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注册账号需要审核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特色教育

爱情的升华与主题的震撼

编辑:58ts  发布时间:2010/6/22 20:20:24 
  在越来越多的快餐式文化产品充斥我们的生活的时代,已经越来越缺乏一些能够让我们稍许回味的作品,而能够感动我们的,似乎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恐龙,不是稀有,而是绝迹。但是,在物质生活不断富足的今天,我们最需要的,是感动,触动我们心中柔软的神经,让我们或唏嘘,或震颤,或泪流满面,在心绪平息之后,胸中,却是满满当当的,充实无比。
    这种久违了的感动,这种可遇不可求的心灵体验,来自于2006年11月4日夜,来自于苍山饭店礼堂,来自于白剧《白洁圣妃》,来自于民间故事和历史事实被艺术家们的三次升华。
    首先是故事感动了我。一个我们从小听到大,不说是倒背如流但也是耳熟能详的故事,一个我们一听开头就知道结尾的故事,能够让我们感动,在于这个故事已经不再是原来那个故事了,或者说,故事的壳还在,但它的核却已经变了。剧本非常高明地塑造了白洁和皮逻阁这两个人物形象,崭新的人物形象,白洁已经不再是小女人爱真汉子的那个为了爱情和贞洁而自杀的小女子,皮逻阁,也已经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阴险小人、奸雄,也就是说,爱情,依然还在,但已经不再仅仅是小女子爱真汉子的人间小爱,而是皆济天下的博爱,阴谋当然也还是阴谋,但到剧情发展的高潮处,阴谋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转化为阳谋,是不得已而为之。对两个主要人物的如此设计,自然就使人物性格的冲突、剧情的冲突、人物内心不同情感的冲撞都有了更多的可张扬的空间,为导演的二度创作和演员的深度发挥提供了极大的创造余地。同时,对白洁这个人物的新塑造,使她名正言顺地从我们民间一贯的称谓“白洁夫人”、“慈善夫人”上升为“圣人”,是圣妃,她死了,但她是在强忍悲愤完成了与皮逻阁的合作,确保六诏百姓不再遭受战争之苦后才殉夫而死的,也就说,她的形象已经从过去的道德评判上升为历史评价,她当之无愧一个“圣”字,而她在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后,最终的选择,也从一个侧面诠释了白族人深明大义、包容天下,兼收并蓄的品格和文化传统。而对皮逻阁,过去的作品,只要是他和白洁同时出面的,他都是作为反面角色而设立的,现在,剧本为他的所作所为找到了一个支点,那就是为六诏和平,一统归唐,在一定程度上讲,他体现了英雄人物所特有的行为准则———有所不为,有所必为。加上他后来对白洁的所作所为,也基本让人能信服剧作者的这一定位,这样,在完成了对这一历史人物再一次的历史评价后,还对他进行了一次全新的道德评判。两个人物因此丰满起来,也更容易为大理的人民大众所接受,这才是真正唯物史观。
    剧情所表现出来的深遂的思想性感动了我。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面对面地撕碎了让你看。白洁所代表的一切人世间美好的东西,最终都随着她纵身一跳入洱海而毁灭,而此前剧中对她所代表的美好的极力渲染和铺陈,都让观众被这些美好所感动,感动之后,美好的毁灭带给人的,就是震撼和悲情。但是,《白洁圣妃》并不是单纯地把美好的东西毁灭了给你看,而是在毁灭之前,让你看到这种毁灭是一种必然,而且,这种毁灭之后所产生的价值是任何一种作为也无法比拟和无法完成的,也就是说,作者让悲剧发生的同时,也让悲剧所产生的价值新生了更多的美好,让观众在悲痛的同时也能心中升腾起新的希望。这才是高明的创造。白洁在剧中有太多的选择,但这些选择都是不能的选择,她不能去做———她不能阻止丈夫去赴会,她不能带领五诏军民复仇抗击南诏,她不能杀死皮逻阁以报杀夫之仇,她不能取代皮逻阁统一六诏,她不能嫁给皮逻阁……因为在她身上,负担了太多太多的关于道义的约束和对于家国臣民的责任,她在这里不仅是正义的化身,而且还必须是政治家的代表,因此,在这一系列的逻辑严密的“不能”的推进之后,导出了她唯一的一种可能的选择———她可以死,她必须死!而在这种必然的选择背后,是一种作者理性的思考,人物行为和作品思想性得到升华,它所表达的关于和平、关于民族团结和谐共荣、关于国家统一、关于民为重君为轻的思想———“将五位诏主换取十万生灵实乃大大的慈悲也”,这些思想,在今天,依然是我们共同崇尚的信条,是美好的东西,是让我们为之感动的力量源泉。
    感动真正来自于剧情的展现,而这种展现,当然得依赖于导演的二度创作和演职人员的倾情奉献。在白剧《白洁圣妃》中,我们看到了许多新的东西,在原来的白剧中从来没有见到的东西。首先是一些作为戏剧所共有的表达方式,在白剧中得到了应用,比如,尤金·奥尼尔关于话剧中魔幻现实主义的表现形式,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运用———皮逻阁与五位诏主约定在星回节共同祭祖后,在同一场景中,出现的在相同时间内不同地点里白洁和皮逻阁分别与神灵的对话和祈祷;白洁在复仇与否的思想斗争中,出现了各诏兵士相互征伐,最后全部战死的幻像;白洁怀念丈夫,在幻觉中与丈夫相会,共同对歌的场景等等,这些在中国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话剧表演中已经被普遍运用了的表现形式,今天终于被引入到白剧的舞台上,这不仅是一种进步,也是白剧走向成熟和丰富的里程碑;在唱腔的设计上,时不时的,我们会发现女主角的唱腔里明显的带有了西方歌剧中花腔女高音的成份,而这种带有咏叹调性质的成份的出现,对于这样一个以女角为主,以悲剧为主,以唱出内心徘徊、矛盾、痛苦为主的戏剧来说,是恰如其分的,并没有让我们产生任何的突兀之感,这种形式,对于白剧,应该是一种有益的尝试,也是白剧在走向现代化的今天不断进步所必需的营养;在音乐的处理上,也呈现了一种全新的景象,在保留了白剧所特有的唱腔形态外,还加入了许多的音乐元素,不仅有白族民间的对歌、完全来自田野的小调以及其他少数民族的音乐成份,甚至还出现了流行音乐的样式,它们的作用,一方面,丰富了作品的表现力,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观众的审美取向,这对于白剧走向广阔的市场,赢得更多的观众,无疑是有益的;在舞台场面的运用上,已经完美地把前景、中景和背景行云流水般地运用得非常自如,结合对灯光和舞美的巧妙运用,观众所面对的,不再是平面的舞台,而是一个三维的、动态的场景,让观众置身其间,感同身受;在视觉感受上,导演还借鉴了影视的一些表现方法,黑场、淡出与淡入、长镜头般的剧情变化和过渡,都让我们感到了创作者的匠心。
    感动还真切地来自于一种新的希望。当彩排演出结束,经久不息的掌声在礼堂不断延续的时候,我有了一种惊喜,心中升腾起一种以往不敢想象的希望———白剧终于有了可以走向全国进行展示的剧目,这是一个可以让不同民族的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动和震撼的大戏,这是一个已经具备了获得国内文艺类和戏曲类任何一个大奖基础的好剧目。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的演职人员,还任重而道远。
    每一个白族人,都应该去看看《白洁圣妃》,每一个彝族人,都应该去看看《白洁圣妃》,每一个每年都过火把节的人,都应该去看看《白洁圣妃》。相信,每一个人,都会和我一样,被感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