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注册账号需要审核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头条

身份背景左右后天发展 草根向上流动面临困难

编辑:58ts  发布时间:2010/9/16 18:27:52 

今年,7万人赶考湖北省公务员。图为考生走进中南民族大学11号楼考点。汤振华摄

1.农家子弟还能“鲤鱼跃龙门”吗

——大学收费高、毕业工作难找,农村家庭的子女通过教育实现向上流动的成本越来越高,动力越来越小

在北京做家政的肖梅近来格外烦恼。远在四川广汉老家的儿子初中毕业,考上了县城里的重点高中。是让儿子继续读高中、考大学?还是干脆去念个技校、过两年出来打工?

肖梅服务的家庭是两位退休老教师,他们力劝肖梅一定要让儿子读书,因为“知识改变命运”。这两位老教师也是四川人,其女儿1988年考入北京大学,之后进入国家机关工作,如今有房有车有官职,父母家人都跟着享福。“难道你想让儿子和你一样一辈子在外打工?”

肖梅当然希望儿子有一个美好的前程,不当农民、不当农民工。但是,她有自己的难处。儿子学习成绩不错,可未必能考上北京大学这类顶尖名校。如果最终只考上四川省内的普通高校,父母辛苦在外打工供其读7年书,将来可能还是找不到好工作。

“我们村里这样的人家多了。大学也读了,花了家里六七万元,结果毕业后找不着好工作,也是一样在外打工,户口还是回老家。”

“我租房的院子里,也有七八个大学毕业生,有甘肃的、有河南的。念了大学,还不是一样卖保险、搞推销,这几天有工作、过两天又没工作,挣得还不一定有我多。”

进入9月,儿子还是按时上学了。同时,肖梅也在北京以及四川物色合适的技工学校。“学个理发、厨师什么的,有一 ...  全文>>  解放日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