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IAU)于1919年7月在布鲁塞尔成立,是国科联(ICSU)的25个科学联合会成员之一。作为世界各国天文学术团体联合组成的非政府性学术组织,其宗旨是组织国际学术交流,推动国际协作,促进天文学的发展。联合会设执行委员会,有主席一人,副主席六人,秘书长一人,助理秘书长一人。下设专业组若干个。该组织现有国家会员70个,个人会员10077人,主要是来自世界各国的具备博士学历以上的天文科学家及青年天文学者。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每三年举办一次,是国际天文界最重要的学术和工作会议,被称为天文界的奥林匹克。
中国天文学会于1935年加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2006年8月,在捷克首都布拉格召开的第26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上,中国天文学会为中国首次成功赢得了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的主办权,确定2012年8月20-31日,在北京召开第28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在今天闭幕的本次大会上,全球各国2000多名天文学家齐聚北京,交流最新研究成果、前沿热点与发展趋势。此次会议的内容涉及天文各分支学科和相关的交叉学科,会期共12天。除全体大会外,还举行了8个大型专题学术讨论会,25个小型联合研讨会,以及4个大型邀请报告。会议期间还进行了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组织机构的换届选举等工作。
人物简介:

刘晓为,男,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天文学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科维理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所代理所长。1965年出生于云南省丽江县,1986年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天体物理专业毕业,获理学学士学位。同年入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现为国家天文台)攻读博士学位。1989年赴德国墨尼黑欧洲南半球天文台学习,1992年完成博士学位论文回国,获北京天文台理学博士学位。1993年赴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物理天文系做博士后,从事光致电离气体星云方面的研究。1999年成为该系高级研究员(Senior Research Fellow),同年获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海外、香港青年学者合作研究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B类资助项目)〗资助。2000年受聘北京大学天文学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2004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A类资助项目)资助。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大视场天文学,天体光谱学,银河系考古学及近场宇宙学,星际介质,天体物理中的原子、分子物理过程以及辐射机制。目前刘晓为教授正领导国家2009年竣工的重大科学工程——郭守敬望远镜(LAMOST)反银心方向大型光谱巡天计划。该计划将获取数百万银河系恒星的光谱,为研究银河系的结构及其动力学和化学演化提供重要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