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注册账号需要审核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别拿反贪“三字经”折腾中小学生

编辑:展颜  发布时间:2010/10/22 18:03:30 

别拿反贪“三字经”折腾中小学生
作者: 徐林林   



    最近,黑龙江桦南县纪委将县纪委书记姜富撰写的《廉政文化三字经》读本,发送到了全县3万余名中小学生手中。(10月21日黑龙江日报)

    据说,这本《廉政文化三字经》,表达了当地纪委反贪倡廉的决心,可以增强反贪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荣誉感。全县中小学校将采取“讲、学、唱、诵、演”等形式,对青少年进行这方面的专项教育。

    在此,姑且不论县纪委有无权力超越教育部制定的教学大纲,挤占中小学生接受教育的权利,单就《廉政文化三字经》的施教效果而言,恐怕就经不起推敲。事实上,在中小学语文教材中,并不缺少与“名与利,莫贪占;得与失,要淡然”相关的内容。比如,沪教版散文《跨越百年的美丽》,作者就把居里夫人潜心科研,淡泊名利的“美丽”,表现得淋漓尽致,感人肺腑。苏教版《诚实与信任》则通过“我”在深夜驱车回家途中的遭遇,揭示了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的深刻道理。这些入选教材的上乘之作,从具体内容到表达方式,莫非还赶不上一本存在明显克隆痕迹的《廉政文化三字经》?何况,在应试教育大行其道的当下,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日见其重,纪检部门却心血来潮,到教育领域横插一杠子,这不是一种典型的瞎折腾么?

    其实,“反腐倡廉从娃娃抓起”,原本就是个十分荒唐的伪命题。大量事实告诉我们,反腐倡廉的关键,在于对如何强化民主监督,怎样有效制约权力,而非牢记、背熟某些劝戒性警句、格言,或新编写的通俗读本。现实中,已落马的大小贪官,不少在学生时代都是品学兼优的佼佼者。这些人后来之所以蜕变成了腐败分子,大多是由于以权自恃,视法律法规为儿戏,以致陷入犯罪泥坑而不能自拔。

    所以,对广大中小学生而言,当务之急是进行现代法治及公民意识教育,而不应该滥用行政权力,让他们去死记硬背,或说唱演绎什么《廉政文化三字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