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注册账号需要审核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家观点

没有观念现代化就无法实现教育现代化

编辑:历历  发布时间:2010/10/20 20:20:35 
没有观念现代化就无法实现教育现代化
□ 苏金柱

《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北京教育规划纲要》)目前正向社会各界广泛征求意见。记者从北京市教委获悉,截至17日中午12时,已收到市民发来的意见或建议333条。意见主要集中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小学生减负、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等方面。

超半数市民意见聚焦流动人口子女入学问题

市民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京入学”等问题表现出强烈的关注,超过一半的意见或建议集中在“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京读高中”上。但一些媒体为吸引受众眼球,断章取义,如“流动人口子女将可在京上高中”等。

而《北京教育规划纲要》中的相关条款却是“制定和完善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本市高中阶段教育的办法,满足符合条件的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需求。”

《北京教育规划纲要》起草小组相关负责人表示,“高中阶段教育”并不等同于普通高中教育,它还包括中等职业教育。

为了有助于广大读者准确理解《北京教育规划纲要》的内容和精神,了解其制定过程,本报从本期开始,将连续推出自93日起,北京市委、市政府先后组织召开的7场专题座谈会的意见或建议。

“教育现代化不是教室现代化”

921日召开的综合教育座谈会上,与会的专家、学者针对首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发展定位、重点要解决的问题等踊跃建言献策。

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郭金龙,市委副书记、教育工委书记王安顺,副市长黄卫,市政府秘书长孙康林等出席了座谈会。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周远清表示,区域经济正在国家层面规划或正在发挥其作用,它对教育究竟有什么影响?教育的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就是区域教育合作与交流。北京市可提出关于加强京津冀区域教育合作与发展的规划,并注意借鉴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合作的经验,科学规划、统筹协调,或可促进我国高等教育更大的发展。

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说,《北京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引导鼓励社会各界更新教育观、成长观、用人观,支持教育改革创新。“我建议如果可能的话,应该加上支持学校自主办学,把自主办学吸纳进去可能会更好。”他认为,虽说这是首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但不必过分强调为首都培养人才或为首都服务,“很多地方提的都是为首都该怎么做,这样高度不够”。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钟秉林认为,北京政治地位特殊,结合首都地区实际和北京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如学前教育入园难问题、义务教育择校问题和高等教育结构问题等,规划纲要的针对性应再突出一些。“目前如何统筹协调,可能是不可回避的问题。”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顾明远则建议改革的力度要加强、教育观念要更新。他说,首都可以做一些实验,比如学制改革,能否试行九年一贯制,使小学和初中结合起来;能否探索中学和大学结合的有效途径,比如中学搞一些新课程,使一些好的中学可以和大学结合起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教育现代化不是教室现代化,更多的是观念现代化。观念不转变实现不了现代化。教育观念转变要加强一些,包括家长的观念。”

教育结构、投入的重点要明晰

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谈松华指出,对于民办教育,现在国家纲要提出要区分盈利性和非盈利性并进行分类管理的试点。“而民办教育机构中有相当一部分愿意进入北京,北京对民办教育发展究竟应从哪些方面来扶持,从哪些方面来规范?这个问题要深入研究。”

北京工业大学校长郭广生建议进一步加大对地方高校的投入。他表示,首先是要加大投入的数量,其次要调整投入的方向和结构。“北京有很多地方教育经费不够,而也有很多地方的教育经费需要进行结构性调整。”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时龙则对战略目标提出建议。他说,目前的战略目标是城市发展目标还是教育发展目标?前两句话看起来像教育发展目标,最后那句话又像是城市发展目标。现代化国际城市是不是就以教育和人才资源为优势呢?“因此,这个战略目标的描述应再清晰一些。另外,发达学习型城市值得商榷,国外没有学习型城市的提法,那是自然生成的。”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善迈建议重视非义务教育成本增加的问题。“中国公立学校和政府机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是一种收付实现制,而不是企业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测算不出成本,很多不应该进入成本的进入了成本。另外,分担比例无法确定。高等教育、高中教育中政府和学生各应支付多少钱,这个比例很难确定。遇到财政危机了肯定要增加学费,如果财政状况比较好学费就会减少。从目前全国统计来看,政府分担比例在高等教育过大,而在高中教育阶段学生分担比例又过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