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注册账号需要审核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品牌建设

《大男当婚》:做个健康工作狂!

编辑:中国教育品牌网  发布时间:2012/10/19 5:53:27 

 

 

前言:

《华尔街日报》上一篇文章引用了法国里昂商学院的一份研究报告说,工作狂的界定因素包括对工作的投入程度、被强迫工作的感觉以及工作所带来的快感,实际上从这个层面来说是积极的。参与这项研究的管理学教授耶胡迪·巴鲁认为,只要工作的欲望是自发产生的,它就可以引发出个人的成就感,也能让公司受益。

只要不是“被工作狂”,工作狂们的生活和工作到底有没有平衡?—其实你并不知道。就算你有一位工作狂朋友,很多情况下你也只能凭借对他的了解以及你自己的立场得出“他没有生活只有工作”的结论,但至于平不平衡的问题,那还真只有当事人自己心里清楚。平衡感是和对这样事物的期望与体验有关。很可能在你的定义中他是没有生活,但他的幸福感,或者包括他家人的幸福感,并没有比你的少。

宋佳在《大男当婚》中饰演医学博士赵凯,是个只有工作没有生活的女工作狂。赵凯从大学毕业后就拼命工作,8年来没有谈过恋爱。因为一次医疗事故,受到打击的赵凯决意将重心转战婚姻战场,并与徐峥饰演的曹小强谈起了恋爱。

但是这个8年没有谈过恋爱,自称真不知道恋爱如何谈起的赵凯着实让观众乐了——她约会时看电影会手心冒汗、谈恋爱要做表格计划、恋人之间该做什么要从网上查找……赵凯将“恋爱”这件事情当成一场需要认真对待的“手术”,紧张专注,这一系列古怪和搞笑的行为让人觉得目瞪口呆却也忍俊不禁。宋佳饰演的赵凯确实代表了社会上的某一群体——只有工作没有生活的独身主义者,久而久之成为了人们眼中的“剩女”。但这类人群并不认为这种只有工作没有生活的日子很难过,反而很享受工作带给自己的乐趣和成就感。

在赵凯这个角色身上,宋佳也能找到两人的共同点——工作狂。一年365天她有360天在剧组,因为确实热爱表演,而大家充满激情地去做这件事情,宋佳觉得特别有意义。一个剧一个剧这么拍着,也不觉得烦。好多人问她累么?她说自己真没觉得,如果觉得累她就不拍了。因为投入、因为喜欢,所以她特别享受,每天都觉得生活充满了阳光。熟悉宋佳的圈内人都评价:宋佳是个戏比天大的人!而老百姓也爱看她的戏,“她演的特带劲!有个性!美翻了!”

2012年迄今为止,宋佳拍完了电影《萧红》、电视剧《芬芳岁月》、《小儿难养》,现在又投入到电视剧《七年》的拍摄,玩命拍戏的宋佳一直以来的努力在今年也获得了成效——成为中国电视白玉兰、金鹰奖“双料”视后,宋佳感谢评委们给予她这样极大的鼓励,而她也不会忘记恩师寄语:演戏要对得起观众。正在热播的《大男当婚》与即将播出的《圣天门口》中,我们会看到宋佳不负众望的绝技表现。

说工作狂就是心理变态也不为过,科学依据在此:“工作瘾”也称工作成瘾综合症,工作狂成瘾症(SBTHK),学名叫做病理性强迫工作(SBYYX)。我们一般叫做“工作成瘾综合征”,目前已经把它作为一种正式界定的疾病纳入到诊断体系当中去。最早是由叫兽.羊(SBY)在1997年所定立的理论化病态并且正式承认其研究价值。可以说,它是对工作的一种过度依赖,表现为对现实生活失去兴趣;工作时间超过一般的限度,以此来获得心理满足。当工作依恋失控,对人产生负面影响的时候,我们就把它当作心理上的一种障碍来看待。

著名企管专家谭小芳老师(官网www.tanxiaofang.com)认为,工作成瘾属于一种精神障碍疾病,甚至可以说,也像毒瘾。人体内有一个“奖励系统”,这个系统的物质基础叫“脑啡肽”,又被称为“脑内吗啡”,是一种神经递质,在短时间内令人高度兴奋。毒品就是通过这个系统提高人体“脑啡肽”的分泌,破坏人体平衡系统。工作也是通过消耗“脑啡肽”,扰乱平衡系统,造成白领不断寻找提高体内“脑啡肽”的成分,以至成瘾,形成迷恋工作的现象。

在日本,哪个男人如果下班后早早回家,会被老婆瞧不起。因为这意味着两种可能:一是老公不够敬业、不够勤奋;二是在单位里无足轻重、领导没有事情给他做,是个“闲人”。而无论属哪种情况,都将直接影响家庭的收入与生活质量,为老婆大人所不喜。是故,日本的男人为了塑造勤勉的形象,宁可下班后在酒吧泡至半夜才回家,也不愿被人视作是个一下班就无事可做的窝囊废。

