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18—22日,七台河市教育考察团一行11人,在孙文学副局长的带领下,赴北京、天津参加了由中国教育发展服务中心组织的著名中小学特色教育观摩考察活动,学习考察团先后实地考察了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北京四中、北京史家小学、北京小学、南开翔宇学校小学部、天津市育婴里小学6所学校;听取了5位专家型校长的办学特色报告;听取了6节优质课;考察团还利用晚上休息时间及时进行了学习交流;回来后每位校长都在本校向全校教职工做了考察汇报。可以说,这次京津考察的名校办学水平之高,校长们报告之精彩,我们的收获之大都是空前的。下面就这次考察活动的所见所闻谈几点感受和思考。 一、名校长们的精彩报告开人心窍,既是启发又是享受 (一)苏君阳---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教授。他所做的《校长观念与学校管理》的报告开启了校长们对学校管理的高端认识。我们现在大多数校长处在“器之管理”阶段,这一阶段主要表现在:经验管理、程序管理和方式管理上。我们要向“道之管理”阶段提升,这一阶段主要表现在:观念管理、思想管理和价值管理上。因此,一个成功的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苏教授报告的中心思想是“观念是学校管理的灵魂”。 (二)王建宗---北京第十四中学校长,一个智慧的校长。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学术主任,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兼职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兼职教授,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兼职教授,到目前任职5所学校校长,30年的校长生涯。他所做的《办学文化生态中的理念文化》的报告处处闪耀着一个智慧校长的光芒。他鲜明的办学经验是:办学就是办文化。他指出没有“没有文化的学校”,但有文化品质不佳,文化存在缺陷的学校;一般学校抓规范,特色学校抓项目,品牌学校抓文化;校长办学,要把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树立学校的文化品牌,列入责任之首。那么,校长该如何抓文化建设: 1.抓“魂文化、法文化、形文化”三个层面的文化。一是精神理念文化(魂文化);二是课程道德文化(法文化);三是校舍设施文化(形文化)。魂文化是根本,法文化是保证,形文化是条件。学校文化建设要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形。 2.抓办学理念的确立。办学理念是学校发展的生命力。正确的教育思想和先进的办学理念对校外是一面旗帜,对校内是一个纲领;对历史是一个总结,对未来是一个目标。如:“学术自由,兼容并包”—北大人的追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清华校训;北京师范大学的“学为人师,行为示范”;哈佛大学的“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与真理为友”;西点军校——“这里没有任何借口”;纽约一所小学的校训“不让一个孩子掉队”。他们都昭示了每所学校独特的思想个性。 3.用最明了的理念做最高效的工作。要在行政、业务、修养三方面形成自己的准则与标准。行政工作讲规范,业务工作讲规律;职业讲世范,专业讲钻研,事业讲奉献;工作既要求做多,更要求做好; 要做用脑子工作的践行者;用一半时间去行动,还要用一半时间去思考;工作要对内埋头,对外抬头;与上级有关部门的沟通与交流不能是经常的,但却是最重要的。宏观精理念、中观明思路、微观显睿智。 4.要带出队伍的精气神。精神文化建设不是盲目攀高,无端浪漫,而是理想、务实、切合学校发展的具体的运筹与操作。校长的作为表现在抓班子、带队伍上;个体精神:敬业、爱生、钻研、创造—赋予工作以意义的人更幸福;团队精神:协作、奉献、互助、共融—大家不同,大家都好;社会精神:爱国、爱人类、爱自然—爱满天下。 (三)李烈---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校长,一个有教育家称号的校长。中学高级教师,小学数学特级教师。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教育部教育干部、教师培训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兼职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兼职教授。她所做的《建设学习型组织,促进教师主动发展》的报告让人大彻大悟。她说:我做校长,不是要“管”教师,而是要为教师成长服务,要帮助每一位教师找到工作的快乐!因为没有教师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教育质量的提高;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那么,她是怎么做的。 1.提出了“双主体育人”的办学思路。即“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主体”。两个主体通过自育,互育,协调互动,共同发展。教师工作:不仅是职业,也不仅是事业,更是生命的历程;不仅是付出,不仅是奉献,同时也是在获取:获取自身的成长,获取成功的愉悦,获取生命的价值,获取人生的快乐。 2.提出了实施“双主体育人”的四个途径。