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香溪“十二字经”提升辖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编辑:中国教育品牌网 发布时间:2014/4/11 15:30:12
中国教育品牌网讯 近日,中共枫香溪镇教育总支委员会、镇教育办公室在辖区学校深入开展“红红脸、出出汗、增增温、正正衣”主题创新实践教育活动,充分发挥教研组督促、学校指导、教办把关,让高效课堂特色鲜明、见缝插针富有成效、教学常规不走过场、奖前惩后不流形式,促进教育特色抓好、教学质量干好、群众路线走好。
透明教学质量,让教师“红红脸”。活动用公开透明成绩的方式,让教师自觉学、主动教上下功夫,抓紧学、认真教上下力气。该教育党总支、镇教办主要采取以下三种方式进行:一是将月考成绩、期末考成绩、小学终端监测成绩、中考成绩、教师能力测试成绩等采取实名制公示在袁场至枫溪的公路沿线、村支两委办公室及村组最集中地方;二是将教师绩效考核分数实行实名制在校园内公示;三是教办一月一次对各学校常规检查和完成任务情况进行通报,让校(园)长红红脸。通过公开透明“红红脸”形式,全镇教职工思想和行动统一,增强了投身教育教学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形成了“你追我赶”的浓厚氛围,给了百姓一个满意交待,人民群众无一不竖起大拇指称赞。
狠抓教学过程,让教师“出出汗”。活动以查找问题为突破口,对准焦距、找准穴位、抓住要害,切实解决好"四风"问题。该教育党总支、镇教办主要采取实名制在校园内将教学常规检查情况和推门听课情况公示(即检查分定期和不定期两种形式:定期检查是指中心完小以上学校间周一次,其他学校每周一次;不定期是指由校长或业务副校长组织教务处人员随机抽查)进行。检查内容有:一查撰写教案情况(重点为有无教案、是否抄袭教案、是否详案、有无课后反思等情况);二查批改作业的次数和质量(重点为是否达到教办规定的次数、是否有知识性错误、是否是应负等);三查批阅试卷情况(重点为是否符合教办要求的次数、有无知识性批改错误、有无登分册、有无质量较高的质量分析纸质材料等);四查上课情况(重点为是否持案上课(对一支粉笔,一张试卷或一本书实行严厉处罚);五查学生到位情况、组织教学情况、上课打接电话、酗酒上课及上课抽烟等情况;六查推门听课情况(重点为是否达到要求次数(每周一次(不含教研活动))、是否造假等);七查“三个一”工程落实情况(重点为是否达到规定要求次数、是否造假)。目的是让教师扎实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做到课前认真准备,课后认真总结与及时辅导,形成作风实的良好教风。
提升业务素质,给教师“加加温”。活动以学习为出发点,以交流为着眼点,以协作为脚落点,把教学每一个细节做细致、做精致、做极致,全面实现课改目标。该教育党总支、镇教办主要采取以下三种方式进行:一是要求教师平时加强自己学习,学校要多提供教师学习的平台,即多开展教研活动(重点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方面),多举行各种比赛,如优质课竞赛、说课比赛、撰写教案(分临时性和常规性两种:临时性指随机抽教师进行撰写讲稿或说课稿进行评比;常规性指按相关要求对教师教案进行评比)比赛、平时上课竞赛(采取录像评比)、教学总结(课后反思)竞赛等;二是要求认真实施好帮扶工作,即学校帮扶学校(即袁场中学帮扶上坝学校、袁场小学帮扶鱼塘学校、枫溪中学帮扶长征学校、八一爱民帮扶张家湾学校),教师帮扶教师(即老教师帮扶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帮扶特岗教师)、教师帮扶学生、班级帮扶班级;三是认真实施好“开放周”教学活动;四是各学校各教研组有小课题探究。目的是给教师增加温度和压力,促进教师相互对流,培养其尽快成长成熟,促进均衡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规范言行道德,给教师“正正衣”。活动要求各学校对教学工作安排建立台账,对存在“懒、散、缓、少”的教师、教学质量在全县倒数后10名的教学班教师、月考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都处于全镇倒数第一且与镇平均分的差距越拉越大的教学班教师等现象进行“正正衣”。严格与教师的评先选优、晋级晋职、绩效考核、师德评价、年度考核等挂钩,更不得参加进城招考,特别对情节恶劣的教师,学校要将已经取得的职称向县教育局提出申请取消其职称并重新评定,甚至调离学校。
“脸”红了,“汗”出了,“温”加了,“衣”正了,教育教学质量也就猛升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自然见成效。(编辑:张涛)
相关文章: