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注册账号需要审核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矢志锻造中国的“金融通才”

编辑:李延  发布时间:2010/6/3 16:32:39 
 

中国金融领域一颗冉冉升起的金星

-记“中国金融教育”的拓荒者和奠基者王志伟教授(之一)

矢志锻造中国的“金融通才”

——北京国际金融学院院长王志伟教授访谈录

[编者按]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这句流传了几千年的古语说的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个体的爱好、兴趣也千差万别,很难成为通才,要有一技之长。它曾造就了一代又一代学术高深、技艺精湛的专家学者、能工巧匠,至今仍深深地影响着各国的教育体制和人们的观念。

然而,在北京,一所院校的成立,却使这句流传了数千年的古语受到了来自现实的挑战。在风景秀丽的中关村科技园区,北京国际金融学院应运而生。短短数年,它就以其富有前瞻性的办学理念、先进的管理体制、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业界引起了巨大震动,它培养、培训的数万名毕业生,遍布中国和世界许多国家的财政、银行、保险、证券等行业,迅速成长为行家里手,有的还擢升为业界骨干、领导者。

这一切都源于该院院长、王志伟教授从学院甫一成立就着力推行的“金融教育”的理念和实践。尤其是在20095月底召开的“第十二届科博会中国金融高峰会”上,王志伟教授关于“中国金融教育”和“通才教育”理念的正式提出,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这无疑是王志伟教授及其领导下的北京国际金融学院面对国际金融风暴的一个凝重思考,北京国际金融学院和其他正在从事中国金融教育的同仁们也因此被推向了“中国金融教育”拓荒者和奠基者的高度,这无疑是中国金融教育界的一个天籁福音。

那么,王志伟院长是怎样把一所成立仅十余年的学校迅速打造成业内一流的领先者呢?北京国际金融学院又是怎样卓有成效地开展金融教育和通才培养的呢?在高等职业教育即将面临重新洗牌的形势下,该院又将怎样深化教育改革、勇创中国高等教育的全新品牌呢?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冲击波,导致金融人才培养问题首当其冲。带着这些问题,近日,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笔者对王志伟教授进行了独家专访。

“订单式”教学确保100%就业

王志伟教授是当代经济学家、著名金融教育家、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咨询专员、中国金融学会理事、中国国际金融学会理事、中外经济联谊会副秘书长,是我国金融保险界著名专家、学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工作者,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国际金融论坛“最佳金融教育成果奖”获得者,北京国际金融学院院长、党委书记,第十一届科博会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在第十二届科博会中国金融高峰会上被授予为金融教育创新人物“2009年度中国百名改革创新风云人物的荣誉称号。

作为多年从事金融理论和实操技能研究的专家,一见面王院长就开门见山地和笔者谈起了我国当前面临的日益严峻的金融形势。

在加入WTO之后,外资金融、保险巨头现在已经不只是陈兵国门,他们已经全方位开始在国内开展相关业务。“我们全面兑现加入WTO的相关承诺,全面开放国内金融市场,弱小的民族金融、保险、证券业将会面临着和拥有巨大资金、技术、服务、品牌优势的外资金融保险机构的残酷竞争,可以说生死抉择已经摆在国内的金融保险机构面前。” 王志伟院长继而不无忧虑地说,“可以预见即将有大量人才流入到工资、福利、待遇有充分竞争力的外资金融机构,我国民族金融保险行业将会面临着巨大的人才缺口。”

另一方面,长期以来国内金融院校培养的金融、保险专业人才,由于教材落伍、知识陈旧,学生很难学到国际先进的理念和专业知识,更不能在就学期间得到充分的实践锻炼,难以迅速适应实际工作岗位的严格要求,“眼高手低”可以说是许多毕业生的通病。

一项统计显示,全国今年共有650多万毕业之后不能顺利就业的大专院校毕业生,其中就有大量经济、金融专业的专科生、本科生,甚至还有相当数量的硕士研究生。

“这恰恰说明了我国当前金融教育领域和金融市场存在的巨大问题,同时也为我院进行高水平的职业教育和有效的继续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王志伟院长说。

正是敏锐地把握到了上述问题,北京国际金融学院在建院之初就立足于国际金融实务和国内金融教育的现实状况,面向国际金融市场、回应社会需求,积极实施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全面开展“订单式”教学,以开辟毕业生就业的新途径。学生入学就意味着就业有保障。新生军训结束后与学校签订就业保障协议和就业推荐协议。学院的专业设置都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朝阳专业、紧俏专业。学生入学一个月内,还可根据兴趣调整专业。

回顾过去的峥嵘岁月和坎坷人生,王志伟院长感叹不已,“在建院之初我们确实经受着巨大的困难,办学软硬件环境差强人意,董事会内部顾虑重重。但我们紧紧地抓住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这一办学根本,以树立学院的品牌特色为重点,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行业为标准,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目标,着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全程实施‘双职化模式、双元制管理、双师型教师、双语式教学、双证式文凭、双轨式出路’的教学模式,力争在五年之内就培养造就出一大批被社会认可、动手能力卓越的一线优秀人才。” 王志伟院长说。

如今,几年过去了,北京国际金融学院已成为一所与国际金融教育管理相并轨的现代化综合性全日制高等学府,同时也是中国金融大学创办和发起单位之一。它以普通本科学历教育为基础,以金融从业资格证书认证和军地两用人才培养训练为主导,已成为我国金融界的品牌学院和定向专业人才委培基地,是我国金融系统“从业资格认证”培训指定院校。