即“以爱育爱”(《水知道》)、“以学论教”(先学后教)、“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从而达到“成为最好的自我”的理念。 3.打造出了九个学校文化。“教师文化”( 形象、学习、合作)、“学生文化”( 美、学、玩、做)、“家长文化”( 权利、责任、成长)、“管理文化”( 垂范、授权、激励、沟通)、“制度文化”(共识、自律、崇善、动态)、“党员文化”( 旗帜、奉献、正气、引领)、“校园文化”(关爱、和谐、精致)“、课程文化”( 个性、超越、未来)、“课堂文化”( 生本、对话、求真、累加)。构建了一个超越制度的管理模式,为教师成长搭建了“美丽、智慧、快乐”的良好环境氛围。 4.提出了校长的自我修炼。要有亲和力,有较好的沟通技能(扬人之长,念人之功,谅人之难,帮人之过);校长要有好心态(让自己的天空常蓝,让别人的内心温暖);校长要勇敢(使正气成为学校文化主流):校长要舍得(舍得机会、权利、荣誉,面对成绩时,“分享”而非“独享”);校长要有一点耐心(教育有自身规律,需时间验证,不能急功近利);校长要有好形象(正直、敬业、尊重、信任、欣赏、包容、自责…… 大气);校长要有一个好习惯(学习:广读书、交高人、善反思、重实践)。对校长而言,管理的过程就是做人的过程,是一个自我修炼的过程。 (四)卓立---北京史家小学校长,一个享誉世界的知名校长。他从教47年,在史家小学做校长44年。他是首届全国十大明星校长、中学高级教师、北京市特级教师。北京市德育先进工作者、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兼职教授、北京市对外友好协会理事、北京市联合国教科文俱乐部协会理事、担任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分会副秘书长、中国教育学会基础道德教育委员会常务理事等职务。他所作的《校长素质与学校品牌建设》的报告令人听得如痴如醉。他40多年的办学经验是:沿着正确的办学思路前进。他提出了: 1.“一切为了孩子,一切为了明天”的指导思想( 绿色校园:30%绿地、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中水处理系统;科技校园:后现代主义建筑、数字校园;艺术校园;和谐校园)的办学指导思想。 2.“和谐教育”的办学特色。1991年提出。 3.“三全三爱三服务”的办学宗旨( 三全: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对学生全方位负责;三爱:爱事业,爱学校,爱学生;三服务:为学生服务,为家长服务,为社会服务的办学宗旨)。 (五)吴国通---北京小学校长,一个用教育家视角办学的校长。全国名星校长,全国德育先进工作者,北京市宣武区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北师大管理学院兼职教授,国务院学位办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他所做的《教育家办学与现代学校管理》的报告,让人享受到了一次教育家办学的盛宴。强调: 1.基础教育要回归基础(本质特征)。小学是培养习惯(蒙童养正),中学是磨炼意志(少年养志),大学是铸就责任(成年养德)。基础教育是积累习惯的教育。学习习惯——听讲、提问、阅读、积累;生活习惯——饮食、睡眠、健身、卫生;行为习惯——自尊、自强、合作、友善。 2. 管理即服务的核心任务。校长永远不变的身份是教师;搭台铺路是校长的核心任务;教师发展是学校的最大财富;学生基础扎实是学校的最大荣誉。 3. 突出了“四自教育”思想。即“生活自理、学习自主、行为自尊,健康自强。 二、名校的办学特色鲜明,全面育人的办学经验值得借鉴 (一)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是一所全面实施“双主体育人”的精品学校。是北京市重点小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俱乐部成员校。北京第二实验小成立于1909年,现有三个校区,7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 3200多人。名师中有学校第四任校长,陶淑范被国家命名为“人民教育家”的;有从教六十多年,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市妇联副主任霍懋征;现任校长李烈,全国著名数学特级教师、中国当代教育家之一、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全国劳动模范。学子中有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清华大学副校长张维、社会活动家王光美、哈佛大学教授张光直、有程思危、薄熙来等各级党政领导干部,以及奥斯卡最佳音乐奖获得者、作曲家苏聪等等。学校创造性的提出了“双主体育人”的办学思想,采取“以爱育爱”、“以学论教”全方位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为师生的健康发展营造宽松、和谐、充满爱意的氛围。现任校长李烈提出的以“以爱育爱”为主旋律的“双主体育人”教育思想既强调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主体,也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通过两个主体在不同层面良性互动和家长、社会的参与以及一系列有效方法,促进师生互育共进。在这一思想的引领下,学校全面启动了以“爱”为核心的学校文化构建工程,各项工作迈上新的台阶,为全国的教育改革提供了鲜活的教育理念和宝贵的经验。 (二)北京史家小学是全国最早提出“和谐教育”的素质教育模范学校。