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注册账号需要审核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古寨中学地理学科生命化课堂课题研究报告

编辑:张岩  发布时间:2010/10/25 17:56:19 
 

古寨中学地理学科生命化课堂课题研究报告

                        威海市古寨中学   王莉

一、     课题提出的背景

当今世界,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南北发展差距不断扩大,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曲折发展中,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题。在我国,要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改善生态环境,增强区域经济发展活力,加速现代化进程。这些都给地理课程改革提出了挑战和有待探索的新课题。

从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看,生命化课堂教学有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体现教学的实践性,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促进课堂的互动性。能够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和科学精神,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二、课题研究内容

相比于以知识传授为主的课堂,生命化课堂更多的关注课堂内容的开放性、多元性和生成性。所谓开放性是不局限于教材里的内容,在完成教材内容的同时,还把生活中的地理内容纳入到课堂中来,真正让地理课堂成为学生生命提升的广阔天地。所谓多元性,就是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来看待地理现象。避免局限于一种看法,一个标准答案,特别是要打破教参的权威。所谓生成性,就是课堂内容有保证学生举一反三的作用,保证课堂学习成为学生进行创造的活动。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及方法:

课题研究的意义:

(1)珍惜、欣赏生命。教育的意义在于使学生珍爱生命、保护生命,了解生命的真谛,体验生命成长的艰辛。从而内化为更积极、向上的行为。在日常地理教学中关重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为学生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良好的环境。
  (2)启迪生命的智慧。智慧是生命的核心。传统的教育教学只教人知识、不教人思考;只教人被动训练,不教人主动探讨;只教人枯燥、死板的客观知识,不教人融入客观的理解。在生命化课堂中教师帮助学生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逻辑思维方法获取新知,引导学生揭示或感受知识发现的前提或原因,课堂氛围是活跃、向上的。

课题研究的方法:

课题“地理教学中的生命化课堂模式”的研究主要以教学实验法为主,辅以教学案例分析法。

四、课题的管理:

1、组内选拔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老师为课题组成员。

2、课题组成员认真履行《古寨中学教科研管理条例》中的各项要求。

3、课题组成员必须参加与课题相关的培训活动,交流活动。

4、按照学校要求,课题组成员每学期上报的课题研究过程资料,由教导处档案管理干事徐琳老师统一管理。

五、研究过程:

(一)明确课题意义,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

(二)在教学实践中研究,逐步改善教学行为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使老师们在课题研究中,把课题与学科教学结合起来,突出学科特色,这与我校“绿色课堂”的建设相吻合。课题组总体规划,从三个方面进行课题研究。

1、课堂教学的生活性

有生命的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教学,而不是为了应试的各种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不是单纯的测试分数能够体现的。教育必须通过生活实践来实现。不动嘴永远学不会说话;不动腿永远学不会走路;不动脑永远学不会思考。人们要过健康的生活,必须依靠健康的教育作为前提。 生命课堂具有显著的生活性,是一种有生命的教学”“活的教学,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自主生成知识、能力、觉悟,就必须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我们在教学中谈尊重生命,不仅指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而且更指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创造欲望。

2、问题设置的探究性。在地理教学课堂中我们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这种能力的生成往往离不开问题的巧妙设置。如: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 “地势和地形(第1课时)”中我设计问题刘莉同学暑假从北京出发到西藏旅游,她想乘火车沿青藏铁路观赏沿途风光。那么,她可能经过哪些主要的山脉和地形区?她出发前需要准备哪些必备物品?(老师准备主要地图课件:如“我国铁路分布图”、“中国地形图”)。探究性的问题大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的思维广度无限扩大。

3、能力培养中的平等性

教师不会有受制于教参、学生不会有受制于教师的感觉,师生之间是一个平等的对话者,教师或给学生当学习顾问,或与学生交换意见,或帮助发现问题,或鼓励学生。但决不操纵课堂、不作武断的评价、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学生。同时,教师作为一个对话者,在课堂上维护学生的说话权,并倾听学生的心声,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参与学生的讨论与交流。

(三)开展各种与课题相关的学生活动。

1.提高学生认知水平。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力都是有一定差别的,对于全体学生来说教师高效的课堂教学十分重要。我们总的指导思想是: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利用地图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具体来说是:课前设计具有实效性的导学案,要做到突出地理学科特点,杜绝“填空式”学案。课中穿插“以图导学”教学模式。“以图导学”是根据教学的需要,教师灵活的采取绘图记忆、绘图感悟结合图文转换的教学模式。

2.坚持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研究性学习能力。如:观察潮汐、月相,一年中太阳高度角与影子的关系,农业生产与节气的联系等等。善于观察生活、思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会让我们的学生更加热爱地理也更加善于总结归纳知识。

3.注重平时绘图习惯的养成。认真仔细地评选出优秀收集整理信息的作品,树立优秀典型,大力表扬,弘扬正气,引导全体同学学习。活动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作业上墙,各班推出优秀作业,张贴上墙,鼓励学生走班参观。二是宣传表扬,各班主任老师将学生评选出的精品上交到课题实验组,然后利用各种方法进行表扬,如:口头鼓励、集会表扬或公示名单等,着重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四)展开课题交流活动,促进课题研究的深入发展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每个学期,课题组成员都要举行课题研究交流活动。交流的形式也比较灵活多样。有时进行经验交流,有时进行课堂教学展示,有时以课例分析展开研讨,有时进行课题教学案例的评比等。每次的交流活动力争使课题组成员能有所收获。

    六、研究成果:

由于规划合理,管理措施到位,教师的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从课堂教学设计的变化中看教师教学行为乃至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师的转变带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课题组成员的的执教水平明显优于非课题组的教师,教师专业水平得以提高。我组王莉老师的案例、苗玉秀老师的反思《导学案让我欢喜让我忧》被评为区优秀成果,毕勇老师执教的活动课《中秋赏月话月相》得到区教研员徐毅老师的好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