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教育中,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目前都存在着一定的成人化倾向,缺少对儿童年龄、心理特点的足够关注。如何突出小学教育的阶段特点,彰显其独特价值呢?
北京宣师一附小立足于儿童立场,为促使学生自然而完整地成长,积极践行童真教育,并在实践中不断思考和挖掘其内涵——
尊重儿童天性:儿童处于人生起始阶段,他们在生理、心理、思维方式、情感态度等方面具有鲜明的年龄特点,蕴藏着巨大的发展能量。学校要尊重儿童自然的生命状态,顺应天性,呵护纯真,从儿童视角创设适合的教育。
正视儿童差异:儿童之间天然存在着不同。学校要认真研究儿童真实的发展需求,正视并善待儿童之间的差异,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宜的教育。
满足儿童需要:儿童经历什么样的生活,就会有什么样的成长。学校教育要遵循成长规律,用丰富多彩的教育内容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用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引导儿童的实践探索,用开放多元的教育空间满足儿童的成长需要。
激发儿童潜能:处于童年时期的儿童,潜藏着人类成长的秘密和不可限量的可能,他们既具有自主成长的愿望,也具备自主成长的能力。要相信儿童,他们能够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同时更要依靠儿童,他们也可以是自己的教育者。学校要激发儿童自主成长的潜能,培育儿童自主成长的能力,着眼儿童终身的幸福生活,让童年时期的教育成为一眼甘泉,持久滋润学生一生的成长。
总之,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般适合儿童成长的方式,开展学校教育。我以为,这才是真的教育。(作者系北京宣武师范学校附属第一小学校长)
提升教育品质的路径
■陶西平
童谣文化是宣师一附小杨英校长童真教育思想的一个体现。她坚守童真的教育理念,对于当前北京市推进小学提质减负这项工作有很大的意义。
对于减负提质,北京市做了很多规定,全国很多地方也在推进减负提质。但是也有一个现象,就是说减负的声音轻,说提质的声音重,表现了一种担心——减负是要减,但是减到最后这个质不能降。
质到底是什么东西?提质到底提什么?过去都解释为提高教育的质量。也就是说虽然减轻了学习负担,但最后提高了教育质量。减负的检验标准就是质量。那质量用什么检验?摆在各级领导脑海里面的还是那个统测的成绩。很多介绍减负提质效果和经验的都是从课业负担减轻、但统测成绩排在前面这个角度来介绍,似乎学校教育永远躲不开这个阴影和尺子。而宣师一附小却给了我们一个很重要的启示。减负提质,不是简单地用提高教育质量来解释,而可以变成提升教育品质。这是一个更好的衡量。
将人本性和科学性完美结合,是杨英坚守童真教育思想的一大特点。人本性,指的是尊重儿童,以儿童的发展作为教育的目标;科学性,就是要了解儿童,按照儿童自身发展成长规律来坚守教育。同时也给我们这几点启示:应该尊重教育的对象,研究学生;尊重教育规律,回归本位;尊重教育实践,勇于创新。
人身上有两个东西最近,也有两个东西距离最远:嘴跟手的距离是最近的,说跟做的距离是最远的。宣师一附小好就好在把说跟做、理念跟实践结合起来了,因此,我敬佩杨英校长坚守童真的教育理念,也敬佩她纯真的教育实践。(作者系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总督学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