振奋人心。
    据近日媒体报道,辽宁省政府砍掉85个处室,将简政放权步入“深水区”。陕西省西安市日前公布第一批“最多跑一次”的事项。今后该市群众的个人所得税申报、普通护照签发、机动车驾驶证核发、住房公积金低保提取等525个事项将实现“最多跑一次”办理。3月23日,开封市借助已建成的线上、线下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平台正式实现“四十八证联办”,将48个行政许可证和其他200多个行政审批、行政服务事项整合到统一的受理平台。按照“二十二证合一”“四十八证联办”的办事流程,企业办理相关行政审批、备案业务仅需到一个窗口办理,而过去要跑几十个窗口。
    面对问题更复杂、矛盾更突出、挑战更严峻的经济形势,地方政府要想持续发展经济,必须依法为企业“松绑”,逐步打破各种“玻璃门”和“潜规则”,用新的法治的规则为经济发展稳定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简政放权,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核心,是政府自我削权,是自我革命。政府权力的下放、行政审批项目的取消是做减法,这个减法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建设服务型政府,把政府的资源、精力聚集到服务上,提升服务的质和量,从而为企业松绑,让群众舒心,真正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通过简政放权,政府减少了对经济领域的微观干预,把精力更多放在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搞好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上。
    简政放权的重要举措就是推进“放管服”,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这是牵动“牛鼻子”的改革。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基本的内容就是推进简政放权、加快结构性减税。只有使这些改革不断推向纵深,才能真正激发出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关键就是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就是要简政放权。必须弄清了政府权力的边界,克服了自身的缺位、越位、错位,找到政府行为和市场功能的最佳结合点。要推进简政放权改革,既要取消审批项目、缩短审批流程,又要切实清理中介等各种不合理收费项目,从而真正降低企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
    推进“放管服”,必须依法依规推动综合市场监管,完善和优化宽松便捷的准入环境,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和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要在加大监管力度的同时,尽力“简除繁苛”,推动综合市场监管,让基层执法机构切实能够实现综合执法,同时在执法中推进“两随机一公开”,最大程度减小自由裁量权,切实为市场主体和百姓减负。
    简政放权必须进一步强化依法行政的透明度,各种不涉密的文件都应该全面公开,都应该网上公开,有据可查,有路径可循,避免群众办事遭受难堪。简政放权需要着眼未来,加强主动性、针对性,创新服务方式,全面推行“一个窗口受理、一站式办理、一条龙服务”,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部门间数据共享,让居民和企业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
    改革取消和下放权力是为了更有力地创新和强化社会治理,加强和改善宏观管理,优化行政管理流程,将好的管理措施用在民生大计上。这既是增强政府治理、建设现代政府的内在要求,也是提升政府公信力、执行力和权威性,更好服务人民群众的有效保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