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课,要舍得“浪费”时间
华应龙
卢梭:“误用光阴比虚掷光阴损失更大,教育错了的儿童比末受教育的儿童离智慧更远。”
在希腊文中,学校一词的意思就是闲暇。在希腊人看来,学生必须有充裕的时间体验和沉思,才能自由地发展其心智能力。正因为此,当下,不少有识之士纷纷喊出了“教育是慢的艺术”的口号。
美国学者贾尼丝萨博反培养“聪明的孩子”还是培养“智慧的学生”的两种教育概括为——
聪明的孩子 智慧的学生
1、能够知道答案 1、能够提出问题
2、带着兴趣去听 2、表达有力的观点
3、能理解别人的意思 3、能概括抽象的东西
4、能抓住要领 4、能演绎推理
5、完成作业 5、寻找课题
6、乐于接受 6、长于出击
7、吸收知识 7、运用知识
8、善于操作 8、善于发明
9、长于记忆 9、长于猜想
10、喜欢自己学习 10、善于反思、反省
其实花时间,不是慢条斯理,不是拖沓冗余,而是一种农人心态,一种道家风格,一种等待艺术。
如果说教育即生长,那么教育的使命就应该是为生长提供最好的环境。什么是最好的环境?第一是自由时间,第二是好的老师。
让学生充分“自主、探究、合作”,就更需要教师具人苏格拉底式的反问功夫,来催生学生的智慧。
……
课堂中,教师当“勇敢地退,适时地进”。让学生“磨洋工”之后,更需要彰显教师提炼、概括的功夫,促进更多的学生更好地发展。
……
也人反过来的,教师“画龙”,学生“点睛”。
在这样的课堂止,我们看不到教师急切地想把结论奉献给学生 的浮躁,看不到大部分学生 似懂非懂的照搬,看不到后进学生 不知所措的茫然,看到的是“采菊东篱上,悠然见南山”的美妙…
好课不在小技巧,而在大情怀。
感想:可贵的是一份大情怀,难的是智慧的反问与披沙拣金的提炼与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