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耕行早,沃土待新苗,在这充满希望的季节里,五一小学大兴一分校、二分校“耕启新程 智耘好年景”开耕节在“金种子校外科技实践基地”顺利举行。本次活动将劳动教育与科技相结合,旨在为学生们种下成长与创新的种子,开启一段全新的耕读旅程。
校长谭中玲在《播撒金种子 耕创向未来》的致辞中,分享了学校将劳动教育升级为“耕创课程”的愿景,期望学生们在传承中创新,并为孩子们埋下三颗“成长的金种子”。校园里的种植基地将成为他们探索智慧农业、实践科技创新的新天地。
榆垡镇副镇长彭兰兰、大兴区科委综合科副科长潘超、中电投新农创(北京)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监敬贺、大兴区教师进修学校柏东河共同为基地揭牌,两块铜牌不仅承载着农耕文明的厚重,更标志着科技+农耕教育场景的正式落地,基地规划了传统农耕区与智慧农业大棚,将成为学生观察植物生长、开展数据监测、实践农具改良的活课堂。
随后,学校正式聘任大兴区科委综合科科长武晓颖、中电投新农创总监马志鹏担任“科技副校长”。在互动问答环节,学生们围绕“智能农具改良”“小学生如何参与智慧农业”等问题踊跃提问。马校长深入浅出地解释科技如何赋能传统农具,并鼓励学生从记录植物生长数据、设计简单农具模型等小事入手,将课堂知识转化为创新实践,现场气氛热烈,孩子们眼中闪烁着对科技农耕的向往。
五一小学集团总校校长闫志玮在开耕节寄语:希望老师们勇做“破解播种者”,以跨学科思维融田间实践与问题场景,让知识在解决真实问题中扎根;望学生当“带问号的耕者”,将观察自然的好奇心化作科学实践的行动力,成为未来农业的星火;愿学校为“联结的桥梁”,搭建家校社平台,打通大小课堂,让“读书”与“种地”共筑成长,促知识扎根,创新结果。
“开耕第一铲”环节,领导、专家与学生代表共同按下“智慧农耕”的启动键,现场光伏板在阳光下悄然转动,为这片土地注入科技赋能的信号。
随着红、绿按钮的按下,象征着“传统耕作”与“智慧农业”双轨并行的实践正式启程,孩子们随后有序步入田间,在教师引导下分组开展传统翻土播种与光伏设备原理观察。这场简约而不失仪式感的启动,将科技赋能的抽象概念化作可见的光能转动,让耕创实践的种子在春日的土地上与孩子们的好奇心一同萌发。
这场融合传统底色与科技亮色的教育实践,恰似一粒金种子,在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沃土中扎根,愿这方耕创的天地成为孩子们触摸文明根脉、播种科技梦想的起点,在知行合一的土壤里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