有这样律夫极严的老婆,日本人焉得不勤奋?谭小芳老师(预定经理人高效管理培训,请联系13938256450)了解到,据日本经济产业省的外围团体“自由时间设计协会”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工作和业余生活的选择中,国民选择工作的“重视工作派”占35.1%,较前一年增加2.9个百分点。其中男性中的"重视工作派"达40%,同比增长4.3个百分点。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工作比业余生活重要,所谓的“重视工作派”呈现多年来未有的增长趋势。

其实不论在西方还是在东方,“工作狂”的人数都在不断增加。在过去的10年中,日本增加了7成,美国的工作狂增加了5成,在我国也增加了至少4成。在最新公布的国内平均薪资排行榜中,MBA继续以71074元的年薪均值位于首位,在国外,他们的收入显然更高。但若你知道了其工作时间,可能会让你对他们能拿这样的高薪感到心里平衡些——现在我国多数单位每周工作时间大约是40小时,而在美国服务于世界一流咨询公司的MBA们每周工作80多小时;服务于顶级金融机构的MBA们每周工作超过100小时。这是什么概念?这相当于没有周末,从星期一到星期日每天工作15个小时!

美国太远了吗?再看看香港的MBA。一群毕业数年后聚会的MBA学生当知道其中一位同学每天晚上九点半可以下班,只有周六要加班,周日可以休息时,齐齐发出羡慕的"哗"声。所以说,MBA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为追逐金钱和成就,不惜付出常人无法忍受的代价的生活态度。而这也正是每一位工作狂共同秉持的生活方式与态度。

谭小芳老师认为,业绩无疑是“工作狂”最好的回报——常有刚踏入职场的年轻人,不愿为工作牺牲哪怕一丁点儿的私人时间,坚拒加班,理由是——下班后的时间是属于我自己的,况且即使我在加班,也未必能被领导看见,那么还争什么表现?对于这种脑子拎不大清的朋友,我们只能对其职场前途表示悲观和寄予同情。

但我并不赞赏单纯为了更多钱去做工作狂。有了钱,你可以买楼,但不可以买到一个家。有了钱,你可以买钟表,但不可以买到时间。有了钱,你可以买一张床,但不可以买到充足的睡眠。有了钱,你可以买书,但不可以买到知识。有了钱,你可以买到医疗服务,但不可以买到健康。有了钱,你可以买到地位,但不可以买到尊重。有了钱,你可以买到一切有价格标签的物品,但是你不一定能买到快乐。我们赚钱是为了快乐幸福的生活,但如果赚钱的过程是不愉快的,甚至给家庭和自己带来了痛苦,那么,你一定要意识到,你对金钱的追求是过度了。

不过,现在再劝人们去做工作狂(Workaholic),已经变得不合时宜。相反,崇尚享乐主义、追求轻松生活,却是很受欢迎的话题。称赞别人“你很懂享受”,比说“你工作很拼命”,更能让对方听了心花怒放。一些时尚类杂志似乎也更愿意淳淳劝导人们“你太累啦,你该歇歇啦”,而且乐于靠着介绍高尔夫、豪华游轮等各种“泊来品”的休闲方式来回避他们对教化大众所担负的职责。这种缺乏反省的享乐倾向,令人担忧地塑造了一批又一批过于懒散、叛逆、缺乏敬业精神的“Lazy一族”。测试完了,我们再讲一个故事吧——

故事是说:一位海滨游客看见一个渔翁在海边闲散而卧,便问他为何不出海捕鱼。渔翁反问为什么要出海捕鱼,游客说可以卖鱼赚钱。渔翁问赚钱来干什么,游客说可以买更大的渔网更好的渔船。渔翁问买来干什么,游客说可以捕更多的鱼卖更多的钱。渔翁问要更多的钱干什么,游客说那样就可以不干活了。渔翁问不干活了干什么,游客说就可以永远在海边休闲了。口令绕到这里,渔翁最经典的一句话就出来了——我现在不是在休闲了!我们可以把游客换成工作狂,把渔翁换成Lazy一族。工作狂是历经千辛万苦之后再休闲,后者的主张则是现在开始就休闲。两种不同的观点,代表了处世哲学截然有别的两种人,而这两种人的在国内的地域分布也颇耐寻味。

笔者告诉你一个诀窍:从人们看电视的时间多少、快餐店的多少、步行速度的快慢、作息时间的不同以及其它指标里,可以分辨一个城市面对现在和未来的态度是忙碌抑或是懒散,并了解这是一个“海滨游客”闹猛扎堆的地方,还是“渔翁”密集汇总之地。

“Lazy一族”反对工作狂的理由很简单:不健康。“工作狂”之所以被认为是一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因为其吃饭没有准点、睡觉更没规律、熬夜是家常便饭。但现在的心理学专家却提出了不同的见解:“最重要的是个人对工作的态度。对工作不满的情绪自然有损健康,而对工作的满足感则对健康有利。”

谭小芳老师了解到,如今已有不少企业提倡“工作就是娱乐”,这是非常聪明的做法。因为雇员如能在工作中找到乐趣,发现乐趣,这种源自工作、又能推动工作的愉悦感,就能提供源源不断的工作激情和动力,帮助他们达到心态健康的快乐工作新境界。而这,也正是工作的最高境界!文/交广企业管理咨询公司首席专家谭小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