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注册账号需要审核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校长之声

大科校长张福利专访:“新教育”或将改变高等教育生态

编辑:中国教育品牌网  发布时间:2018/5/2 10:51:55 

  为人平和、性格坚韧的张福利教授,从未把自己当成一个“官儿”。登上讲台或者穿行校园,他更喜欢师生们把他看作一位触手可及的创业创新导师,而不是一个威仪不肃的校长。不过,这一平常心并未妨碍他按“新官上任三把火”的老套路,打出新校长的第一张牌。

  “当高等教育和社会需求脱节的时候,高等教育就到了一个改革的节点。”张福利一直对工科院校的教育模式有自己的看法:谁能在新教育的理念下,解决内涵与特色并存、教学与育人统一、创新与创业融合,谁就可能成为中国的斯坦福和麻省理工。

  

  (张福利校长)

  由此,当3月8日接过聘书的那一刻,新任校长张福利即对大连科技学院(以下简称大科)全体师生提出“新教育”的理念,进而承诺发扬大科内在的创新创业基因,用“新教育”理念重塑大科原有教学体系,用新的产教融合、校企联盟、校地合作等模式力推大科积极服务社会,实现新内涵建设的成功。

  大科于2002年7月建校,前身为大连交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2011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正式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民办高等学校。此后大科进入跨越式发展阶段,成长速度惊人。现在学院下设14个教学院(部),设置有30个本科专业,8个高职(专科)专业,涉及工、管、文、法、艺等五大学科门类,在校学生1.2万余人。

  尽管成绩斐然,但学院若想实现跃升,保持现状或者行动缓慢,无异于我行我素、固步自封、错失发展良机。

  为什么上任第一天就提出“新教育”?

  “因为无法回避。”张福利引用2014年2月习近平主席说过的一句话:“中国改革经过30多年,已进入深水区,可以说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

  “16岁的大科,办学和发展也进入了深水区。”他说,之所以急切提出高等教育模式必须改革,一是因为教育周期长,改革本应迫不及待;二是因为身在其中,于无声处听惊雷。

  “新教育”理念又将怎样改变当下的高等教育生态?

  我们的专访从这里展开。

  不能帮助大学生就业,大学就不合格

  吉页:在专访之前的交流中,您提到大科实施的“新教育”理念,或将改变当下高等教育生态。教育生态不是一个新概念,为什么这一次重提?

  张福利:教育生态学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是生态学原理与方法在教育学中渗透与应用的产物。生态学本身是研究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理的,结合这一定义的教育生态学,则是依据生态系统、自然平衡、协调进化等原理,研究教育与其周围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理的科学,它把教育与生态环境联系起来,研究各种教育现象与成因,进而掌握并指导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我们提出的新教育理念,是高等教育思想的一个“顶层设计”,其着力点恰恰在于试图改变教与学、知与能、专业与素养、毕业与就业这些高等教育现状与其周围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结果的。

  吉页:您所提出的新教育理念,和2018年“两会”期间群众普遍关注的高等教育焦点问题,内在联系是什么?

  张福利:就业。今年两会教育问题再成焦点,就业又是教育问题的焦点。数据显示,今年整个高等教育毕业生将达到820万人,创历史新高,还有近500万中专毕业生。高校要服务社会,本质上就是要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教育部长两会期间5次答记者问,最大的问题也是大学生就业问题。李克强总理说,就业对于一个家庭来说那是天大的事,没有一个人就业,一个家庭就毫无生气。如果大学生毕业就失业,那就没有希望,所以我们要将心比心,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都要把就业放在心上,扛在肩上。

  国务院要求各级政府必须努力保障大学生就业,绝不允许有零就业家庭出现。教育部对高校的要求,也是同样的。

  吉页:您就任校长的第一天,就基于大科的现实旗帜鲜明地提出“新教育”理念。过去业内频频提及的新教育,主要是倡导教育者要有阳光心态和育人精神,而您提出的新教育,却有新的内涵和外延,请解释一下。

