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注册账号需要审核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就业资讯

80后大学生当城管 面对辱骂 握紧拳头又放下

编辑:58ts  发布时间:2010/7/2 0:28:50 

80后大学生当城管 面对辱骂 握紧拳头又放下

  贺龙体育馆附近,大学生协管员沈溪滨和同事开着巡逻车在辖区内巡逻。记者秦楼

  当1.85米个头的协管员马烨和1.8米的沈溪滨出现在侯家塘建设银行门口时,公交站旁边卖葡萄的小摊贩架起箩筐,转身就走了。不过,马烨、沈溪滨告诉记者,具有“威慑力”的,并非“牛高马大”的个头,而应是执勤态度。

  在长沙贺龙体育中心的合围区域,多了一群特殊的协管员:29人中,大部分从大学毕业,平均年龄在22岁左右,这支队伍甚至还有了自己的“番号”——天心区城管协管员特勤中队。

  昨日,记者走近长沙首支由大学毕业生组成的协管员队伍。

  协管员队伍锁定80后大学生

  昨日,是马烨、沈溪滨上岗的第40天。

  刚上岗才几天,马烨在沿江风光带上发现一个做气球射击生意的小摊贩。“屡劝不听,他还用很恶毒、很恶毒的语言来攻击我。”马烨说,“当时,自己的拳头握得紧紧的。” 但马烨很快想到绩效考评实施细则中有这么一句话:在执勤中不文明执法、粗暴执法造成严重后果的,予以辞退。他放下了拳头。“没进入这个队伍之前,我也觉得城管形象不太好;但当我进入这个群体后,我发现自己作为大学毕业生,有能力、有义务改变。”马烨说,大学里学的是生物工程技术,是在媒体上看到的招考信息。

  今年4月,本报曾发布消息,天心区再招46名协管员,要求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1982年以后出生,身高1.70米以上。马烨、沈溪滨正是看到报考信息后去报名的。

  执勤时,双手不准插口袋中

  “执勤或巡逻时不准袖手、背手和将手插入衣裤袋……”在这批大学生的行为细则中,有这句话。

  “以往,协管员都是40岁以上的年纪,他们的工作主要是照顾性质的。”天心区城管局特勤中队负责人告诉记者,将招考对象目标锁定在高素质群体,就是要改变这一队伍的素质结构,希望高学历协管员运用自己的知识以理服人,“这体现出长沙城管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

  据了解,这批协管员每个月的收入水平达到1800元-2000元,还有最高达360元的考核奖。此外,特勤中队为每位队员安排了宿舍。 被子统一成墨绿色,上下铺,地板被擦得可当镜子,墙上贴有就寝规定,不当班队员晚上11点必须熄灯……昨日,记者受邀走进了这批协管员的寝室,不过,与军营不同,协管员们住的寝室安装有液晶彩电和空调,设施更为高档。

  “我们希望用良好的待遇来稳定这批队伍。”该队负责人表示,队员们实行集中食宿,进行军事化、封闭式管理,为了让协管员执勤方便,还为他们配备了流动执法电瓶车,协管员也成为了城管的“正规军”。

  卖光碟的小摊贩“最不听话”

  “我上大学就在武汉市里,武汉人多车多,城市管理中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长沙的秩序感觉比武汉好多了。”马烨说,不过在长沙,一般的摊贩经过教育好沟通,最大难题就是一些卖碟的小商贩。

  “我们不允许粗暴管理,但他们推着流动车,不但流动性大,还经常播放歌曲招揽顾客,因此最不好管理。”沈溪滨说,在今年高考举行的那几天,有一个卖碟的商贩,拉着小车一边走一边高音量放音乐;协管员上去劝阻,他就关掉音乐,但协管员一转身,他又打开并放大了音量。“我拿他没办法,最后几个协管员盯着他走,他走多远我们就跟多远。”沈溪滨说,好在市民给了我们支持,有时候在路上,也会帮我们指责这些屡教不改的摊贩,我们这些年轻人很感动。 “组建一个多月来,协管员特勤中队多次出色完成了市容秩序整治行动及一些大型的检查工作,在贺龙体育中心(芙蓉路、劳动路、城南路、白沙路合围区域)进行秩序维护,以良好的形象赢得了好口碑。”天心区城管执法部门负责人表示,城管部门定期招考执法人员,“相信他们有这个能力进入执法队伍”。(记者龙源 通讯员杜治锐 ) 1980年出生的杜涛2000年考上华中科技大学法学系,2004年本科毕业,而后在华中科大文华学院任职,成为该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的一名老师,因工作出色连续被评为优秀党员和先进工作者,并被提拔为学生管理科科长,管理十几个老师、2400多名学生。

