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内已经出现了众多发展较好的民办高校,在师生及家长当中有一定的知名度,但同时也不能排除少数民办高校条件简陋,宣传不实,收费不合理,对学生不负责的情况。面对日前众多民办高校在招生季节高涨的自我宣传攻势,处于信息劣势的家长和学生们往往有些无所适从。立信AIA教育专家建言:从适合学生自身发展要求出发,有“五大指标”可以帮助家长和学生考核民办高校的质量,以避免盲目择校。
学校有无校产
学校有无校园
民办高校的第二阶段是学校有校产,但尚没有校园,或者有校园也很小。此时,学校有了属于自己的教室,教师除聘用的外也有了自己的师资队伍,学生的规模达到了几千人,学校的教学条件有了明显改善,教学质量也相应提高。但没有自己的校园,怎么看也不像人们想像中的大学。
学校有无科研力量
民办高校的第三阶段是学校有了大校园,但没有大师。此时学校的教学设施相当完备,食宿条件已达到或接近普通公办高校标准,有几十甚至上百名专职教师,但因师资队伍的健全非朝夕之事,老师虽众,尚无大师。虽有学生近万甚至上万人,但没有大师级人物,学校科研尚处于起步阶段。现在,我国民办高校普遍没有达到科研阶段。
学校宣传是否客观真实
民办高校生长、生存于公办高校林立的环境中,国家起初虽没有明确的政策,但适应了普通人接受高等教育的强烈市场需求,发展迅猛。没有国家的财力支持,生源成为众多民办高校的立身之本。其真实与否,在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审查之外,家长和学生的亲人等可以到校一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