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青]青岛科技大学原名山东化工学院、青岛化工学院,始建于1950年,1998年以前是国家化学工业部直属高校。1998年,化学工业部撤销,学校因此由化工部院校划归为山东省管理,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山东省管理为主的体制。目前是山东省重点建设的大学,有全日制在校生22000人,有7个博士点, 49个硕士点,56个本科专业。学校占地2500亩,有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2个省级重点学科和实验室,5个山东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应该说,学校从行业到地方,面临着一个新的转变。失去了原有的依托,原来的一些优势也不复存在。学校党委认识到,在这种情况下必须主动谋变,自力更生,尽快完成一个从部署院校到地方院校的转变。学校很快确定了新的发展思路,就是要保持特色,融入地方,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我们认为,地方高校要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就要传承和培养自己的特色,在高等教育激烈的竞争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在学校多年的发展中,我们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在国际化人才培养上、在科研强校上、在以科研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 2007-06-18 15:05:54 ]
[马连湘]学校的首要任务是培养人才。主要包括在三个方面: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不同的高等学校有着不同的定位、不同的自身条件以及不同的服务面向,因而在人才培养上也必然要有自己的个性。学校认识到,作为地方工科院校的人才培养应当贴近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行业需要,以形成人才培养的特色,不能总跟在重点大学后面亦步亦趋。青岛科技大学在特色专业设置、特色课程体系建设和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等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在特色专业设置方面高青谈到:青岛科技大学是国内最早开设橡胶专业的学校,为这一行业培养了大量的人才,被誉为“中国橡胶工业的‘黄埔’”。我国唯一的橡塑材料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就设在我校。几十年的发展中,学校除橡胶专业外,在材料、化工、机械等学科领域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并在国内产生了重要影响。学校首先确保这些已有的学科优势,建立起竞争机制,分级管理,使校内已有的学科和实验室分出层次,重点发展,使更多的优势学科和特色的实验室优先发展,重点建设,重点管理。与此同时,学校还着力打造新的学科群,启动了“青岛科技大学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建设立项”工作,投入专项资金打造新的校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为建设更多的省、市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建设后备队伍;同时设立专项经费以培植新的硕士点和博士点为切入点,采取先期投入和后期奖励相结合的方式,实行项目负责人制,来助推学科建设,以不断提高学科建设的整体水平。积极培育新的特色学科增长点,在校内建设更多的特色学科。
马连湘校长说:近年来,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我校新增加的专业有所增多,那上什么专业呢?我们的思路是以学校的教学资源为基础,积极培养已有的特色专业,同时瞄准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积极发展应用型学科,根据市场需要调整专业设置。为此,我校依托教育部和山东省、青岛市重点学科,学校对部分办学条件好、教学质量高、社会声誉好、发展潜力大的专业进行重点培育,建设品牌专业或特色专业,带动专业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先后建成化学工程与工艺一个省级品牌专业,应用化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两个省级特色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等十个校级品牌与特色专业。同时,新上了一批应用型学科专业,以适应山东省半岛制造业基地和青岛“四大工业基地”的需要。
“六大产业集群”的需求新增了热能与动力工程、油气储运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海洋科学、安全工程、环境工程等专业,适应世界市场的需要。这些专业合乎了需要;同时还新增了金融、物流管理、德语、韩语等文科专业,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一批急需的应用型人才。品牌与特色专业的建设,形成了良好的辐射效应,带动了学校学科专业建设的发展,提升了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整体水平。这些年,我校毕业生就业率之所以在省属高校一直是名列前茅,专业设置合乎社会需要是一个重要原因。 [ 2007-06-18 15:19:03 ]
谈到学生在毕业以后选择报考专业的时候,在辅导学生方面马连湘说:今年的高考刚刚结束,马上就要报志愿了,大部分都是在知道了考分以后再报专业的。我想提两个建议,第一次就是先选专业,这个专业是怎么样的,自己的爱好也是一方面,当然也要考虑自己家庭的需要。同学自己的兴趣是非常关键的,首先要选好专业,自己的爱好与社会现在需要什么专业都是比较重要的因素。第二个建议就是选什么样的学校,学校和专业来说的话,我觉得专业比学校更重要。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特色,不同的学校有自己传统、优势的专业,如果能选到这个学校优势特色的专业是最好的。
在该校特色课程体系上高青谈到:我校提出了“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重创新”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以“优化知识结构、突出工程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注重学科专业特色”为着力点,调整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我们学校很重视课程体系的改革,在多年的实践中创造性地构建了“平台+模块”式的课程体系。我们有四个课平台,这个课程体系由公共课程平台、学科基础课程平台、专业教育课程平台和实践教学平台组成的。那么具体来说,公共课程平台是由公共必修课、公共基础课程、自学辅导课这三个模块组成。
学科基础课程平台由学科基础课程模块组成;专业教育课程平台由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专业选修课三个模块组成;实践教学平台由实验教学和实践环节组成。每一个模块可提供几种选择,如公共基础课程模块包含四门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化学、机械制图。每一门课程按照难易程度又分为四类,分别是高级、较高级、中级、低级。以满足理、工、文等不同专业学生的需要。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学校为个性化的发展提供了选择的空间。为同学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空间,最后达到一个总的学分要求就可以了。
与此同时,我们还突出了本校特色和发挥优势学科的辐射作用,重新调整了必修课和选修课、理论课与实践课、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时和学分比例,将学校最具优势的学科知识列为其他专业的必修课或选修课,创造性地设置了自学辅导课,使课程结构更加科学合理。我们的经济管理学院的学生还要学习化工方面的知识,如在经管类专业课程结构中加入化工课程,以培养与众不同的经管人才。另外,我们在课程设置中特别注意突出工科特色、加大实践教学分量,以切实保证实验课时和实习时间。我们还注重贯彻文理渗透、文理融通的理念,分别为文科、理科学生设置理科、文科必修课目,努力实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