               建立中国金融教育体系

2007年,中国银行服务业遵照“WTO”协议中的承诺对世界全面开放,中国现有247家国外银行分支机构和202个保险办事处、分公司。全球82家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机构119家,其中51家设在北京,占总量的42.8%。中国金融业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但竞争和挑战异常激烈。

在金融市场全面开放,步入国际化轨道的今天,弱小的民族金融及保险业是否能与“狼”共舞,化“险”为夷,趁机做强做大,实现中国经济的再度腾飞,是摆在我国政府和民族金融企业亟待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

目前,中国金融业人才匮乏,已成为制约金融事业发展壮大的主要瓶颈。入世后的中国金融市场变革与人才培养便成了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

据介绍,在未来15年中,银行、保险、证券、国际结算、证券、期货、个人理财等行业要求:全部从业人员要达到大学本科以上水平,还必须接受过本行业的高等职业技能教育或培训,持从业资格证书上岗,金融业首次有了准入制度。据北京金融街管委会预测,金融街未来10年的银行、证券及保险行业约有15万从业人才的培养、培训、轮训需求。

于是,北京乃至华北地区金融业人才的培养、培训重任就历史性地落在了北京国际金融学院身上。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该院对新形势下金融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等进行了一系列大胆的改革!

在北京召开的“第十二届科博会中国金融高峰会”上,王志伟院长首次提出了“金融通才教育”的观点。“中国金融通才教育”从根本上有别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这是国际金融风暴催生的一个新生儿。这一教育理念甫一提出,就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关注。

王志伟院长表示,我们的思想是确立终身教育的理念,分阶段、分层次培养金融人才。“采用战略谋划型人才、金融实务理论研究性人才、金融实务具体操作应用性人才三位一体的人才目标培养体系。完善金融学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在教学内容上与国际同步。同时,引进国外金融学科的先进课程,最新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注重金融学科的整体性。主张文理兼修,宏观与微观并重,金融理论与实务相结合,注重金融人才智能结构的培养,把金融学与应用数学、法学、外语、网络信息技术、决策管理学进行交叉融合、有针对地培养各级各类岗位的应用型人才。”

 王志伟院长说,“同时还要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金融学课程全部采取引进案例教学法,加大金融英语教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课时安排,以锤炼学生的听力和日常口语运用,尽可能使学生都能适应国际金融行业的工作需求。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条件让学生到金融具体工作部门和金融监管部门去实习、实操。建设模拟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会计师事务所、计算机实验实训中心等专业教学实训基地。” 

 “中国金融教育”不仅要培养中国金融教育的基础专业人才,更要着力培养“中国金融教育”的高端人才和高端通才。如果我们“中国金融教育”能健康卓有成效的发展,那么中国金融界的未来不仅可以提高对全球金融风暴的“免疫力”,而且可以使“中国金融”在世界未知的金融风暴中岿然不动。

首倡“通才教育”

如何防范金融危机,维护资本市场的稳定,科学实施金融监管,关键还是金融高端人才培养问题。国以人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知识经济”对从事金融理论研究的人员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求必须是具有新型知识结构的、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是全才。

2009年第十二届科博会中国金融高峰会上,王志伟院长破天荒地提出了推行“通才教育”的观点,立即在大会上掀起了轩然大波,直至散会上,业内外热议之声仍一浪高过一浪。实施“通才教育”成了该院的又一个亮点。
  怎样实行通才教育呢?王院长告诉笔者:“第一要改革现有的金融教育体制,重视多学科最新综合知识的‘通才教育’”。

针对目前我国金融教育领域里学科和专业设置比较单一以及专业知识结构单一的现状,改变按金融机构分类设置专业,打破国内金融与国际金融的界限,并对学生尽可能多开发一些其他学科特别是文理相通的选修课。“要把改变专业设置和课程开设,培养具备多学科综合知识和具有最新知识结构作为金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点。 王志伟院长强调指出。

第二,要努力营造有利于优秀学术骨干脱颖而出的体制、机制和环境。应当采取一些积极有效的措施。(1)在用人机制上优化管理,倡导爱护人才,珍惜人才,尊重人才,不拘一格选用人才,造成人才辈出和能施展才干的好氛围。(2)要打破平均主义和论资排辈的旧观念,政策资源应向所在学科、所在专业的佼佼者和领军人物倾斜。(3)要不断强化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建立公平竞争,择优聘用的机制,形成优胜劣汰,激励向上,人人不甘落后,奋发向上的成长局面。
  第三,还要实行导师制,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学术研讨活动,因教育才 。      

【结语】 王志伟教授关于“中国的金融教育”、“通才教育”理念的提出,打破了中国传统金融教育的沉寂,打破了“普通教育”一统天下的教育格局。他的观点引起了国内外金融、教育界有识之士的强烈反响。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就会看到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由中国人自己创造的经济奇迹会书写成一部烙下中国印的民族金融学理论巨著,会有世界级的经济学家、金融学家、理论家,有无数我们自己培养的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金融分析师、金融工程师和金融理财师应运而生。

最后,王志伟院长十分动情地引用了19983月朱镕基同志的一段话——“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都将一往无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此情此景,望着他那坚定的目光,笔者看到了一个把全部心血和毕生精力都扑在了人才培养的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我们坚信,在王志伟教授的领导下,该校一定能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他们颇具特色的办学指导思想,实施品牌发展战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科学定位、强化特色,在不远的将来,北京国际金融学院必将成为国内有影响的、以国际金融保险类专业为主干特色的新型高等学院,为首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更大贡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