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为学生职业发展提供终身服务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于1956年,是财政部、教育部确定的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的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学院坚持“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终身服务”,特别强调职业素养,关心校友良好发展。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9%以上,国家级重点专业的就业率均为100%,专业对口率达到90% 。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日前被评为2011至2012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成为北京地区唯一一所入围高职院校。近日,该院党委书记王伟接受采访时分享了学校保持“高就业率”的办学理念和亮点举措。
产教对接学训一体 助力学生成长
近年来,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主动为北京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确立了“立足工业,面向北京,辐射首都经济圈,为北京现代制造、城市建设、电子信息、安全生产及现代服务等领域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办学定位,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打造“学训一体”的教学模式。
在学院党委书记王伟看来,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办学条件、教学设施、队伍建设上比较先进;设备投资比较高;活动多,拥有游泳馆,体育馆等设施,学生不定期的举办社团活动,可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专业优势突出,拥有先进制造业、建筑类、电子动漫、现代服务业等四大专业群,为京西区域经济发展服务;另外教师团队建设成绩显著,拥有两个国家级的优秀教师团队。
据介绍,针对毕业生普遍存在的动手能力弱,缺乏工作经验等弱势,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创立了“招生即招工,入学即就业”的订单培养模式,与不少企业签订合同,成立订单班,同时建立了“学院+科技园区”、“专业+大型企业”、“专业+龙头企业+企业联盟”、“专业+校办企业”和“专业+行业协会”五种典型产学合作模式,企业深度参与招生、培养和就业各个环节,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
大规模的实训基地建设是学校教学思想实施的保障。该院提出了“真设备操作、真项目训练、真环境育人”、“学训一体”的实训基地建设思路。为此,学院将传统教学楼改造为学训一体楼,建成129个学训一体实训室,形成了校企共建型、教学工厂型、校办企业型等多种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模式。此外,学院还建成了208个校外实习基地,满足了学生技能训练、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职业技能培训和社会服务的需要。
重视职业教育 为学生发展搭建平台
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注重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成立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研室,制订了《职业生涯教育》教学大纲,由各系总支书记、辅导员、班主任、专业负责人和企业兼职教师担任职业生涯规划导师,新生一入学便进行职业性格测评,为每名学生订制一本《职业生涯规划手册》,持续记录学生的职业成长过程。
同时,该校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以技能大赛为平台,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专业实践技能,形成了学院、北京市、国家三级技能竞赛机制,要求每个学生在学期间至少参加 1 项专业技能大赛。成立学生就业创业社团,与中关村科技园石景山园共建了青年创业楼,为学生创新创业搭建实践平台;实施北京市大学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近三年共完成大学生创新研究项目153个,累计投入经费120万元。
除对学生职业素质培训外,学校加强了对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学校支持和鼓励毕业生面向西部、面向基层、面向农村、面向中小企业就业。三年来,有40%的学生志愿到中小企业、到基层工作,有40多人当村官和社区工作者,有18人志愿服务西部。
校领导狠抓就业 常年保持高就业率
就业率是高职院校的第一生命力,为保证学生就业,学校提出了就业“六抓”工作模式,即抓机制、抓市场、抓教育、抓回炉、抓调整、抓保障,覆盖了就业工作的各个环节。在抓机制过程中,学校领导亲自抓就业,实施院、系两级“一把手工程”,成立由书记院长任组长的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每年召开一次全院性的就业工作研讨会,研究解决就业工作中的问题。系部主任是系部就业工作第一责任人,党总支书记具体负责本系部的就业工作。同时,建立全员抓就业机制。让“一把手工程”落地,通过一个院领导联系一个系部,一个系部领导联系一个专业群,一个教研室主任联系一个专业,一个班主任负责一个班级,一名专业教师联系一名就业困难学生,形成全方位促就业、全员抓就业、全过程落实就业局面。
在抓自身发展的同时,学校常年引进企业入校招聘,三年来,该校平均每年组织专场招聘100余场次,接待用人单位500余家,为毕业生提供3000余个就业岗位。据介绍,近三年,学院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9%以上,国家级重点专业的就业率均为100%,专业对口率达到90% ;2008年荣获北京地区高校示范性就业中心称号,2009年荣获北京地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机电一体化、工程测量等主体专业毕业生一直供不应求,合作企业与学院人才预定达到2013年;学院毕业生良好的社会声誉,改变了一些用人单位的人才高消费的观念,实现了由原来“学校求企业”到“企业上门找学校”的转变。
“现在各级政府现在都比较重视职业教育,但是还有一个被认知的过程。”王伟书记表示,首先,对职业教育的理解需要深化;其次,对学校使命以及师资队伍的建设上要加强;第三,对经济性建设要有前瞻性的把握,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要做好国家示范性学校,做职业教育的排头兵。据介绍,今后学院将采取“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战略,多方位了解社会以及企业的需求,提前发现,优势培养,及时提供适合社会发展的优秀紧缺人才。争取总结出一个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动员领导和老师、学生共同努力,为高职院校起一个模范先锋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