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孩子能进一所好学校,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上演“孟母三迁”的故事,从好小学到好初中,从好初中再到重点高中……为了让孩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家长追着“好学校”,赶起了“学区房潮”。可买了学区房就一定能上好学校吗?近日,记者调查发现,因为购买“学区房”而引发的问题不在少数,有些学生家长为此烦心不已。
追着孩子学校“搬家”
王女士今年38岁,在普兰店一中日合资企业任主管,现居住在西山水库附近。她说,她已经搬了两次家了。6年前,她和丈夫租住在机场附近,儿子出生后,他们便在泡崖买了房子。为了让孩子上个好小学,两年前,他们才在西山水库又买了房子。王女士说,每次搬家都让她如临大敌,“装修,买东西,打包整理,这几年搬家都搬磕了……”但为了儿子,她觉得做这一切都值得。“我希望孩子将来能考上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也许将来我们还考虑在那附近买一套房子。”王女士说,这样,她可以更好地照顾孩子。
一个小区分属于俩学区
中山公园街道民兴花园社区专干张玮说,2009年,社区曾经调解过一次关于买卖学区房的家庭矛盾。买主是一对40多岁的夫妇,现在在上海开餐馆,孩子由姥姥、姥爷带。他们通过中介买了一套学区房,打听邻居房子是属于大连市第七十九中学学区的。可买到手后才发现,那个房子的学区应该是大连市第二十一中学。
于是双方便就此争吵起来,买方觉得上当了,称卖方欺骗他们,并没有据实相告。卖房的是一对老夫妇,他们打算把房子卖掉跟随儿子到美国定居。“老人并不是存心欺骗,因为学区划分非常难,没承想一个小区前后楼竟然不是一个学区,连中介当时都弄混了。”张玮说,后来,社区把辖区律师请来,帮助中介、买卖双方商谈,中介决定收购那套房,这才解决了此事。
旧房主不迁户口,孩子上学难
家住周水子街道周强社区的马先生最近正为孩子上学户口发愁,2009年4月份,他花了20多万在香周路买了一套学区房,2009年11月末,他想让孩子转到学区内一小学上学,到派出所落户口时才被告知,因为原房主现在还“蹲在”他家户口上,他无法落户。于是他找到了原房主商量,没想到原房主为了孩子上学说什么也不想迁走户口。他了解到,原房主的孩子和他儿子在同一小学,年级比他家孩子还低一年级。在马先生一再恳请下,学校暂时收留了他的孩子,但学校一再催促马先生把家里的户口本和房产证都拿来。更让马先生担心的是,户口落不下,将来孩子上初中都是问题。
专家
“好学校”不等于好成绩
“在所谓的‘名校’读书,并不是一定就会有好成绩。”大连东北路小学一位资深教师表示,家长其实没有必要盲目迷信“学区房”,无论在哪所学校,孩子的成绩都有好一些的,有稍微一般一点的,学校整体水平较高固然能对学生素质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但学生在校的时间毕竟有限,塑造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意识,需要家庭教育、孩子自身、师资水平等多种因素的综合效应。并且,现在都提倡教育均衡化发展,各个学校在硬件设施方面都没有太大差别。
各方说法
教育局
记者就此事咨询大连市教育局,一名工作人员表示,按规定,学生入学必须提供房产证和户口本,既然原房主已经把房子卖了,那么“赖着”户口也是没有用的。
派出所
周水子派出所一名工作人员表示:按照规定,一个地址上只能落一个户口,至于落谁的户口,只能是原房主、买主双方协商,派出所没有强制执行的权力。
律师
辽宁槐城律师事务所的刘甲明律师支招:如果确是学区房,买、卖双方可以在购房合同中特别约定一个附条件的条款:如只有出卖人将依附于该房屋的户籍迁移完毕,双方签订的买卖协议才生效、或者才开始正式履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