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注册账号需要审核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头条

五大连池市教育局二OO六年工作总结

编辑:58ts  发布时间:2010/7/31 18:50:04 
二OO六年教育工作总结
      2006年,全市教育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指导下,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指导和各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紧紧围绕“深化改革、加快建设、提质增效、服务社会”的教育改革和发展基本思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以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的一系列热点、重点、难点、薄弱点问题为突破口,以办好让人民满意教育为根本,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确保全年教育工作顺利完成,取得了显著成绩,推动了我市教育持续、健康、快速地发展。
 
     一、强化德育工作,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1、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全面落实《中学德育大纲》和《小学德育纲要》,充分利用和整合各种德育资源,使德育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积极探索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模式,开展“三位一体”的教育活动。根据中小学生的各年龄阶段特点和个性差异,通过改革课程设置、教材和教学方法,采取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教学,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增强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针对性。
     2、增强德育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探索教育教学和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相结合的有效机制,建立完善科学的学生思想道德行为综合评价制度,使德育工作与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开展“清明节祭扫”、“五·一”歌咏比赛、“十·一”征文等教育活动,参加义务植树、社会调查、公益活动、勤工俭学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生活、体验生活,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了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和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美德,增强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动性。
     3、增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效性。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通过读书教育和“八荣八耻”教育活动,引导全市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广大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水平,把思想品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使二者有机统一,相辅相成。利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各年级的团队会等,组织开展了国旗下的讲话、“三个远离”、反邪教警示等教育,增强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效性。
    
     二、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1、加强课堂教学管理。以课堂为主阵地,推动课堂教学创新,开展课堂教学达标活动,转变教学观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课改办不断总结经验,推广先进的课堂教学经验,组织了教师课改汇报课,使广大教师开拓了视野,树立了课改新理念,提高了教师的课改意识和教学水平。教师进修学校组织开展了教研员“送教下乡”观摩调研活动,这次活动的开展,使教研员与广大教师有一个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不断总结课改中的成功经验,查找不足,提高了广大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各校通过综合活动课和社会实践课,实行开放式教学,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了学生的能力。通过加强新课程改革的实验、管理和指导工作,更新了教育观念,转变了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方式,创新了教学手段,构建起开放式、立体化的学校教育体系和充满生命活力、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模式,使课改工作向纵深方面发展,促进了基础教育质量不断提高。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教育系统内开展了以做人民满意教师为主题的师德师风教育,大力提高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不断端正教师教学工作态度,强化教师责任意识,规范教师行为,进一步提升了师德水平。加大课改培训工作力度,组织开展了全市小学教师以“三新一德”(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教师师德)为主要内容的全员培训、小学起始年级教师教材培训、幼儿教师培训等,共培训教师1456人次,更新了教师知识,提高了教师的综合能力和业务水平。组织开展了市级骨干校长答辩会,41名校长做了述职和答辩,提高了校长队伍的综合素质。2006年全市共招聘中小学教师25名,针对近两年新招聘的教师较多的情况下,各校通过新老教师的搭配组合,采取培养、培训和学习相结合办法,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促进教师共同发展。在教师节期间,有207名同志被授予“教坛新秀”、“十佳教师”、名优校长、优秀教育工作者及优秀教师等光荣称号,增强了广大教师的荣誉感和使命感,激发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能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争做为人师表、敬业爱生、学生尊敬、家长认可、社会满意的教师。
      3、提升普通高中办学水平。继续扩大高级中学招生规模,2006年高级中学招生800人,使在校生突破了2000人大关,确保了高中教育阶段毛入学率逐年提高。在高级中学扩大办学规模和改善办学条件的同时,坚持走数量扩大与内涵提升并重,扩大规模与优质建设并举的路子,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注重高中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充分发挥教育科研部门研究、指导和服务的功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教学研究工作,扎实推进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2006年高考再创佳绩,有635名学生参加高考,进入一表人数为41名;进入二表以上人数为223名,上线率为34%。文理科共有6人高考成绩跻身于黑河市前十名,有10人列黑河市前20名,特别是有3名体育考生的术科成绩列黑龙江省前3名,均被中国体育名牌大学--北京体育大学录取。
 
     三、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功能明显增强
    1、扩大电大招生规模。电大招生在生源不足的情况下,采取变季节招生为常年招生办法,全年招生230人,电大在校学员达501人。2006年,职教中心顺利通过了省教育厅对电大工作的评估验收,评估组对我市电大近几年来形成独特的办学模式给予肯定,对电大因地制宜地为当地经济建设培养人才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我市职教中心被教育部确定为试点高校网络教育部分公共基础课全国统一考试考点,是在黑河市各市(县)区确定的唯一一个考点。
     2、增加教育服务功能。按照人才市场需求,调整专业结构,做到了学校办学与市场经济需要的接轨,培养社会急需人才。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力度,积极开展订单式培训,使劳动力转移培训有了就业保障。全年培训农村劳动力3000人,培训后转移就业2600人;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400余人,通过培训再就业率达90%;订单式培训800人,就业率达95%;另外,开展了扶贫开发培训劳动力1000人。在农村初中开展了职业教育技术培训,创建农村综合初中3所,对未升入上级学校的初中毕业生和初中辍学生进行技能培训,开设了电焊、汽修、电子等专业,全年共培训学生380人,为农村新增劳动力就业奠定了基础。
     3、职教高考成绩显著。学校认真抓高考辅导工作,强化教学管理,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校连续六年职教高考成绩居黑河市第一名。由于学校的突出业绩,2006年,职教中心被共青团中央、农业部、教育部、科技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务院扶贫办、民进中央等七部委授予全国农村青年转移就业先进单位称号。

[1] [2] [3]  下一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