  张福利:我所提出的新教育,是以教育供给侧改革为出发点,以就创业为出口,以自适应能力培养为核心,以个性化学习为模式,将产教融合、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社会进行有机结合的一种新教育模式。

  这个新教育的内涵,是大连科技学院董事长高小涵女士、副总裁林伟豪先生我们共同提出来的。

  习近平主席曾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社会的需求和渴望,人才的自我价值实现,都要靠就业这个管道去连接,所以说就业是高等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特别是应用型大学,如果不能帮助大学生解决就创业问题,那大学的教育就是不合格的。

  

  (大科国旗护卫队)

  吉页:以就创业为导向,是否意味着大学的定位和学生的培养方式,都要做出调整?

  张福利:是的。就任前后,我们反复分析大科的现状,经过几轮深层次分析后,对这所应用型大学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重新精准定位,那就是“用新教育理念,打造中国新工科的斯坦福”。

  目标,斯坦福

  吉页:重新定位的依据是什么?

  张福利:8年前,我从国立大学到民营高校任副校长,做过一个有针对性的调查问卷。当时的高校学生,毕业就失业,这个现象非常突出,也非常痛心。当时我就想,这其中的原因究竟是什么?于是我就做了一个中国500强企业的调查问卷,耗时三年。我希望通过这些调查问卷,找到大学生毕业就失业的答案。这500份问卷其实就列了一个问题:一个本科毕业生到贵企业去工作,你给他的岗位是什么?你认为他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能力?

  我先后组织了300多个学生,用了两年多的时间,跟踪中国500强企业,最后收回486份问卷。经过认真统计和分析,我们发现企业最需要的大学生能力,排在最前面的是价值观(首先要有职业道德,企业要求你先做好人,再做好事),然后就是团队精神,沟通力,领导力,执行力;专业能力排在第11位。

  这样的调查结果,让我震惊。因为排在前五位的能力,我们大学的教育中,几乎没有相对应的内容。尤其是职业道德,在教学中都是轻描淡写。价值观后面的四个职业素养和能力,在教学中也缺少相应的训练。我们的高等教育,现在一直做的是对确定性工作技能的灌输和培养,对不确定性工作所需的素质和能力,缺乏有针对性的培养。

  吉页:确实如此。我们的高等教育和社会需求脱节这一点,一直备受诟病。

  张福利:其实我们今天遇到的问题,和美国100年前高等教育遇到挑战,一样。那时候,美国社会发展已经从标准化的工业革命,进展到个性化的消费需求拉动阶段,因此社会对标准化、同质化的大学教育,提出了新要求。个性化消费型社会,对生产型企业形成创新要求,同样,企业对大学的人才培养,也向个性化、创新型人才培养方向转变。

  从个性化的人才培养、追求创新和服务社会这个角度看美国教育,100年来美国诞生了两所著名大学,斯坦福和麻省理工大学。斯坦福通过42年的不断追赶,麻省通过50年的持久努力,成功地打造了一个适应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教学体系。这两所大学最为著名的共同点便是服务社会——斯坦福为服务社会,建设了硅谷;而麻省校友创建的核心企业,一年创造的营收超过2万亿美元,相当于世界排名第11位的国家的GDP。

  吉页:为什么大科的目标是斯坦福?

  张福利:我们提出新教育的内涵和外延,就是以大学生就创业为出口,以自适应能力培养为核心,以个性化学习为模式,将产教融合、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社会进行有机结合的一种模式。这种新教育模式,具体实践路径就是打造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而以工科为主的斯坦福大学,从半导体、电子技术,到计算机、互联网、人工智能产业升级的演进,就是这种创新创业体系的具体展现——用科技引领社会,用产品服务社会。

  中国也到了由互联网个性化消费需求主导的新型社会,这意味着,社会同样要求中国也必须产生新型的实用型大学教育。

  

  (学院大学生自强自立标兵)

  过去的九年间,我作为国家创新创业导师,辅导过的中小微企业超过6400多家。帮助这些企业找到适合他们的发展模式,更重要的是,通过辅导这些企业成长,我愈发看清了企业对人才素质的具体要求,反思大学教育的弊端,从而更加坚定了我探索在新型大学实现新教育、新模式、新思路的决心。这所大学,一定是以新教育为理念的,一定是秉承用科技引领社会,用产品服务社会宗旨的。这一思路,与大科董事会不谋而合,大科的发展定位,也变成“用新教育理念,打造中国新工科的斯坦福”。

  新教育“新”在哪里

  吉页:应用型大学存在的供给侧结构性问题,主要有那些?