全国著名小学,北京市奥运示范校,北京市受重奖的三所学校之一,教育部命名的“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北京市办有特色先进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俱乐部成员校。是一个令巴西副总统感动的落泪的学校。学校成立于1939年,全校共两个校区,66班,2977名学生,218名教职工。学校1979年在全国率先装备了计算机教室,开设了计算机课。1999年在每个教室安装了计算机、液晶投影机和实物展示平台。学校在七十年代末就成立了校园红领巾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和北京电视台及中国教育报对该校红领巾电视台都做过专题报道。由于学校地面空间有限,学校设计了立体化体育场地,在综合楼楼顶建成楼顶塑胶操场,原地面操场建成塑胶运动场,操场底下修建了地下体育馆,地下停车场。体育馆内设台球厅、乒乓球厅、舞蹈厅、游泳池、健身房等。可以说,是一所世界一流的小学。 “和谐教育”是其办学的主要特色(1991年提出)。学校提出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和谐的教育氛围中愉快地学习,在和谐的兴趣氛围中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接受教育、健康成长。 (三)北京小学是一所以“四自教育”为鲜明特色的寄宿制学校。全国著名小学、首都窗口学校、北京市基础教育的代表,学校被评为首都文明单位、北京市科研示范校、全国基础教育课改先进校。学校始建于1949年,学校现有两个校区,45个教学班,其中住宿班31个,走读班14个,学生1732名,教职工154名。学校游泳馆、体操馆、天文馆、阅览大厅、电视演播厅、阶梯教室、礼堂、器乐排练厅等为孩子开展丰富多采的活动创设了条件。学校依托寄宿制特点,针对当代独生子女的发展需求,突出了“生活自理、学习自主、行为自尊,健康自强”的“四自教育,使学生在科学化、规律化的教养下,精神饱满,茁壮成长。 (四)天津市南开翔宇学校是依托于南开中学的全日制寄宿优质学校。是南开中学教育集团的重要成员,学校秉承南开学校的优良传统,发扬南开人办学的精神,不断创新发展。一跃成为全市闻名的高品位、有特色、有名望的优质民办小学。 (五)天津市育婴里小学—天津市级品牌学校。全国奥林匹克示范校,天津素质教育示范校、艺术教育特色校,学校坚持“以人为本,以情育情”的办学理念,以最大限度挖掘人的潜能为出发点,让每位教师都能自发、愉悦地工作、发展;让每个学生都能快乐、主动地学习、成长。 三、京津名校办学经验给我们的启示 一是要有一个潜心研究教育、懂教育、爱教育的专家校长做学校的领路人;二是学校要发展必须要办出特色,形成品牌,坚定不移地实施素质教育;三是基础教育发展必须要加大投入,完善设施,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保障;四是校长的办学思想要适度超前,要有敢为天下先的意识;五是要给校长办学兴教的自主权,要支持校长学习深造。 四、推动我市教育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考察学习回来后,如何进一步加快我市小学教育的发展,推动我市小学教育再上一个大台阶,我有如下思考和建议。 (一)对照先进,我们觉得市直属小学快速发展的条件基本具备。 近年来,我市教育发展速度加快,尤其直属学校投入加大,条件改善,直属学校中大多数都是省一类学校。再加上连续几年的外出考察,校长们吸收了许多先进的办学经验,校长队伍的教育思想逐步改变。校长们想干一番事业的心情较为迫切,都想在自己的岗位上,兴一方教育,育一批人才。因此,我们正处在一种思变的关键期,也正是这个时候,先进地区的教育让我们的校长豁然开朗,许多校长深情地说,我们迷茫的问题通过考察找到了答案。回去后一定和广大教师好好研究校情,把学校办好。建议各级政府继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办学条件。较京津先进地区的办学,我们还处于低层次、低水平办学状态,我们要做的事还很多。 (二)对学校自身的办学特色定位不准是我们的共性,建议剖析自己,明确方向。随着办学条件的逐步改善,教育思想的转变,校长们在为自己学校的发展谋篇布局,寻找突破。但特色不鲜明,定位不准确,再加上学校内涵积淀不深,所以深刻剖析自己,好好为学校会诊,找出学校发展的症结,才是当务之急。 (三)对校园文化理解不深,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建议重新梳理,形成品位。当前,许多学校把在走廊里,教室里,校园的操场挂几个条幅、写几行字、张贴几张宣传画,甚至把校训、理念、教风、学风、校风等整理出来贴在墙上就算是校园文化,这是极其片面的理解。校园文化有外在的,有内在的,有显性的,有隐性的,有历史的,有当前的,有借鉴的,有自身的。它是被几代师生认同,经久不衰,写在学校的墙上,印在师生的脑子里的永不磨灭的校魂。建议我们的校长对照先进地区学校校园文化形成的背景,好好梳理谋划自己的校园文化内涵,因为它会像无声的语言一样,激励和教育每一位师生自强不息。 (四)校长们要加强学习和研究,尤其要针对学校自身特点加强有针对性的学习研究,使自己成为教育专家。我们的有效学习显得苍白,这里说的有效学习是针对学校存在的不足和发展方向而采取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我们看到的校长,他们都有课题,而研究的课题恰恰就是学校要攻克的难关,是学校办学特色的理论支撑。他们有自己的名师工作室,学校所形成的特色、校园文化的解读、教育思想阐释都是这些专家型校长们智慧结晶。我们的校长需要在这方面的学习上下一番苦功。 每一次学习考察都有一次提升和收获,相信我们的校长们一定会不辱使命,不负重托,会切实把我市的教育办得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