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场上,新人菜鸟们容易被称为“不懂事的小朋友”,因为未经世事,所以他们的行为举止在前辈们的眼中,多少有些“小儿科”。然而,久经职场,你会发现那些所谓的“小儿科”行为可不仅限于“不懂事的小朋友”,就连工龄不下十年的“大朋友们”也常常“童心”“幼稚”泛滥,成灾。“结伴”“拧巴”。
年轻人的眼睛都是明亮的。作为刚刚毕业、涉世未深的“新人”,她们面对今后的人生,都心怀抱负,展望远大前程,哪里知道前路多艰、人心似井,人生路上还得多多磨炼。甄环、沈眉庄、安陵容、夏冬春这一批毕业生,面对人生第一个关口,做出了不同的选择,当然也有了不同的结局。
总结职场“菜鸟”的八大“傻”:
第一:寻找靠山急于表现
病理分析:没有一个打工的人不愿意跟老板搞好关系,除非你自己当老板。跟老板搞好关系的基础是什么?是你要有自己的一套,得能练活儿,还要练得漂亮。但即便你跟老板关系再好,也别让别人认为你把老板当成靠山,好让别人不敢怎么怎么。
第二:把没思想show给你看
病理分析:领导喜欢的是创造性地理解,然后发挥,而不是把没思想show给他看。
第三:得过且过
病理分析:这种人又分为两种:一种是真傻、也真懒,另一种人是装傻,其实往往很聪明、有能力、也不乏思想,表面看是偷懒,实际上是糊弄事,让人说深了不是、说浅了不是:您不是让我干活吗,我干了,让干多少干多少,您还想怎么着啊?可那活质量如何?咳,差不离儿得了,较什么真儿啊,给这点钱,值当我拼命嘛!
第四:没有危机意识
病理分析:脑子里要时刻绷紧这根弦,早做准备、多做准备,才不会在危机来临之时抓瞎。
第五:干耗不充电
病理分析:历来就有技不压身的古训,同样的机会摆在面前,谁会得越多谁胜算越大。现在看来,似乎不是这么回事了。
第六:兼职兼到头晕
病理分析:兼职既能把一个人的特长发挥到极致,又能最大限度地创收,所以很多人愿意做兼职的工作。但如果一人身兼4职、5职,兼到头晕脑胀的程度,肯定会有得不偿失的一天。
第七: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病理分析:凡事三缄其口,不问就不说,宁可让好想法烂在肚子里。
第八:机会来临扭头就跑
病理分析:因为害怕失败,所以不敢尝试新的、更高一层的工作。
职场新人进入企业,过渡过程越短,与企业融合的越快、发展的就越快。这个过渡过程时间的缩短,要靠新人们自己的努力,别人只能帮你,而不能替代你。所以,你要做好职场各门功课:。。
当你初到一家公司服务时,首先必须了解公司内部的组织,并应该知道每个部门所负责的工作。除此之外,你还要了解公司的经营方针以及工作作风。你对公司的全局认识将有助于你日后的发展。
在预定的时间内完成工作一项工作从始至终,必定有预定的时间,而你必须在此时间段内将其完成,绝不可借故拖延,最好能提前完成工作。工作时间内避免闲聊不但会影响你个人的工作进度,也会影响其他同事的工作情绪,招来上司责备。所以工作时绝对不要闲聊。
现实生活中,职场新人,特别是比较有能力的新人对自己也看得过重,于是,在短期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时候,就想到另外的地方去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到了另外一个地方,由于有了前面时间的浪费和基础的铺垫,往往对企业的期望就更高了,就想得到更多,而企业在给与取的过程中,是有其本身内在的习惯和文化的。
所以很多职场新人在短期内不能快速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时,而与此同时,又看到身边的朋友、同学、同事都开始“飞黄腾达”后,在判断短期内等待和努力都不会有机会的时候,便会萌生去意。但殊不知,这种选择的本身,也就是对自己以前选择的抛弃和对自己的不自信。而机会也往往会伴随着你的离去之后就绽放了,因为机会更多时是动态的。
刚进入职场,新人肯定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应及时向他人寻求帮助而不是不懂装懂。问的越多知道的越多,成长也就越快。--很多新人怕问一些幼稚的问题遭到同事的嘲笑,其实不是同事在嘲笑自己,而是自身没有问问题的勇气。还有一些新人觉得自己什么都懂,没有问的必要。这大错特错。三人行必有我师,况且你还是只菜鸟。职场新人应谦虚谨慎,一方面能够增长自己的学问与能力,另一个方面能够获得同事对你的好感从而有利于塑造职场成长的良好氛围。
学习不仅仅是校园的事而是终生的事,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嘛!学校里学的那点知识在职场里用的不是特别多而且特别容易过时。要想在职场里游刃有余,必须花更多的时间放在学习上。学习最重要的是学习的意识,有了学习的意识,大家就会发现可以学习的地方无处不在,通过读人与读事来学习照样可以成长。除此以外,我还想强调的是现在社会需要的是T字型人才,就是说不仅仅专业能力过强,更要综合知识全面。因此不仅仅要学专业知识,更要去学与专业相关的知识,从而提高职场的核心竞争力。
看过很多能力强的职场新人,就在这样不断的选择中放弃了自己本应得到的东西,而这种循环和流动带来的就是企业对其认识的不足。于是,坚持留下来者,哪怕他本身也没有什么大能力,但通过时间的累积与系统的学习,最终都成了利益受益者。谭小芳老师认为,职场新人要有规划,并且要利用职业规划对自己的行为进行量化的规避,促使自己少走弯路。当然,跳槽作为一种选择并非有错,只要坚持住方向和对自己的自信联系在一起,并呈规划性,相信每一次跳槽都会成为其身价累积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