  张福利:相关的研究成果有很多,我们这里只罗列一些要点。一,人才培养的低效和同质化,结构和质量都有问题;二,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短视和功利化,制约了应用型大学社会供给能力的提升;三,应用型大学普遍存在着重技能轻立德、重技术轻人文等现象,对社会的创新思想和文化精神供给有限,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力偏弱。

  吉页:新教育,是解决这些问题的良方吗?

  张福利:新教育理念,符合应用型大学的升级要求。

  我国的传统大学大致可分为研究型、教学研究型和教学型。研究型,大致对标的就是985大学;教学研究型,大致是211高校;而教学型,就是余下的二本应用型大学。新教育理念指导下将产生新的大学,与传统大学有区别,就是以新建本科院校为主体,以应用型为核心特征和办学理念,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服务地方经济、支持转型升级为根本指向的新型高校。

  吉页:那新教育“新”在哪里?

  张福利:可以概括为“四个新”。

  第一,新历史使命,为地方发展服务。2016年10月,全国新建本科院校联席会议发布《成都共识》,明确将服务社会作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使命。

  第二,新大学精神,参与式建设。新型大学最突出的特质就是强调与社会的直接互动,高度重视和突出“服务社会”职能,以“服务”(多样性、多元化的社会需求)为导向,通过“参与式建设”,深度融入社会进步的现实进程。

  第三,新质量标准,社会性标准。与研究型高等教育不同的是,应用型高等教育培养的不是发现新知识的研究者,而是培养将知识技术应用到现实中去、直接推进社会文明进步的实践者。

  第四,新教育模式,产学研合作。与传统研究型大学强调“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相比,新型大学更加强调产学研合作,既将“知识传授”“知识创新”“技术开发”“现实生产”相结合,也将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的四大职能相结合,使大学与整个社会发展的联结更加紧密。

  吉页:感觉“四个新”,实践中需要关注最多的是产学研合作……

  张福利:是这样。我这里谈到的产学研合作,国务院的提法是产教融合,辽宁省教育厅唐国华厅长具体要求是校企联盟、协同育人、产教融合、高校服务社会。

  我认为新形势下的产教融合,分为三个层面:第一,教师和企业合作层面,教师服务企业,同时符合教学要求的企业人员也可以来大学任教;第二,科技成果转化层面,高校和教师要和企业共建核心课题,让高校的科研能力、科研人才、科研设备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同时推动教师的科研成果与企业相结合,促进科研成果的顺利转化;第三,人才精准培养层面,和企业共建之后,我们的学生可以在在读期间去企业实习,毕业后也可以直接到企业工作。

  现在,大科和哈尔滨工业大学、海通安恒等企业,都采取这种产教融合模式进行合作。我们还携手海通安恒共建了一个学院,这个学院的很多课程都是海通安恒的职员任教,他们可以自定义课程,可以在讲完课程以后,直接带学生到企业进行岗位实习,进行未来员工的精准培养。

  

  (大科轨道信号试验场)

  吉页:产教融合对辽宁有何现实意义?

  张福利:产教融合,产教结合,校企合作,校地合作。这些都是地方本科院校未来发展的方向。说到校企合作,德国是企业主导大学招生,我们现在还是高校主导招生。德国高等教育培养出最好的工匠精神,现在中国是基于信息化技术平台上的工匠精神的培养。我们希望国内工厂也能报招生计划,学生报名后,企业先走招聘程序,相中了就签劳动合同,然后再进大学培养。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大学都可以有。培养完成后,学生可以直接回企业。

  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企业,校企合作都是新教育的具体实践,都是以大学生就创业为出口,以自适应能力培养为核心,以个性化学习为模式的有机、高效结合。

  国家重视产教融合,辽宁是产教融合示范省,辽宁的经济结构和发展路径又和德国最像,因此我认为,产教融合对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对辽宁企业的转型升级,至关重要,意义重大。

  这八种能力,才是核心培养内容

  吉页:那么,有“四个新”特点的新教育理念,是如何作用于高等教育生态具体实践的?

