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注册账号需要审核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家观点

中国大学精神虚脱 “才子加流氓”会贻害社会

编辑:58ts  发布时间:2010/6/23 13:10:56 
 中国大学精神虚脱,“才子加流氓”会贻害社会。

    ——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

    新闻背景:

  中国青年报报道,在很多中国高校多年来一直发誓要跻身世界一流大学的背景下,英国职业与教育调查公司QS最近公布了“2010亚洲大学前200名”排行榜,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连亚洲前10名都没进。中国高校离世界一流大学有多远?记者专访了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

  校园闹哄哄缺高雅

  记者:一段时间以来,中国大学“创世界一流”运动风生水起,中国大学集体陷入“创一流”的焦躁状态。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杨玉良:我经常提到两点差距:一是在大学精神上的,包括教授、学生的精神素养;二是我们的高等教育体制,说到底还是办学自主权不够。

  一个世界一流强国,不可能没有世界一流的大学。一所世界一流的大学,应该是全世界优秀青年学者们的聚集地;凡是在这里学习的人,都会把这里当作他一辈子的精神家园。要达到这些非常不容易,大学的精神、品位必须非常高。所以,我反对任何形式的在学校中莫名其妙地闹哄哄,鼓乐齐鸣,因为这会降低学校的高雅性。高雅不是培养精神贵族,而是要培养精神境界高的学生和教职员工,心中不仅装着民族,而且装着全人类的问题,如气候问题、环境问题、核武器问题等等。

  不能没精神脊梁骨

  记者:我们的大学精神缺失是什么原因?

  杨玉良:现在大学精神有点迷失,出现了一种相对来说比较广泛的精神虚脱。作为全社会来讲,包括大学,功利主义盛行。具体到老百姓,就是嫌贫爱富。

  现在的改革和国际接轨比较多,虽然这也重要,但对大学来说,任何一个国家、民族的大学都是这个国家、民族的精神脊梁骨。大学的精神不能虚脱。大学教师必须真正崇尚学术崇尚真理,对国家、民族包括整个人类要有非常强烈的责任。大学一虚脱,这些就都没了。

  功利主义体现在教师身上,就是教学上教会你考试,人才培养上只要你能找到工作就可以;学生也是这样,选择的专业不是根据自己的兴趣,而是根据自己出来能否当大官,赚大钱;教授的功利主义,就是课题项目,忘了做学问才是他们一切的出发点。

  所以我明确赞成鲁迅对“才子加流氓”的批判,另外一个就是“才子加帝王气”。这些会贻害科学、贻害社会。如果连大学里都有贪污受贿、权色交易,那社会还有什么信任可言?

  大学非就业服务站

  记者:功利就摆在眼前,学生要就业,老师也有职称和收入的压力,如何解决这些矛盾?

  杨玉良:作为教育来讲,就业是一个结果,但不能把就业作为目的,本末不能倒置。就业不是一个学校能包揽的,就业和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有关系。经济不好了,岗位就少,就业可能就有问题。就业还和学生自己的选择有关系,如果不一哄而上,我们有一个科学合理的高等教育架构,就业也会得到改善。

  当精神虚脱后,大学就开始过分地赶时髦,成为服务站。大学教育不能纯粹为了就业。社会上现在有种不良倾向,把就业都怪罪于学校,这是不对的,学校只是负责各环节中的一部分。高校不能像农民,今年大蒜好卖就种大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