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报名人数和去年基本持平的情况下,为什么今年的录取率会比去年提高近8个百分点?带着这个疑问,记者采访了自治区招办主任孙红新。
学子受益教育援疆
孙红新说,今年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后,内地有关省市、高校从全局出发,高度重视教育援疆工作政策落实,大力支持我区高校招生工作,克服各种困难,调整计划投向,千方百计增加计划吸纳我区考生。
自治区招生办公室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在疆招生普通高校共计1289所,投放各类招生计划111580人,是近年来来疆招生院校最多、投放招生计划最多的一年。
孙红新介绍,教育部在录取期间积极协调内地省市、高校支持、帮助新疆进行高校招生工作。在教育部的积极协调支持下,协作计划较去年增加3000人;部分院校在认真落实在疆招生公布计划基础上,根据我区良好生源情况顺次追加计划,同时还有部分院校积极响应教育部号召,按照增加2%计划的要求顺次录取高分考生。
内地对口援疆省市多渠道增加计划招收受援地区考生,使得内地院校今年在疆招生计划在往年的基础上有了相当大幅度的增长。这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我区广大考生到内地知名院校接受优质教育的渴求,这是内地教育援疆的具体行动和重要表现,也为我区今年高校招生规模创新高提供了有力保障。
招生优惠政策有效落实
在考生得益于教育援疆的同时,为使更多孩子能够进入高等学府深造,我区实行的多项招生优惠政策锦上添花。
孙红新说,今年自治区继续坚持“民考汉”考生既可填报汉语言计划,也可填报“民考汉”计划的政策。这给“民考汉”考生提供了更大的选择空间,今年共有975名“民考汉”考生被汉语言计划院校录取。
自治区在对少数民族人才的培养上不遗余力,对优秀学生、“民考汉”及“汉考民”等考生实行照顾,并专门划出区内院校招生计划,照顾录取南疆三地州考生782名。
孙红新告诉记者,自治区对领取《独生子女光荣证》和《计划生育光荣证》的农牧民家庭子女报考区内院校加10分投档,并做好区内外免费师范、“乡村医师”“全科医师”“少数民族语言高层次专门人才特培计划”、南疆四地州农村中小学“双语教师特培计划”和“自治区重点产业紧缺人才专业建设计划”招生工作,今年共录取相关考生10097人。
招办发挥桥梁作用
近年来,我区考生报考志愿越来越理性、务实,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报考内地高校特别是扎堆填报北京、上海、天津、南京高校的现象仍然十分突出,这也造成了近年本科批次录取后期,仍有一些高分考生由于考生本人志愿填报等原因处于落榜状态。
“满足考生对内地优质高等教育的渴求,缓解高校招生工作压力,努力解决高考志愿‘撞车’高分考生的升学问题,一直是新疆招生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孙红新说。
今年高考招生录取期间,自治区党委、政府及招生委员会、教育厅领导亲自联系协调,请求教育部给予我区政策倾斜,协调部属院校、省属院校追加计划招收我区更多考生;给内地有关院校一一提前致函、致电,介绍我区生源情况,努力争取增加内地院校在疆招生计划。
据记者了解,在本科一批次录取开始不久,就有四川大学、北京工商大学、浙江大学、重庆大学、武汉大学、东华大学、南昌大学、长安大学等生源充足、生源质量较好的150余所高校向我区追加本科一批次招生计划,按志愿依照分数顺次录取670余名考生,圆了很多考生在更高层次高校接受优质教育的梦想。
为使高分落榜考生尽可能有学上,自治区招办工作人员以考生为本,从考生电子档案中调出其家中联系电话,不分昼夜逐一征求高分落榜考生意见。通过对本科一二批次未完成计划考生电话征集志愿,最终使数百名考生通过征集志愿方式圆了大学梦。
“在教育部和内地各援疆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援下,在区内外高校的大力配合和帮助下,今年我区普通高校招生网上录取工作取得招生来源计划数、总录取率和本科层次录取率三项指标均创历史新高的好成绩。”孙红新说,今后,我们将更加努力地做好招生录取工作,使更多考生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新疆日报 井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