  面对记者的采访,杜涛面有难色。 当地媒体关于他的报道出来后,他觉得压力很大。网上的有些评论很激烈,说他有意炒作自己。

  他一再表示,自己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只是想认真做好自己的工作。

  一直有执法理想

  记者:你什么时候开始萌生做城管的想法?

  杜涛:我是法学专业毕业的,一直想寻找与法律有关的工作。当时我报考了广州市海关,但身高没达到要求,只能作罢,一直很遗憾。但这种“执法”的情结还在。2009年,我看到武汉市城管系统在招人,我想,不如报名尝试一下。 记者:你妻子曾经说过城管的口碑并不好,那你为什么还要这样选择?

  杜涛:之前我和很多人看法一样,觉得城管的名声不好。我在城管局的网站仔细了解了一下,阻止占道经营,也就是不允许小摊贩摆摊设点,这只是城管职能中比重非常低的一部分。大家无形当中,把城管妖魔化了。

  事实上,很多人不了解,城管还担负着全市城市道路、桥梁维护、景观灯光的建设和维护管理等等。大家不知道城管也是分白班和夜班,24小时工作。

  记者:从教导学生的老师变成说服他人的城管,你现在适应了这个身份的转变吗?

  杜涛:我觉得当老师的说服工作和做城管的说服工作本质也没什么不同,都需要“身正、学高、敬业、善导”。

  我尤其觉得“善导”最为重要。要说有什么大的不同,可能是疏导的对象不同,当老师需要对学生进行疏导,当城管则要对执法对象进行疏导。运用的方法也不尽相同,最关键是要学会“换位思考”,了解对方的处境和想法。

  执法时不敢暴露教师身份

  记者:你身边的亲人、朋友、学生、同事对你辞职做城管的事情怎么看?

  杜涛:很多人感到惊奇。我的妻子也不理解,后来她看见我工作很累,慢慢才好了些。我的学生得知后,对我说,这真是一份有挑战性的工作。很多人都不理解,最有意思的是,我家小区保安有一天拿着报纸,对我说,你不是那个杜老师吗,怎么改行了?

  记者:你会向执法对象透露自己曾经是大学教师的身份吗?

  杜涛:当然不敢,这样会让自己的工作更被动。人家会说,你大学教师怎么都跟小摊贩过不去?

  记者:做城管的收入和以前做教师比起来差别大不大?

  杜涛:差不多。

  聊天执法解决矛盾

  记者:第一次出勤执法有什么感觉? 杜涛:穿着执法衣,还是比较拘谨。刚开始没经验。

  中北东路上工地多,施工方任意撒渣土。上岗第一天凌晨,我坐执法的小面包车拦超重卡车,对方在夜幕的掩护下毫无顾忌,好不容易拦下一辆,司机不耐烦地吼叫:“路上那么多(违规车),怎么盯着我死搞?”

  第二次,我用老同志传授的方法,将执法车开到渣土倾倒场守候,向头天跑掉的违规司机下罚单,对方接过后就甩在地上。我当时也犟了,站在渣土车车头前不让进场。门外的渣土车堵了30多辆,渣土承运方迫于压力,连夜派工人沿途清扫了路面。这种场面,以前还真没遇到过。

  记者:你通过什么方法去化解城管和小摊贩之间的矛盾?

  杜涛:首先是换位思考。我面对的人群是一个复杂的人群,要弄清楚他们在想什么。比如说,渣土倾倒的,他们主要是怕麻烦。还有违建的,这些人想多建一点,多得一些拆迁补偿。对他们一定要严格查办。但是,有些小摊贩,特别是外地来的。对他们我们只能劝阻,和他们沟通的方式主要是聊天。

  记者:你后悔自己做出的选择吗?

  杜涛:不后悔。人到哪里都是一种历练,我是一个喜欢挑战的人。目前的环境也鼓励我们能够去尝试一些创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