  张福利:教育生态结构无非宏观、微观两个侧面。宏观生态以寻求教育发展的方向、教育应有的体制以及应采取的各种对策;微观生态则缩小到学校、教室、设备对教学的影响,包括课程的设置目标、智能、方法、评价等微观系统分析,也缩小到家庭的亲属关系,学校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乃至学生个人的生活空间、心理状态对教育的影响。

  新教育理念,强调对宏观教育生态进行系统分析必须把握好的四个环节:一,重塑生态环境;二,外力输入(人力、物力、财力、信息);三,转换过程(弹性调控);四,输出人才、成果甚至思想等。

  我认为,教育生态系统是一种有目标的系统,有系统内的生态功能和系统外的生态功能,其内在功能为育才,外在功能主要为其社会功能,即传递文化、协助个人社会化、使人们建立共同价值观等。产教融合,将成为重塑高等教育生态的蓬勃动力。

  

  (校篮球队训练)

  吉页:在现行的教学模式下,大科如何落实产教融合?

  张福利:在新教育理念指导下,大科率先在校内设立了全国规模最大的职业能力培训中心,并引入了一应对口企业的教学资源。大科也确定了2+1+1+X的新的教学体系,其中的“2”是大学的前两个学年进行通识教育,新工科体系的学生将按全学科融合方式完成学分,同时职业生涯前置;其中第一个“1”是大学三年级的一年,为专业教育,进行“产品开发实践式”专业教育;第二个“1”是大学四年级的一年,为职业教育和体验,他们会进入职业能力培训中心进行学习和实训,进行精准的个人职业能力提升;X是一个专业多个校企联盟,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

  为了在改革上步调一致,我们把原来大学生就业创业、职业技能培训、企业外联等相关部门,统一合并到职业能力培训中心旗下。把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前置,大学生入学不久,就会清晰自己未来要做什么,中心就对其个人的职业素质建设个性化大数据、操守和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并就某些具体岗位的上岗要求和上岗证进行培训和辅导。围绕着就创业进行精准培训,这是大科新教育的核心。

  接下来,我们要把产教融合、校企联合做实。围绕大科电气、机械、轨道工程、管理、工业设计这几个核心工科专业,做校企合作的突破口。这种实践,比较接近德国模式,就是这几个专业的学生,哪些适合企业的发展需要,企业的导师就可以到大科的职业能力培训中心来上课,你课堂培养的方向,就是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你知识的重点,也符合企业对新入职人员的具体要求。在中心这里,基本都是来自企业的导师,他们甚至可以提前让受训的学生领会企业文化。

  这一探索,无论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建设创新型社会,还是对高校服务社会,对培养学生成为国家未来的栋梁,都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吉页:大科提出的新教育,对大学生来说是以就创业为出口,以自适应能力培养为核心,以个性化学习为模式。除了现行的教学内容,大科为培养学生成为社会有用之才,还准备了哪些培训内容?

  张福利:大连科技学院是具有创新创业基因的一所大学,我们强调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新教育时代来临,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将颠覆更多的行业和岗位,我们将赋予学生应对不确定工作岗位的能力,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将取代传统的知识灌输,分析与创造力、沟通力、领导力、决策力等八种能力的培养,将成为大连科技学院教改和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

  

  (“八力”模型)

  与此同时,我们将用新教育理念,打造新工科特色,通过和新松机器人合作,建设“哈工大科技机器人学院”和海通安恒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设“海通安恒大数据学院”。我们将通过学科的融合,通过产教融合,把大连科技学院建设成为新工科实用型人才培养的摇篮。(吉页)

E苑杂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