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注册账号需要审核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基础教育

走出“舒适地带”,建构质量共同体

编辑:中国教育品牌网  发布时间:2017/12/21 13:27:59 

进入新时代,老百姓对好学校好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长。为建设“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以行政指令为主,兼顾学校共同意愿,将一所名校和若干所学校组成学校共同体的集团化办学模式应运而生。12月16日,在江苏省南京市琅琊路小学教育集团“质量共同体:集团化办学实践范式的建构”报告会上,国家督学、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原所长成尚荣表示,经过各地多年实践,已经证明集团化办学确实是缓解“择校热”非常有效的方法。但集团化办学发展至今,已经超越了缓解“择校热”这一目标。琅琊路小学教育集团在10年的探索与完善过程中,建构出了 “公平而有质量”的办学新范式。

聚焦核心价值

“小主人教育”成底色

10年前,琅琊路小学因其丰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积淀、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教学水平,吸引了无数家长的目光和脚步。然而,由于学位和学校承载力有限,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上琅琊路小学。

这是教育发展中的普遍矛盾。当时,浙江省杭州市为解决这一矛盾,在上城区探索名校办分校的集团化办学模式,并已积累了一定经验。为让更多的孩子享受同样优质的教育资源,琅琊路小学借鉴杭州市上城区经验,探索集团化办学模式。2007年,在鼓楼区政府支持下,琅琊路小学教育集团成立,由琅琊路小学和芳草园小学、汉江路小学、天正小学4所学校组成。2010年,不断壮大的芳草园小学从母体剥离,成立芳草园小学教育集团。其后,莫愁新寓小学、科睿小学和鼓楼实验小学加入进来,集团规模进一步壮大。

琅琊路小学教育集团是南京市第一家教育集团。集团内既有名校,也有新建校和民办校,各自有不同的教育理念,也有不同的管理和运行模式。如何将集团内各校凝聚起来,成为一个具有辨识度的共同体?这对于领衔学校琅琊路小学来说,是前所未有的挑战。

“集团化学校,应该结为成长共同体,找到共同的教育信仰和办学主张,而不是‘圈地为王’,更不是‘扯虎皮,拉大旗’。”南京市天正小学校长王九红一语中的。集团内各校在“教育改革是对人的回归”的共识下,将琅琊路小学“小主人教育”作为办学理念价值追求的旨归。

南京市琅琊路小学教育集团董事长戚韵东介绍,“小主人教育”是将人放在正中央的教育,“快乐做主人(培养学生做集体的小主人、学习的小主人、生活的小主人;培养教师做思想的主人、决策的主人、实践的主人)”,既是本部师生发展的共同目标,也是集团成员校恪守的发展准绳,更是教育集团运行的基本准则。

汉江路小学的“若水文化”构建,天正小学提出的“童心即天,爱心至正”,莫愁新寓小学倡导的“敬畏童年,激扬生命”,科睿小学着力打造的“种子教育”,鼓楼实验小学致力建设的“有儿童情怀、有教育气质、有国际视野的实验学校”等,尽管表述各有差异,但均是对“小主人教育”核心价值的追求,是集团校发展的底色。

“成员校校长克服教育思考与决策的惯性,离开‘舒适地带’,步入‘最近发展区’。”南京市科睿小学校长夏洁认为,集团化办学建构出了“一体多翼”的格局。

聚合名师资源

积蓄教师成长之力

“集团化办学,给学校打开了一扇窗,迎来了更多维的挑战、更深层的变革,特别是将教师引入了‘苏格拉底广场’,激发他们‘破’的勇气与‘立’的智慧”。莫愁新寓小学校长黄庆认为,“教师是教育的第一生产力”,在更广阔的教育集团内,通过多种方式唤醒、推动与成全他们的成长,是集团化办学的第一资源。

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小学教育集团理事长丁利民从经验出发指出,对教育集团的领衔校或核心校来说,担当着为成员校建立教师成长“蓄水池”的作用。

琅琊路小学教育集团聚合各校名师资源,成立了“名师工作室”,建立“名师服务站”,引领各校教师成长。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该集团以主题研究为入口,彼此通过交流与对话,在文化意蕴、学习方式、思维范式等方面形成了全息透视,建构出独特的研训模式:问题框、研究站、资料包、问诊室、实践场。

教师交流的形式丰富多样,有特级教师领衔的名师走教,有骨干教师一对一带教,有团队交流创生新校品牌等层次互补的教师孵化方式,还有“名师服务站”中的名师开出服务菜单,由集团校按需提出申请,从而实行精准服务。这些交流,已经成为撬动集团各校工作内在的活力因子,成为不断孵化、催生优质教育资源的一种力量。

琅琊路小学特级教师魏芳,在走教磨课的过程中,带出了一批赛课能手、市内名师。“琅小教育集团的交流教师,用自己浓浓的琅小印记,辐射、引领着集团校中更多的教师。”

有规则的自由

有共性的个性

“集团化办学,不是文化的简单叠加,也不是文化的粗暴移易,而是各学校之间文化的对话、断裂、扬弃、生长、融合的过程。”戚韵东认为,集团化办学不能成为一个限定,而应让教育更灵动,让师生更愉悦,让学校更自主。

“有规则的自由”是琅琊路小学教育集团的第一原则。在集团创办之初,就以共同建构一种有品质的教育发展共同体生活为目标,制定了纸上章程、心灵契约、分享机制,创设了“互通有无,取长补短,无缝对接”的沟通平台,建立起以共同愿景为核心、以体制机制为框架、以资源共享为纽带的集团化办学运行机制。2013年,所有成员校共同参与研究省级规划课题“集团化办学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制度化研究”。正是这样的“规则化约定”,才打通了学校之间的传统壁垒,实现了学校发展模式的转型升级;正是这样的“结构化运行”,才促进了学校的规模化发展,实现了学校治理模式的转型升级;也正是这样的“自由化创造”,才穿越了各种教育资源的边界,使优质特色的教育资源集约共享,高度集成,使用效益达到最大化。

“有共性的个性”是集团倡导的另一原则。鼓楼实验小学校长孙宜珍认为,集团化办学不是“千里走单骑”,而是“抱团取暖”,既要过有担当的集体生活,又要过负责任的个性人生。

具体而言,集团采用了“统一加分散”的运行模式:“统一”,即集团内的学校,以形成共识的“小主人教育”思想为学校办学的核心理念,在各校的管理中实行统一要求;“分散”,即集团内的每一所均为独立法人单位学校,学校要在“学习本部,成就自己”中彰显个性办学特色,自主发展、协同发展、特色发展、错位发展。

“构建学习型社区,让成员校在深度参与中,学习优秀者是如何具体办学的,从而获得敏锐的眼光,提升学校发展的格局。”汉江路小学校长吴琴认为,集团化教育的目的,就是激发和引导成员校师生的自我发展之路。集团还创造平台和空间,推出“集团教育教学创意奖”等评选,鼓励教师勇于探索,善于反思,形成创意,变革教学。

《中国教育报》2017年12月20日第5版 版名:校长周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