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封建科举历史悠久的国家,大家对这些状元产生好奇甚至羡慕很正常。想想这些孩子都是应试教育的高手,在一场政府认可、社会支持、家长陪护、媒体关注的PK中成为王者,不像古时那样骑着高头大马衣锦还乡就相当低调.
还能干点别的事情的人才高兴。但麻烦的是,这些孩子平日被人瞩目不是素质,而是考试能力——且看不到其余出路。
没有状元母校校长不顾自己主管部门的警告予以积极配合,媒体是发现不了状元的。他们可能经常强调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但状元是具体的有效的成绩,不仅有助于向上级争取更多资源,而且在未来争夺优质生源无疑确立了巨大优势。当然,他们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还面临沉重接待任务——各常年不出状元的中学校长正从祖国四面八方赶来取经。
各高校校长平时经常发出鄙视应试教育等振聋发聩的声音,但招生时便忘了自己说的话,纷纷向状元们露出灿烂笑颜,甚至有学校还开出巨额奖学金——广外今年竟达12万,但俺感到其希望渺茫,最后这场争夺战最后的赢家一定是北大清华等一类院校,当然现在它们遇到港台等海外院校越来越严峻的挑战。要知道,高校也是分三六九等的,二三类院校想拿钱打状元的主意,简直是欺负北大清华没钱——在现在的管理体制下,可能吗?
虽然状元算不算时代楷模尚存争议,但的确是稀缺资源,被商家看中包装炒作符合经济规律。但让其代言内裤显然有将状元包装成凤姐的意思,体现出严重急功近利色彩,但那属于另一个行业的病灶,就不在这里展开论述了。
在体制剧烈转型期,出现进退维谷的两难处境很正常——没病还改革什么?
可怕的不是有病,而是不知道病根,并因此讳疾忌医。
幸运的是,中国教育之病根其实地球人都明白——就是管理体制,学界称为行政化,决策层也拿出了很多对症下药的良方。
令人忧虑的是,中国教育医院的各级管理者会有勇气放弃权力和利益吗?
如果没有,不如去组织并享受这场围绕高考状元的病人的狂欢,别假惺惺地遮掩了——自己累别人也累,还显得不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