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幸福教育,“减负”一路相随。经过3年的探索,北流走出了一条让学生快乐、让教师幸福、让家长满意的“幸福教育”之路。
“减负”不是口号 而是行动
“老师,我觉得我很悲哀,父母只知道整天让我学这学那,根本不知道我真的很累很累,我什么时候才能解脱啊!”北流市北流镇松花中心小学四年级一名学生曾这样向老师倾诉。
该校校长黄世德说,很多学生“体质差、爱好少、精神空、无特长”,到了课间,学生躲在教室不愿动,埋头苦干赶作业。
“死气沉沉的校园,学生抱怨作业多,感受不到教育的快乐,感受不到成长的幸福。”北流市教育局局长李如权发问:是谁弄丢了他们的幸福?谁占用了他们的活动时间?
“减负”迫在眉睫,却千头万绪,无从下手。李如权说:“在一次教育论坛上,一位教育专家一番关于让所有人共享教育‘幸福感’的话点醒了我。”
尽管确定了要走“幸福教育”之路,北流市教育局却没有急于迈步,而是听民声、探民意,通过向社会各界发放调查问卷,广泛征集意见建议;按照南、中、北和城区4个区域,通过上门座谈、现场办公等形式,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学生家长、校长、教师和镇村企事业单位负责人进行面对面座谈,有针对性地进行整改。
几经探讨,北流市得出要实现“让教师有职业幸福感,让学生有成长快乐感,让家长有教育满意感”的“幸福教育”,必须下定“减负”决心。
对此,北流建章立制,加强督导,形成“减负”长效机制,仅2012年就督导中小学52所,召开师生座谈会52场次,发放学生调查问卷1.5万份,发出跟踪整改督查表24份;组织督查小组不定期随机抽查学校52所,发出整改通知书11份。
把规范办学行为、实施素质教育情况纳入对学校评估和表彰奖励中,纳入对校长、教师的考核和评优评先中,在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年度教育工作目标考核等考核评估中,对违规办学问题严重的学校实行“一票否决”。
结合“幸福教育工程”,北流出台多项“减负”新规:学校不得随意增减课程及课时、不得挤占音体美等课程的教学时间、不得随意增加教学难度和赶超教学进度,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共推“减负”。在北流,分数和升学率不再是唯一的评价标尺,全市中小学生学业评定实行等级制,严禁将学业成绩进行排名和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