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杭十五中教育集团结对互助学校共同体联盟第三届校长论坛在衢州市实验学校举行。来自杭十五中学、衢州市实验学校、建德新世纪实验学校、慈溪市庵东初级中学、开化县池淮镇中学、余杭塘栖三中、淳安汾口镇初级中学等20多位初中正副校长参加论坛。这次论坛的主题是“落实减负提质新举措,注重课堂教学问题研究,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针对学生“减负”,校长们都有什么新的举措,又有哪些困惑,记者现场作了采访。
提高课堂效益是“减负”关键
在这次论坛上,各校都非常重视减负工作。衢州市实验学校充分利用“相约周五新课程”这个大舞台,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并紧紧抓住教研组这一平台,加强集体备课,提高备课的针对性,减轻教师的负担。杭十五中副校长王燕介绍学校开展“观课议课”的教研新模式,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并提出“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减轻教师教的负担,提高学生学的效益。
开化县池淮初中副校长傅兴益提出,要把“学海无涯苦作舟”改为“学海无涯乐作舟”,让学生在“学中乐”,在“乐中学”,从而达到“乐去学”。该校从2007年起,就要求教师的教学内容必须在30分钟内完成,留15分钟时间给学生完成作业。他认为,学生学习的负担关键是心理负担,学校应该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
杭州市建德新世纪实验学校校长詹国强介绍,学校经过几年的实践摸索,创造性地形成了“练两头,活中间”的教学模式。“练两头”指上新课前的练和授完新课后的当堂反馈巩固练习,要求做到“精练”和“活练”。而“活中间”,是指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新课新知识的精讲。
同时,各校在控制学生作业量上都有一套严格的措施,学生课外练习要经过学校的审核统一安排,防止学生无效的作业。
“合理负担”成为校长关注的重点
学生学习不可能没有负担,但怎么样的负担才是合理?与会的校长们对此有一些不一样的认识。
衢州市实验学校校长姜荣根在会上提出了“合适的负担”观点得到了大家的好评。他说,合适的负担是学生发展的前提。作为初中学生,他们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适当的、必要的负担。可现在的初中学生,都存在学业负担过重,而体育、艺术负担太轻的问题,这需要教师合理的加减。
减负不是不要负担,而是减轻一些不必要的负担,这在与会校长中形成了共识。
建德新世纪实验学校校长詹国强提出了“关注学生不需要的”观点,让人耳目一新。他说,以往大家都关注学生需要的,而没有关注学生不需要的。如果我们关注学生不需要,就会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也减轻教师教的负担。教师在教学中要舍得舍去学生不需要的内容。
杭十五中副校长王燕提出的“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的观点,更让减负理念有了进一步的深化。同一学习内容对不同学生的负担是不一样的,因为每个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不一样,个性特点也是不一样的。因此,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合理安排学习任务,应该成为教师思考的问题,努力提供“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才是减负的关键。
成功减负需要多方合力
在论坛上,最令校长们困惑的是,学校在大力减负,而很多家长却在增负。
开化县池淮镇初中副校长傅兴益提出,在减负工作中,学校处在重重压力之中,家长是否赞同,社会是否认可,上级领导是否支持,等等,这些都让学校地处两难的困境之中,实行减负也是如履薄冰,举步维艰。
杭十五中教育集团总校校长计国勇认为,减负是一个长期的话题,但是为什么教育部门三令五申效果却不佳呢,关键是目前教育评价还是以升学率为主。在升学率的重压之下,很多学校不得不加大师生的负担,为“升学率”的荣誉而战。他认为,减负是一个系统工程,光靠学校和教育部门是很难完成的,需要政府、学校、社会、家庭等多方面形成合力。在目前教育评价和就业形势紧张的情况下,学校能做的就是提高教师的素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同时,学校也要加强家校沟通,让学校的减负行动能得到家长和社会的认可与支持。
衢州市实验学校校长姜荣根认为,教师素质是学生学习轻负担、高质量的最根本保证。学校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才是减轻学生负担的根本。(记者 汪培坚 通讯员 王文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