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注册账号需要审核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校企专栏

加强区域深度合作 引领高职综合改革

编辑:中国教育品牌网  发布时间:2013/7/4 15:27:25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侧记

中国教育品牌网讯 2013年底,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北京工业职业学院将迎来一次大考,届时,相关部门将对该院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进行验收。随着时间的推移,该院的实验区建设进行得如何是各方都关注的话题。近日,记者来到了北京工业职业学院,对该院陈建民院长等进行了采访。

乘教育改革试验东风,促高职教育健康发展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所在的石景山区是北京市的发展之星。近年来,该区按照“首都绿色转型示范区”的发展定位,以建设“经济发展强劲、创新创意活跃、绿色生态文明、现代和谐宜居的首都新城区”为目标,围绕打造首都文化娱乐休闲区(CRD),加大了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力度。石景山区全力推动“大调整、大建设、大发展”,着力推进“一个科技园区、两个休闲旅游区、三个产业基地、六个商务功能区”12大产业功能区建设,文化创意、商务金融、 高新技术、休闲娱乐、旅游会展等五大新兴高端产业发展壮大,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先后落地。该区在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主导产业正在步入快速发展阶段的同时,对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提出新的要求。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3年期间,在办学体制、育人机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北京市高职教育的发展起到了较好地示范和引领作用。在石景山区建立“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对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率先探索实现学校主体、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体制和育人机制的突破,提升服务石景山区社会经济发展能力有重要意义,对促进石景山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及实现首都休闲娱乐中心区(CRD)的定位有重大价值。

基于此,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2010年10月,经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批准,石景山区政府和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承担了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建设项目的子项目-----开展地方政府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在石景山区建立“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建设任务。为期三年的建设任务由此拉开序幕。

加强校地深度合作,积极推进高职综合改革

一份名为《开展地方政府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综合改革试点方案》显示,试点建设的内容主要分六个项目,一是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着力增强合作办学的活力;二是推进产教融合,助力区域产业结构升级调整;三是深化育人机制改革,着力打造西部地区转型发展高端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四是加强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着力构建西部地区企业技术服务与培训中心;五是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为现役和复转军人提供教育培训;六是完善政策,着力加强职业教育发展的制度保障。

这些建设项目听起来比较生疏,但陈建民院长用实实在在的事例进行了说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就举出了这样的例子:“石景山区文化产业园搞数字娱乐与动漫,根据这个变化,学院调整了专业设置。比如我们把计算机改造成了动漫艺术设计,和园区的企业一起来办订单培养,学生毕业以后就能够直接去企业工作了。”

该院的相关专业还以企业为依托,依托企业来发展院系的专业,包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通过校企合作,培养更加符合企业需要的技能型应用人才。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还为产业园区企业员工培训做了很多工作。陈建民院长介绍:“比如我们京西矿区的很多矿工、包括他们的班组长都需要定期来进行培训,一个是职业技能的,一个是执行力的培训,我们叫‘千名班组长培训工程’,因为我们学校是北京市矿山安全生产培训基地,依托这个基地开展培训,目前已经进行到第三期培训了,效果非常好,得到了企业的高度认可。”

石景山区有一个很大的特点是部队多,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搞的强军育才工程也3年多时间了,目前来培训的军人越来越多,培训的质量也越来越高,真正实现了“入伍即入学,在伍有作为,退伍能成才”这个目标。比如搞汽车修理的,回到地方可以拿着证书去就业;搞测量的,可以到建设工地搞放线、搞测绘。按照自助式的培训要求,该院为军人们开设了五大类、12小项的培训项目,充分满足了他们的实际和特长。不但如此,该院还有一项工作即将启动,那就是和石景山区民政局合作,为石景山区的复转军人进行上岗前、就业前的择业培训。

针对石景山区的产业调整,该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培训项目。首钢搬离石景山区后,有些工人在当地分流,该院就针对他们进行短期培训,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陈建民院长说,“对职业教育来讲,除过我们正常的招生,很重要的一项就是社会的服务功能,就是开展针对社会需求的职业技能培训。在现在的基础上,我们将通过实验点的建设形成七个中心,其中很重要的一项是市民终身学习的中心,就是面向人人、面向终身的教育。”不但如此,陈院长还说,“随着该院的发展,将来可能会有更多的功能,面向普通市民的,让更多的人学习一技之长,这个是未来发展很重要的一个方向。”

综合改革成果丰硕,未来需要不断探索

该院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目前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得到了社会各界,尤其是石景山区辖内的相关企业、员工、军人、师生等一致赞赏,但包括陈建民在内的该院领导班子仍不满足。他们正在总结经验,查找问题,希望通过后续的建设,把这个实验区推向更高的建设水平。

陈建民院长认为,该院在实验区建设过程中取得的经验主要有四,一个是促进了校企的深度融合, 实现了校企的共赢;二是学院培养的毕业生更加符合企业的需求;三是让该院的专业设置和区域经济的契合度更高了。四是政府的协调至关重要——他称,学院有些想法,要先得到区政府的支持,然后才和企业谈合作。没有政府的推动,这些事是很难办到的,尤其是在体制机制上,单纯和靠企业和学校,大概很难。他高兴地说:“实验区建设的效果是明显的,政府加大投入让我们整体的办学条件上了一个大台阶,更让我们在管理体制建设上都有了新的提高。”

不过,陈建民仍觉得实验区的建设周期有点短,他认为有些实验要看到效果还得几年时间。“我们学院在和园区的企业合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一些制度上、设计上的改革和突破,比如为学生的顶岗实习提供岗位,企业可以享受减税或者免税的政策等,但这个涉及的面比较广,需要多个部门来协调,具体政策还在制定中,还没有出台。还有我刚才提到的几个中心,这些可能要持续多年地进行建设。另外还有体制机制的创新问题,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阶段来讲是三年的建设目标,从硬件和环境建设上大概三年“是画上了一个句号,但后续的建设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尤其是体制机制方面的。”他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