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决定,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青海玉树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2010年4月21日举行全国哀悼活动,全国和驻外使领馆下半旗志哀,停止公共娱乐活动。4月21日全国哀悼日,与曾经的汶川一样,当被困人员的搜救工作接近尾声之际,让我们再次低垂高昂的头颅,用降半旗的哀悼方式将人性的光辉撒向玉树灾区,让死难者安息,让幸存者前行。
本网特约撰稿人:吴仁寿
国务院决定,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青海玉树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2010年4月21日举行全国哀悼活动,全国和驻外使领馆下半旗志哀,停止公共娱乐活动。(4月20日新华网)
4月21日,玉树地震一周祭来临,尽管生命奇迹在救援现场依旧不断上演,但被埋人员的搜救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愈显艰难。截至4月20日上午10时,青海玉树地震已造成2046人遇难,失踪193人,受伤12135人,其中重伤1434人。如此重大的人员伤亡,也使降半旗致哀的话题再度进入公共舆论。国务院适时作出决定,代表了全国人民的共同心声。
两年前,汶川让公众看到,当五星红旗缓缓降半,人性至善的旗帜高高扬起。从单一个体来说,对生命尊重与否,反映出一个公民素养的高低;从整个社会而言,对生命的尊重程度则体现一个国家对它的普通公民生存价值的认可程度。在自然灾难的国殇面前举行全国哀悼活动,降半旗表达对死难者的哀悼和祈祷,无疑体现着一个民族的精神以及一个国家的国格。国旗为灾难中不幸遇难的国民而降,国民二字得到了更大的尊重,得到了更大的体现。
为普通百姓设立全国哀悼日,在中国还是新鲜事,无论从内政和外交上来说,这都是一个值得肯定的决定。毛主席和周总理在1976年逝世时,曾经设定过全国哀悼日;另外1999年南联盟使馆被炸,三名驻外人员遇难后,使馆和政府单位也降过半旗,不过最近这两次是为普通百姓设立全国哀悼日,这是值得肯定的。国旗虽然在哀悼日降下了,但那面鲜艳无比的旗帜,将永远在国人心中高高飘扬!此时,我觉得,我们的五星红旗更加鲜艳,更加夺目。
为地震遇难者设立全国哀悼日,对外来说,这是符合国际惯例的做法,表明中国变得越来越开放,越来越正常,越来越自信,更容易被世界接受;对内而言,表明政府更关注民生,体现了中央体恤民情,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在现代政治中,设立全国哀悼日,更是体现了政府的公共领导能力,这表明,中国政府开始用这种方法引领人民,有利于提高政府在人民心中的可信度。
哀悼日是我们对死者灵魂的祈祷。我们在这里深情哀悼在玉树地震死难的同胞,愿天堂的同胞一路走好,并深情祝福你们的亡灵得以安息,我们永远怀念你们!虽然不认识你们,但是你们的不幸遇难我们大家都很悲痛,我们愿共同分担这份痛楚,共同祈祷灾难不再。
哀悼日我们也为幸存者祝福,对地震灾区同胞表示深情的问候,你们并不孤单,有我,有你,有我们大家一起并肩抗震救灾,有13亿人和强大的祖国作你们的坚强后盾,任何磨难都难不倒。灾难会把我们的心联系的更紧,我们会齐心协力把你们曾经的家园建设得更好。
哀悼日还让我们共同天佑中华!希望中国在灾难中快速成长,祝福中国科学、进步,祝福伟大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祝福全国人民平安幸福!中国经历的磨难太多,但从没在磨难中倒下。面临灾难,中国展现出坚韧与顽强;珍视生命,中国赢得了全世界的敬意和赞扬。
4月21日全国哀悼日,与曾经的汶川一样,当被困人员的搜救工作接近尾声之际,让我们再次低垂高昂的头颅,用降半旗的哀悼方式将人性的光辉撒向玉树灾区,让死难者安息,让幸存者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