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注册账号需要审核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走“融合发展”办学之

编辑:中国教育品牌网  发布时间:2013/7/12 18:31:03 

“功崇惟志 业广惟勤” 努力打造一流前列高职名校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走“融合发展”办学之路

 

从2010年3月开始,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的干部教师们就开始坐不住了,他们个个跃跃欲试准备到外面去与“市场”对接,与各界“融合”。不仅要校企合作,与行业融为一体,还要通过与行业企业一同发展而更新自我,使自身事业更上一个新台阶,总之走“融合发展”的办学之路,干部教师们认定了这个理儿。这一切,都源于学校职业教育“融合发展”理念对干部教师的激发、激励。

从那时起,“融合发展”四个字如同搅动了一池春水,全校师生的精神面貌为之一振,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等等,干部教师们纷纷与社会各领域以不同方式对接、合作,各项事业逐渐迸发出活力,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局面,老师们风趣地说,全校“村村点火,户户冒烟”。

近日,记者专访了校长王海平,近距离感受了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的“融合发展”历程。

变化的需求逼出融合

2009年底年,时任北京市发改委副主任的王海平调到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当校长,曾目睹首都经济发展现状的他深深地感受到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之间缺乏联动,某种程度上,专业的设置、教学形式与社会的需求是被割裂的。

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推进,北京市产业结构每天都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迫切需要高素质技能型的实用人才,需要学校对经济社会的“贴身”服务,而学校的办学模式和运行机制往往反应缓慢,使得学校人才培养、服务等应对不迅速,教育服务社会的能力亟待提高。深入调研之后,学校领导班子提出了职业教育要走“融合发展”道路以适应千变万化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思路,在这个思路中,“政校企行”——政府、学校、企业、行业,全面融合,争取更多的社会信息与资源,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综合竞争力,再回报社会,达到多方共赢的利好效果。

在“融合发展”的理念指导下,学校确定了“立足开发区,面向首都经济,服务京津冀、走出环渤海,培养适应国际化大型企业和高端产业集群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实现区域经济与学校办学联动互动、融合发展”的办学思路和定位。

融出一片新天地

北京亦庄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是学校融合的第一个对象。交流中,他们了解到开发区一年有8万劳动力的岗位培训需求。他们于是积极争取,使过去只办大专班、电大班、高考自学班的学校继续教育学院拓展培训模式,承接了开发区3万人的培训任务,增加了农民工培训、失地农民转岗再培训、复员转业军人培训,培训范围一下子打开了。解了经济开发区燃眉之急,也使学校在开发区的分量大大提升。

各级政府是融合的第二批对象。学校二级学院的院长们分工协作,与各级政府部门加强联系,先后与规划委、土地局、财政局、卫生局等进行接触。为了获得更多融合发展的机会,他们还把足迹延伸到了顺义区、大兴区、石景山区等郊区及河北廊坊、三河、天津武清等地,与当地政府和企业对接,主动上门寻求合作。有一次,王海平听下属说国家准备进行职业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基地建设。他问下属情况,下属告诉他上面还没有通知下来。王海平一下子“火”了:“自己发展,要自己着急,不能等别人去布置。”下属连忙去有关部门了解情况,紧密联络,很快,学校被选中,综合改革实验基地落户学校。通过此事,干部们深有感触,他们悟出,融合要主动,融合不能等靠。

不久,从北京内外各方传来好消息:学校所有的二级学院,比如搞商务服务的专业,主动到CBD管委会去对接;搞文化设计和创意产业的专业,到奥林匹克中心区对接;搞金融专业的到金融街对接;搞技术、制造业的专业找亦庄经济开发区的制造商对接;物流专业的到现代化国际港口——天津滨海新区、北京临空经济区对接。学校与北京亦庄经济开发区的505家企业建立了联系,其中200余家联系紧密。最近,又有几个大的校企合作关系建立,包括戴姆勒中国培训中心建立、英国路虎公司与汽车工程学院签约、锦联物流与经济管理学院合作等等。

融合需要有门道

“融合,不能局限于表面浅层,更要全方位、多层次的融合。”各部门各领域的领导专家要主动去请,毕业生要主动推荐,教学要面向市场、要主动研究。在学校班子的引领下,学校基础部在研究怎样把课讲得更新鲜时,开始与企业对接;机械工程学院瞄准了技术前沿企业,与华中数控公司结上了对子……,学校下辖的各二级学院分别成立校企合作理事会,寻找对应的合作企业,每个二级学院都聘任专家和行家里手,有政府领导、企业工程师、学校教授,还有科研单位的研究人员等等。

主动融合之外,还要善于融合,“要广撒网,只要企业有合作意向就不轻易拒绝,力图寻找双方共同的利益点。”起初,有企业来了以后,双方彼此需要,但是因为一些问题不能达成共识,一下就否定了。后来,学校领导们指导各部门下属:“不要轻易说不,也不要轻易说行,谈谈再说。”在与奔驰公司合作时,对方一开始说要建立奔驰学院,但这样的合作形式上级审批可能通不过。学校没有全盘否定,而是提议建立奔驰中国培训中心,才有了接下来的合作,建立了戴姆勒中国汽车学院。

前年,他们接触到了大连锦联集团,一开始以为是房地产企业,合作不了。后来会谈得知,对方是中国第四大物流商。学校立即着手与之商谈物流人才培养合作,并愉快地达成协议,开始为其培养学生。这正应了一句话:“有枣没枣打一竿子再说,不能因为螃蟹没吃过,就把它扔了,要善于寻找融合的支点。”

随着融合理念的深入推进,不少经常走三点一线的老师再也不甘寂寞了,因为大家都在外面调研,如果再不出去,就可能跟不上步伐,体现不出自身价值,而这个学校的老师们具有知识分子们的共性,就是不服输,最看重的是自我价值的体现,没有人舍得发挥才华的机会错过去。“人只有和社会接触,才能获取信息。如果闭门造车,不可能知道外界的变化和需求,也不可能有很多机会。”老师要到生产实践中去,到经营管理的第一线去,感悟企业的实际需求,掌握科技进步的最新动态,以提升教学水平。学校规定,老师每隔三年,就必须到企业实习半年。

如今,学校“人人谈融合,人人想融合,人人做融合”,融合风潮让这所北京市直属的国家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北京高等职业教育的排头兵”更加焕发了活力,她正昂扬阔步,在推进学校与区域经济融合发展的道路上前进。

“功崇惟志 业广惟勤”,我们深深地感触到,在打造国内一流前列高职名校的道路上,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的步伐是那样的坚实有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