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注册账号需要审核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师风采

寻找最美乡村教师:“折翼天使”的妈妈

编辑:中国教育品牌网  发布时间:2013/8/28 14:41:14 

     暑期接近尾声,在县城边上的詹家镇,龙游培智学校新校区的建设还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按照计划,9月更名为泽雅学校的培智学校,就要从距离县城30多公里的志棠搬到这儿。新校区的环境要比原来好得多,王渭仙和她的学生都对这个新家充满期待。

  20年前,王渭仙第一次走进了智力障碍儿童的生活。她的角色是老师,是妈妈,也是护士。一般人很难想象,为了教会一个孩子刷牙、洗脸,她要付出多少努力;教会之后那份雀跃,又为何让她开心一整个晚上。王渭仙也曾有过桃李满园的梦想,但走上特教路以后,她说:“我更希望看到我的学生能够生活自理、适应社会甚至自食其力。他们是‘折翼的天使’。”

  培智学校的第一位老师

  王渭仙今年52岁,初来培智学校时,她才30出头。

  1993年,县里准备在志棠新宅小学办一个培智班,正在选老师。因为县里缺乏特教老师,一直在农村小学教书、工作责任心强、富有爱心的王渭仙成了最好的人选。面对这样一个特殊的岗位,王渭仙被领导一句“智力障碍儿童更需要好的老师”打动了。那一年,她成了培智班的第一位也是唯一的老师。

  背地里有人议论:“一个年轻有为的教师,教什么不好,非要去教一群‘傻子’!”王渭仙也深知,这是件苦差事。虽然事前做了心理准备,但遇到的困难还是给了她一记闷棍。班上的6个孩子,有的走路跌跌撞撞,有的说话含糊不清,有的满身跳蚤、虱子,还有的甚至随地大小便。她上了整整一周课,学生们别说知识没记住,连书本都不会翻。

  “赶紧换个工作,别丢了好前程!”

  “这样的孩子怎么教得好,不是浪费时间吗?”

  这样的说法,王渭仙不知道听过多少次,她的脑海中也一次又一次闪过放弃的念头。“在学校里不能说什么,可是一回家见着家人,就止不住地掉眼泪。”要强的王渭仙背地里哭过许多回,但每次兴起的“放弃”念头总会在再次接触到孩子们时消失殆尽。王渭仙担心:自己不教就没人教了,这群孩子长大后该怎么办?

    人物档案

  王渭仙,女,1961年出生,衢州师范毕业,衢州市龙游培智学校特教老师。1980年2月参加工作,担任志棠新宅小学教师。1993年到培智学校任教至今。教龄33年。曾先后获得2011年度“浙江教育十大新闻人物”“浙江省农村教师突出贡献奖”和“省特教先进工作者”等荣誉。

  人物评价

  同事许殳鸣:王老师做事很细心,很多我们没有考虑到的,她都能想到。她把每个学生都当作自己的孩子,晚上就寝,夏天她惦记着给孩子点上蚊香,冬天她又夜里起来去给他们盖被子。她虽然已经是老教师了,但琢磨教研那股劲头却比我们年轻人还足,我们遇上什么困难,她都会毫无保留地和我们分享教学经验。

  学生家长马土财:王老师是个好老师,她对学生的付出我们家长都看在眼里。外孙刚去学校的时候连话都不会说,王老师非常细致、耐心地关心孩子,孩子能有一点点进步,她都特别高兴。

  丈夫朱加友:1980年认识王渭仙,当时一起在新宅小学当代课老师。她是那种要做就做到最好的人。刚开始到培智学校的那些年,她都是一个人带着一个班的孩子,看她做得那么辛苦,确实会心疼,但她就是那种特别执着的人。她是我们家的骄傲,我和儿子会当好她的后盾,陪伴她在特教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