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胜利第一中学分别获得北京大学“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和清华大学“领军计划”推荐资格,是全省7所、全国152所同时具备北大和清华双推荐资格的学校之一。
胜利教育管理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党委副书记杨志高坦言,这是中心坚持走内涵发展特色创新之路取得成效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中心以“内涵发展,特色创新”为工作基调,通过深化教育均衡发展、推进素质教育、开展品牌建设等工作,进一步打响了“全国有名气,全省有位次”的胜利教育品牌。
注重教育均衡发展
8月底,中心从19所义务教育段学校选拔出20名优秀教师,纷纷离开原来的学校奔赴新的岗位,到10所远离市区的油田外围学校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
杨志高告诉记者,这是中心持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着力推进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
为此,近两年来,中心研究制订了《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支教暂行规定》《区域内教师交流暂行规定》,建立了名教师、名校长支教和区域内教师交流机制,明确了“支教”和“结对交流”任务,实施了“区域教研”制度和薄弱学科的跟踪指导制度,组织开展了“手拉手结对子”帮扶及优秀教师“送课到校”等活动。
中心还启动实施了区域名校带动战略,制订了“义务教育集团化发展的实施意见”和“集团学校考核评价方法”,并率先在实验小学与青山小学、胜利二小与胜华小学、科技小学和集输小学等6所小学开展试点,让他们分别结成联盟,组建起三个教育集团学校。
此外,他们还积极推进仙河教育骨干示范区建设,共同与油田主营单位召开联席会议,探索解决办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使得区域教育总体呈现稳步提升的良好发展态势。
强力推进素质教育
在国际机器人公开赛中,胜利教育代表队与美国、英国等40多个国家的64支队伍同台竞技,进入世界16强。在全国信息学竞赛中,中心24年保持山东省团体总分第一名……
2011年,东营市对义务教育学校素质教育实施水平进行了综合督导评估,其中,总评前10名的学校中心占了7所。“可以说,这一系列的成绩,是我们狠抓素质教育取得的结果。”基础教育科科长郭秀燕说。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中心按照“从入口看出口,从起点看变化,实现学生发展增量保值”的总体要求,在全市率先实施“发展性增量评价”,形成了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学生发展评价机制、教师评价机制和学校发展评价机制。
工作中,他们将课堂教学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修订完善了《教学常规》,制定了包括“加强教学提高质量的21条指导意见”等若干配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实行了“推门听课”“同课异构”等新举措,严把课堂教学质量关,向45分钟要质量,收到了良好效果。
同时,中心还对课程设置、课时计划、学生作业量、作息时间、考试评价、教辅资料等方面做了“刚性规定”,切实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促进了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叫响胜利教育品牌
今年2月份,中心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评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成为东营市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单位。
7月中旬,中心组织胜利小学语文高级研修班的百名骨干教师,赴上海参加全国“新经典论坛”,老师们的出色表现,得到了与会人员的一致肯定和连连赞赏。不仅如此,如今,胜利教育品牌越来越被省内外众多的教育工作者所熟知。
如胜利四小的“幸福教育”,在国内外引起广泛反响。胜利四中的“自主学习型”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成为全市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教学创新的排头兵。胜利59中的“学案教学改革”得到中央教科所专家的好评。胜利二小的生活教育、胜利六中的“精思教育体系”、胜利五十五中的“八环节”教学模式等,在省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为了进一步创新课题,中心制定了“教师工作量标准”和“绩效工资考核实施办法”,开展了学校内部人事制度改革试点,实行了教师公开竞争上岗,激活了用人机制,增强了办学活力。据不完全统计,中心学校和机关共有创新发展项目60多个,征集到校长优秀创新发展案例38个。(杨辉 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