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主办,北方工业大学附属学校承办的“科技连通共情山水,多方联动共育新人——追寻石景山的‘水文化’阅读分享”活动圆满举行。本次活动是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科技馆之城’2024公共服务展教示范项目”中的重要内容,聚焦于石景山区域内以永定河为代表的湖泊水体所承载的独特文化形态,从水的制度文化、水的工程文化、水的精神文化三个角度,以学科阅读、项目式推进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方式,面向初一、初二年级全体学生进行阅读和研学成果的展示。
活动伊始,北方工业大学附属学校书记沈景娟首先致辞,她代表学校对到访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并高度赞扬了此次活动的意义。本次活动精心设计了历史、地理、语文和信息技术四个学科小组阅读后的学习展示。
历史组通过小报制作和三句半表演,向大家介绍了从古代《河防令》到现代《河长制》的演变历程。地理组结合阅读资料和实地考察的成果,制作石景山区永定河水域和山川的模型,形象地展示了永定河对石景山区的影响及其上第一个水利工程的结构与功能。语文组深入探讨水的精神文化,举办读书交流会,以座谈交流的方式,探讨“水之美”、“水之趣”、“水之思”,让在场的师生共同感受到了水文化的独特魅力。信息技术组利用水下机器人取样,取得了高效数据采集和实时监控与分析的效果,为水文化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新思路,推动了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
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刘卓副处长在活动点评中向学生们介绍了我国“河长制”工作开展推进的情况,高度赞扬了学生们制作的水工程沙盘、水下机器人,希望未来能够借助这些机器人对河湖污染物进行清理、通过对水下动植物生长进行观测等,一起建设幸福河湖,实现人与自然的双向奔赴。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中心乐进军副主任强调水文化是非常好的教育载体,此次活动涵盖了历史、语文、地理、科技等内容与知识,课程内容设置非常好,活动体现了学生对于水文化的深切理解以及对于水文化重要性的认识,希望同学们继续深化研究,弘扬和传承中国水文化。水资源办张庆科长随后详细解读了‘河长制’的由来及其在水资源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呼吁学生们成为小小‘河长’,积极参与到水资源保护的实际行动中去,分院陈绪峰副院长以活动目标素养化、内容在地化、视角多元化、成果可视化进行了总结发言。
近年来,石景山区教育系统持续开展“水文化”相关课外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内容设计和深入浅出的“河长制”教育,提升了青少年对水文化的认知和水资源保护意识。学生们参与家乡“水文化”的学习和探索,提升了对家乡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激发了大家积极参与家乡建设和发展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